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审判》是TNT在2000年出品的miniseries系列短剧),在Joseph Persico的同名小说的基础上改编的。平心而论,这是部三流作品。主演美方首席检控官的Alec Baldwin 同时身兼电影制作人,我怀疑他是利用职权给自己牟取了这么个角色。他的演出比较失败,把检控官塑造成一位脸谱化的英雄。影片中还有其它败笔。如果仅仅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讲,高群书的《东京审判》未必在《纽伦堡》之下。

虽然不算成功,但《纽伦堡审判》这个电影毕竟是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我们不妨借此重温这场划时代的审判。

影片从美军接待纳粹俘虏开始。图为纳粹空军元帅戈林带领妻子、女儿向美军投降。戈林是纳粹德国的二号人物,权倾一时。不过他在败局已定后没有向希特勒那样自杀,而是选择了投降。虽然如此,戈林仍是个极为傲慢的人。演戈林的是Brian Cox,其演技相当出色。

美方将军开了个party款待投降的戈林,一时间歌舞升平,双方亲密无间。后来这位美国将军因为敌我不分的错误而遭到申斥。

纳粹俘虏中一个有趣的人物是纳粹的军需部长斯比尔(Albert Speer)博士。他是这批受审的战犯中最具有忏悔之心的一位。在电影中,斯比尔与戈林成为对头。图为斯比尔被捕之前,正在给美军官兵做报告。

Alec Baldwin饰演检控官杰克逊(Robert Jackson)。二战结束时,杰克逊是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接受总统杜鲁门的委派,担任美方首席检控官。图为Jackson法官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总统特使(应该是Samuel Rosenman),商讨对战犯的审判。

当时盟军遇到的一个麻烦问题是如何处置手上的一批纳粹高级俘虏。有人主张直接处死,因为这些家伙都是死有余辜。但是美国军事部认为应该对战犯进行正规的审判--bring the war criminals to justice。只不过当时根本没有这样的先例。

正是纽伦堡审判开创了这样一个先例。它的历史意义也在于此。

审判的事情基本上定了下来。接下来杰克逊就起程去欧洲,与盟国的司法同仁们商讨具体事宜。图为杰克逊在飞机上同助手们讨论到底该怎么审判。他们找到两条依据:军事侵略别国的战争罪、反人道罪。

与此同时,一批待审战犯们已经被集中起来。图为美军的监狱长在“检阅”俘虏。这位监狱长很明白自己的职责:要让这批战犯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完成这次不同寻常的审判。

杰克逊与英、法、苏的代表在欧洲会面,商讨审判的程序。图中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是苏联代表。从这副尊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对苏联的刻意丑化。

《东京审判》里梅法官争座次。《纽伦堡审判》里美国人和苏联人也在争,一如真实的历史。美、苏相争的主要是采用哪种司法体系:是倾向于保护被告的英美法系呢,还是对被告更为严厉的大陆法系?法国和苏联都主张采用大陆法系。苏联代表气愤地质问杰克逊:我的国家里死了那么多人,受了那么多破坏,你们美国才死了几个?你现在居然要允许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家伙在法庭上宣称自己无罪、并且给他们请律师?

杰克逊给苏联人问得无话可说。于是他也拿出了一拍两散的威胁手段。他说:这样吧,你们苏联人可以按你们自己的想法去审。我们审我们的。法国人愿意跟哪边随你们自己拿主意。苏联人听了这话就不得不让步了。主要的战犯都在美国人手上,他们没有bargain power。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成立国际军事法庭,采用英美法系。审判者认为这将是一场十分公正的审判。

法国代表。他和苏联代表后来出现在法官席上。

英方首席检控官,由老演员Christopher Plummer饰演。

在真实历史中,杰克逊法官是和另外三国的代表们一起讨论了十天才达成的初步协议。他们还议定:罪犯不得以“上级的命令”和“你们也这么干了”来做为辩护的理由。这两条是非常厉害的。因此一些后来被判处绞刑的战犯并不心服。

