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中)和儿子女儿一起度假

近日,阿拉伯商业富豪榜杂志发布了2007年度阿拉伯国家最富有的50名富豪榜单,沙特阿拉伯王子阿勒瓦利德以295亿美元的资产高居榜首。

上榜的前50名富豪资产门槛已由去年的5.2亿美元升至7亿美元,目前资产总额逾10亿美元的阿拉伯富豪人数达到47人。在榜单上位居第五的曼·萨尼阿拥有100亿美元的财富,这名富豪仅在过去一年内就积累了86亿美元的财富,使其排名蹿升了33位。本·拉丹家族以85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第七。
美国《福布斯》杂志阿拉伯版报道,全球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翁中有30位来自中东,他们占据了世界1250亿美元的财富。2006年,阿拉伯亿万富翁的数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5%,远远高于全球富翁的增幅(19.3%)。在30位中东超级富翁中,有13位来自沙特,这一数字远高于其他中东国家。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的女儿信德·拉菲克·哈里里2006年依旧是超级富翁俱乐部中最年轻的成员。23岁的哈里里2005年从遇刺身亡的父亲那里继承了大约14亿美元的财产。
与往年相比,上榜的超级富豪数量历史性地达到了946人,他们拥有的财富总额高达3.5万亿美元。178名富翁新加入到福布斯超级富翁的俱乐部,这些新贵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阿勒瓦利德王子的发家史并非一部公子王孙式继承史,而是王室少见的奋斗史。阿勒瓦利德王子是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的侄子,然而由于父亲与王室成员闹翻,阿勒瓦利德的童年是在流放中度过的。也许正是因为无缘政坛,阿勒瓦利德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经商上。

1976年,21岁的阿勒瓦利德只身到加利福尼亚的曼隆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学士学位。3年后回国,王子从父亲处获得了第一笔创业资本——3万美元的贷款。他把父亲给他的一栋房子抵押后获得了40万美元,成立了王国控股公司,专门从事外国贸易代理和承包的生意。那个时候,两伊战争开打,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从每桶12美元暴涨到40美元。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靠卖石油收入大增,于是将大笔资金投入基础建设。巨大的商机吸引世界各大财团进入沙特阿拉伯做生意,从事代理的阿勒瓦利德就从中捞取了不少好处,其间还抽空去纽约读了社会学的硕士。那几年,阿勒瓦利德每年的利润都达到数千万美元。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人们担心沙特成为下一个战场,大举抛售土地,导致利雅得的地价大跌。阿勒瓦利德王子趁机收购地皮,并因此成为利雅得最大的“地主”。这场战争打了一年。战后,阿勒瓦利德出售了这些土地,平均回报率达400%。巨额的资本就这样积累了起来。

“我想要进入商业世界的核心,银行则是所有经济活动的眼睛。”1986年,阿勒瓦利德出资并购了当时沙特规模最小的联合沙特阿拉伯商业银行。经过他的经营,该银行在1989年成为沙特盈利最好的商业银行。

1991年美国房市崩盘,花旗银行由于在拉美及美国商业房地产方面的不良贷款陷入困境,1991年税后利润亏损9.14亿美元。濒临破产的花旗到处找资金,最终,阿勒瓦利德认购了5.9亿美元的花旗银行债务,连同之前已经买进的花旗股票,他在花旗银行投入了8亿美元资金。如今这些股份的市值已达到100亿美元,占了阿勒瓦利德总身价的1/3。

除了投资银行,阿勒瓦利德还热衷投资饭店。2006年,他与比尔·盖茨持有的Cascade Investment,LLC.连手,以37亿美元买下四季饭店全部股权,还让其从美国股市下市。如今,他在全球投资了15个连锁饭店集团,拥有355家饭店。

阿勒瓦利德参与投资的项目还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迪斯尼、摩托罗拉、时代华纳、美国在线、苹果计算机等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外来个人投资者。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利兹·康曾说:“阿勒瓦利德是地球上工作最努力的亿万富翁。”王子声言他更愿意成为一个长期投资者,这为他赢得了极好的名声。那些平时盛气凌人的西方商界精英们纷纷在这个阿拉伯人的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把他看作是一个“救世主”。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假如一家公司陷入资金不足的危机,他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轻易地开出上亿美元支票的私人投资者之一。”

转战亚洲看好中国

因为在美国读书的关系,阿勒瓦利德将个人最大的投资都放在了美国,特别是纽约。“9·11”恐怖袭击发生以后,甚少参与政治的阿勒瓦利德在一次访谈中暗示美国应该从这次灾难中重新审视中东政策。为此,时任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拒绝了阿勒瓦利德的1000万美元捐款,阿勒瓦利德对美国投资的激情开始减弱,逐渐将投资眼光转向亚洲。