图解“纽伦堡审判”之2

历史上的杰克逊(Justice Robert Jackson)

罗伯特·杰克逊可以说是纽伦堡审判的灵魂人物,在重大问题上基本上都是他拍板说了算。盟国代表们都同意把审判地点选在德国,但苏联人希望在柏林,杰克逊却看中了纽伦堡。纳粹政府在纽伦堡这个城市通过了《纽伦堡法》,犹太人从此被剥夺了财产和基本人权。杰克逊认为在这里审判纳粹战犯最合适不过。

当时的纽伦堡已被盟军炸成一片废墟,但是城里的大法庭(Palace of Justice)居然保留了下来。更奇的是城里的大饭店--the Grand Hotel,也逃过了战火。这样一来就连记者们都有落脚之处了。杰克逊一声令下,美军动用了大批德国战俘来纽伦堡清理废墟,在一片狼藉中重建法庭。

史实是:从杰克逊法官接受杜鲁门总统的委任后四个月,盟国代表就拟定了国际军事法庭的总章(The Charter),审判程序也设计好了。

纽伦堡的Palace of Justice。审判后来就在这里进行。

纽伦堡审判一共只有四位法官,比东京审判的11位少得多。代表美国的法官是Francis Biddle。Biddle在电影里被塑造成了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Biddle一心以为自己会成为纽伦堡法庭的首席法官,但是杰克逊说服他发扬风格,把首席法官让英国人来做。因为这次审判中美国人占了明显的主导地位,其它盟国的份量太轻了,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图为杰克逊在对Biddle法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谁说只有中国人爱搞这一套呢?

待审的战犯们也被转移到了纽伦堡,就关押在法庭所在的大楼里。这是首批受审的要犯,共22人。空军元帅戈林一到纽伦堡,就和看守发生了冲突。图为戈林与美兵看守对峙。

起初看守戈林的美国兵对他态度恶劣,这一天拿了一桶水和一把拖布,到牢房里喝令戈林自己把囚室的地拖干净。戈林拒绝执行,把拖布仍在地上,随后拿脚踢翻了水桶。看守喝令他“拾起拖布”,戈林拒绝。二人扭打起来。戈林在愤怒之下心脏病发作,大口喘息,惊动了囚室外面的军官,急忙请了军医来给戈林注射了一阵(大约是镇静剂之类)。军医对监狱长说:“他的心跳已经到了一分钟三百下了。”

监狱长给戈林换了一位看守, Tex Wheelis中尉。后来这名中尉被戈林的领袖气质深深吸引,和他私下里成为朋友。

审判准备工作就绪,对战犯的起诉书(indictment)也拟好了。图为英国军官Airey Neave少校到监房里挨门逐户地发放起诉书。

戈林拿到起诉书以后,满不在乎地扔到一边。Neave少校通知他说,他有权任用辩护律师。戈林摇头说他对律师不感兴趣。这时候戈林提出了他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信念: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公正的审判,不过是战胜者对战败者的惩罚而已。所以他没有必要请什么律师。

审判即将开始,一件令美军看守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位战犯在牢房里用一根绳子自行结束了生命。自杀的这位是Robert Ley,纳粹德国显赫一时的人物,主要负责劳工工作。Roberty Ley大大提高德国劳工的福利,还是德国大众汽车的有功之臣。

Robert Ley坚决不能接受美国人把他当作战犯来审判。在电影里他质问发放起诉书的Neave少校:“你们为什么不干脆点枪毙了我们?”

为了防止自杀事件再度发生,监狱长请来了一位心理学家Gilbert。Gilbert向监狱长建议给犯人们弄个图书馆,每天还要给他们放放风,否则这些人一天到晚待在单人牢房里,不自杀才怪。监狱长告诉Gilbert,他的主意是让Gilbert跟犯人们多聊聊天谈谈心。你不是心理学家吗?

心理学家Gilbert可能是个虚构的人物。电影中这个角色的戏分不少,观众们正是通过这个人物来深入了解战犯的内心世界。

法庭已经装修完毕,与几个月前的废墟相比是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