中国是阿勒瓦利德亚洲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今年4月,阿勒瓦利德曾访问了香港和内地,为投资布局。阿勒瓦利德表示,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他也十分认可香港。他认为,内地公司来港上市,可增加外国投资者信心,香港是进入中国的大门。去年中国银行在港上市,连同阿勒瓦利德在内的多名中东投资者,总共斥资20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股份。随后,阿勒瓦利德又通过旗下投资公司,斥资约20亿美元认购中国工商银行股份。

不过,真正令阿勒瓦利德感兴趣的还是酒店业。继渗透越南挺进亚洲酒店市场后,日前再度宣布,将斥资3500万美元收购2家位于柬埔寨的莱佛士酒店。他曾表示,上海、北京和澳门都是投资酒店业务的上佳地点。

阿勒瓦利德也看好台湾,今年曾有台媒体传出他要投资台东饭店。其实他早就悄悄地通过香港和伦敦的基金到台湾投资并到台湾考察过几次。现在,为了分散投资风险,阿勒瓦利德已经赴台投资股票,并通过人头户购买不动产,包括饭店、银行、房地产等。

沙特王子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以逾3亿美元买下VIP版A380飞机,成为全球首位A380私人买家。12日在迪拜航空展上,空中客车公司宣布了该消息。阿勒瓦利德王子从由沙特乘坐其波音747-400型私人飞机到场,签下订单,并把这架客机命名为“空中王宫”。空中客车公司表示,VIP版A380的机舱内设备会按主人需要度身定制,他们要什么便有什么。一架普通型A380售价为3.19亿美元,但阿勒瓦利德花了多少买下这种VIP版却不得而知。该飞机将于2010交付给阿勒瓦利德王子使用。阿勒瓦利德王子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波音747飞机的个人拥有者,该747-400型机是波音公司已投入运营的最新式客机。

  沙特王子不稀奇,他也靠白手起家

  这个来自世界上最富裕最神秘的沙特王室的成员,本身就如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主角们那样充满了传奇色彩。尽管背靠着凭借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过着极其奢华生活的沙特王室,但王子实际上还是被看作是白手起家的人。事实上,据估计沙特现在有10000至12000名王子,石油美元只能保证他们每月获得约1.5万美元的生活费。阿勒瓦利德王子是沙特阿拉伯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国王的孙子。而王子的父亲——塔立尔王子(曾任财政部长、沙特驻法国的大使)在其21位弟兄中思想最为开放。他背离传统,娶黎巴嫩女子札赫拉为妻,尽管她是黎巴嫩独立后首任总理的千金。

  1957年,阿勒瓦利德王子生于利雅得。童年时,因为父亲同情后来成为埃及总统的纳赛尔,而与沙特国王及王室其他成员闹翻,阿勒瓦利德全家都被流放到埃及。当然阿勒瓦利德因为血统不正也不具备继承王位的政治条件。然而,父亲与母亲最终还是离异了,阿勒瓦利德随母亲长住黎巴嫩。上世纪60年代,有“小巴黎”之誉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是中东的开放代表。14岁那年,阿勒瓦利德王子被父亲送进军校就读,他也是沙特王室参军的王子中最年轻的。他打扫马桶、浴室,早上6点自己做早餐,晚上6点准时睡觉。“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阿勒瓦利德王子曾说。在此期间,他对做生意产生了兴趣,他每天收听BBC广播,广泛阅读各类政治类报纸和杂志。然而,父亲给他的叛逆基因铸就了桀骜不驯的个性。5年后,因为想回黎巴嫩,阿勒瓦利德王子竟然大胆地写信给国王,要求离开军校。但他没有回黎巴嫩,1976年他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在门罗大学念企业管理,开始接受西方商业思想和教育。到上世纪90年代,阿勒瓦利德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并成功地利用财富和皇室血统,编织了一个由各国领导人和商人组成的关系网。

  沟通东西文明,利润以外的更大收获

  阿勒瓦利德王子或许是世界上唯一喜欢在荒凉的大漠里运筹帷幄的亿万富翁。他的办公室搭建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附近的沙漠中,移动电话、电脑、卫星通信设备等办公设置一应俱全,供他随时掌握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行情与投资机会。他用1.3亿美元及高新技术,在利雅得建造了一座极尽奢华的现代化宫殿。宫殿顶层就是一条飞机跑道,宫殿内供使用的佣人多达180名。除了成百亿美元的股票和几座宫殿外,阿勒瓦利德还拥有一驾波音737、一架波音767和一架直升机。他那艘288英尺长的“王国号”豪华游艇,经常停泊在法国度假胜地科特达祖尔(Riviera),供他避暑之用。

  他希望沙特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比邻国拥有更多的电脑、移动电话和因特网设施。据说,摩托罗拉Star Tac手机刚上市的时候,他一下子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订购了200部,并最终送出了700部摩托罗拉手机。同时王子捐赠9000万美元在沙特兴建了一座现代化学校,这里的设备比起西雅图或者是旧金山的任何一家学校都毫不逊色。学校的网络硬件都是从思科购买的,教师们都接受思科技术员的培训,而每一个学生都配有一台iBook并能上网。用王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中东必须像美国和欧洲一样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我们不能在电信、技术和互联网上落后于人,我们必须自我装备。”和沙特许多王子一样,阿勒瓦利德出手豪阔。他在法国陪前妻购物的时候,曾一次买下价值1200万美元的祖母绿钻石项链。他为沙特王室的奢侈生活作辩护说: “财富是一种祝福。如果财富被正确使用的话,那不叫浪费也不叫滥用。我认为,王室成员都有理财观念,他们所买的每一件物品都物有所值。”2002年8月,为庆贺自己拥有的又一座豪华饭店落成,阿勒瓦利德在埃及的著名旅游胜地举行了一场演唱会,应邀出席的不超过140人。为了这场演唱会,阿勒瓦利德出动专机,从各国接来76位知名歌手,会后他赠给这些歌手的礼物,竟然是世界驰名的“宝马”牌汽车。在尽享奢华的同时,阿勒瓦利德并没有忘记对他人施以援手。他给一些国家的人道主义组织提供资助,中东、非洲、东欧及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灾难的时候,他也会自掏腰包提供援助。在沙特,他每年会拿出上亿美元救济穷人,甚至周济那些不富裕的王子们。因此在当地,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慈善家。
虽然阿勒瓦利德王子被称为“中东巴菲特”,但很明显他与巴菲特并不在同一个绅士俱乐部中,尽管他们会写信互相吹捧。因为王子似乎是为了利润以外的动机而投资,而像巴菲特这些著名的投资家显然不会这么做。

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阿尔瓦利德旗下王国酒店投资(KHI)首席执行官萨麦德·佐克代表王子接受了《证券日报》的独家专访。萨麦德从1995年就追随阿尔瓦利德,2001年起担任KHI的CEO,是沙特王子投资团队中最核心的成员。萨麦德讲道,王子本人非常高兴有中国内地媒体对KHI产生兴趣,4月份的中国之行给王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有很多收获,王子希望有机会与记者单独见面。

近年来王子对投资中国内地兴趣甚浓。就在前不久,复星国际(0656HK)上市香港做路演时,阿尔瓦利德还表示将通过国际配售获得2.34亿港元股份——他本打算做策略投资,但因不满复星给予的额度太少而放弃了这一资格。但“复星事件”并没有影响这位石油王子投资中国的信心。阿尔瓦利德表示将“与中国共舞探戈”,并且“投资中国没有上限”。经历了“9·11”后被美国人杯葛,以及纳斯达克泡沫崩盘后深度套牢的郁闷,阿尔瓦利德已将中国视为他下一个投资神话的发源地,东方“一千零一夜”正在悄然上演。

去年5月,中国银行(3988HK)在香港上市,阿尔瓦利德联合几家投资公司共同购买20亿美元的股份。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10分钟内打了4个电话即筹得20亿美元。这显示了什么?第一,中国得到沙特的喜欢;第二,沙特人很果断;第三,阿拉伯很富有。”阿尔瓦利德称,自从入股中国银行之后,每逢有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他就会收到邀请入股的电话。他说,只要新股的业务理想,都有兴趣做策略性投资者。王子没有食言。他参与了招商银行(3968HK)的国际配售和公开认购,后来再次砸下20亿美元认购工商银行发行的新股。中国交通建设(1800HK)赴港上市时,阿尔瓦利德拿出50亿元人民币认购,占到该股集资规模的三分之一。

萨麦德对《证券日报》记者说:“中国概念已经被公司摆上了议事日程,KHI为合适项目预留了10亿美元。”萨麦德的话表明,王子的胃口并不满足于打新股。今年上半年,KHI以5800万美元收购了昆山商贸酒店,并改名为昆山瑞士大酒店。这家酒店是KHI在中国落下的第一个棋子,也是阿尔瓦利德在内地的第一项直接投资。萨麦德透露,KHI的投资策略以并购成熟物业为主。他们计划未来3-5年间,在中国的二线和三线城市开设10到15家酒店。

“中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市场,我们已经在上海设立了一个代表处。”当记者问到为何将投资目标选在二三线城市时,萨麦德说:“我们的考察面覆盖了中国的主要省份和城市,我们注意到二三线城市已经出现一系列投资机会。(中国)政府准备将经济重心放在二三线城市,那里的市场将会有迅猛的增长,增长速度将明显强于整体经济。”根据投资昆山酒店的规模,如果要实现萨麦德的计划,记者估算KHI在中国的投资总规模将在6-9亿美元左右,这倒是与阿尔瓦利德预留的“10亿美元”相吻合。

这还不是全部。7月18日,复星国际副董事长兼总裁梁信军透露,复星国际正考虑与某中东投资者共同成立私募基金,以此介入资产管理投资领域。据业内人士透露,阿尔瓦利德正是那位神秘的“中东投资者”。

应沙特王子穆罕默德之约前往沙特阿拉伯考察商机的温州商人团回来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沙特之行的情况,语气挺兴奋的。“机会很多,好多领域都可以参与进去,当地人也欢迎中国商品。”不过,阿拉伯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去国外经商的风险,还是让考察团成员心有顾虑。

  沙特市场逐步开放

  沙特阿拉伯是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当地民用工业非常薄弱,日用商品90%以上依赖进口。浙江长宁电器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国宁去了沙特以后,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油比水便宜。因为油是自产的,瓶装水是进口的。

  沙特政府曾一度拒绝给从事批发、零售的中国商人发放签证,使得沙特几乎成为中东地区唯一没有中国商人身影的地方。直到去年,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去沙特考察回来的一位温州商人告诉记者:“我觉得,沙特是在向迪拜学习。迪拜因为开放,成为中东地区最活跃的商业城市。”石油总有枯竭的一天,经济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嗅觉灵敏的沙特贵族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希望寻找跟自己合作的商人。“沙特每一个亲王都很富有,国王会分给他们土地、矿山等。跟我们联系的穆罕默德王子,他的商品批发市场在吉达——那是沙特经济中心城市,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周德文告诉记者。除了穆罕默德,沙特另一位亲王阿尔瓦利德几周前也曾跟中国商人有过联系。

  跟中国商品互相补充

  穆罕默德王子在沙特经营着建设、通讯、汽车配件等企业。不久前,王子与吉达光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吉达成立了一个中国商品城,王子占51%的股份。今年7月,沙特王子委托吉达中国商品城总经理石耀华来中国招商,还特意嘱咐将温州作为重点招商城市。王子这么看重温州,温州商人沙特之行后,也总结了许多商机,觉得可以进一步了解。这次随团到沙特的温州商人,涉及贸易、五金工具、服装、文化投资等诸多领域。而王子位于吉达的“火箭国际商品批发城”,正是这样一个可以容纳各种产品的地方。其中的中国商品城专为中国商人开设,总共有888多间铺位,每间商铺15~20平方米,租金大约每年10万~12万元人民币。温州真青眼镜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剑清告诉记者,他比较看好沙特的轻工业市场,他已在中国商品批发城预订了店铺,拟注册公司。“沙特大部分商品依赖进口,这与我们中国小商品发达的情况形成互补。此外,王子在商品批发城周围还有几块地,希望跟人合作,开发成酒店、房产或卖场。”周德文告诉记者。“除了商品城的机会,我们在沙特呆了几天,还了解到很多其他商机。比如说,中国商人可以到这里开发石油相关产品,还可以开发各种矿山,比如金矿。”

  在沙特经商门槛高不高?沙特之行,温商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外国人如果要在沙特注册公司,一周时间就可以办好,再过两周就可以拿到‘绿卡’,然后可以买房。这些都很方便。”

  商业效率让人犹豫

  尽管沙特存在诱人机会,但这一趟考察之旅,还不能让温州老板们马上作出投资决定。浙江长宁电器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国宁就挺“害怕”的:“吃不习惯。我们呆在那边几天,有时候自己做饭的。他们的饭菜我们吃不惯。”另外,“不能喝酒,文化娱乐场所很少,要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我看得挺长一段时间。”吃饭虽然也是大事,不过对商人来说,“商业效率”四个字也非常珍贵。那边人的时间观念显然不如急于考察的中国商人强。据一位考察团成员说,有一次对方约好4点半来车接人,结果他们一等等到了6点。

  此外,邱国宁还特别重视沙特政府的态度。“这次王子有事去国外了,我们没有接触到沙特政府的核心人员,我打算有机会再去一次。很多优惠政策、很多当地的制度,都得政府作出保证才可以考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