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贴: 胡其鸣:《好奇害死猫》诞生记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 胡其鸣:《好奇害死猫》诞生记   
firefly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讲师
性别: 性别:女
加入时间: 2006/02/05
文章: 3644

海归分: 63153





文章标题: 转贴: 胡其鸣:《好奇害死猫》诞生记 (1762 reads)      时间: 2006-12-28 周四, 14:52   

作者:firefly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最近看了这个电影, 觉得很不错. 故事其实不复杂, 但编排的技巧很好,
很吸引人, 画面比疯狂的石头更唯美, 但情节本身更现实.

(奇怪, 都是重庆的.)

后来网上查询了一下, 原来是一帮海归出资弄的, 其中有小泡泡校友呢.
好玩.

据说制片人'胡其鸣'出自演艺世家, 解放前的大明星'胡蝶'是他的亲戚.

这诞生记有点长, 我自己也没看完.

-firefly

=====
胡其鸣:《好奇害死猫》诞生记


一、凌晨收到的剧本


2005年4月份,我们正筹拍一部和“做菜”有关的电影,剧本作者是一个朋友推荐的。原意是想通过我结识姜文,想让姜文演男一号。可姜文说这角色与他演过的《寻枪》比较雷同,也是一个小镇警察,因此不准备演了,但强调说这是个好剧本。编剧最后说服了我让他当导演,可我怕他经验差,于是要给他组织一个比较强的制作班子。我问侯咏,你都当导演了,还愿意当摄影吗?他说,“这是一个误区,你看,现在都没有人找我当摄影了”。我们一拍即合,侯咏担当摄影指导。我又找来小时候的朋友导演何群,我说,其实你的表演天分比导演高,我决定让你当回演员,这片子之后你上街就得戴墨镜了。他痛快地答应了。一切都按部就班,可这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本来我安排编剧去给何群帮忙写《吕梁英雄传》,顺便和何群磨合一下,可何群和编剧的矛盾闹得很深,我20多年从没见何群发这么大火。看来,这编剧不太“合群”,而电影创作最讲究的就是团队意识,所以我们就把这个电影拍摄计划暂停了。



正在我们寻找下一个剧本的时候,一次和张一白,徐静蕾吃饭,张一白说他和霍新有一个剧本,已经在欧洲找到一半钱了,问我是否有兴趣投资另一半?我问他,“你IT吗”?我说我是不会和一个不会发Email的导演合作的。他说,“我今晚一定用依妹儿把剧本发过来”!果然,约半夜12点多,他通过Email把剧本发过来了。我和太太一人抱着一个笔记本电脑开始读这个剧本,大约凌晨两点的样子,我们先后读完了剧本,感觉非常好。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剧本!即深刻地反映了现代的都市生活问题,又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一问,才知道这剧本中还有阿城,刘奋斗,张扬等的智慧在里面。曾志伟对此剧本推崇备至。还拿出几万元人民币支援过这些精英作家租旅馆讨论剧本的修改。

二、搭班子

我的思路还是要组织一个强大的班子来扶持一个并不是很出名但是非常Motivated(有干劲,跃跃欲试)有才华的导演。

我立即和我在美国的好朋友Thomas Ho(何建民)联系,把剧本的故事梗概发给他。他觉得很好,并愿意当我们的制片人。Thomas是好莱坞很有名的“奇迹电影”(Miracle Pictures)的副总裁,和他的哥哥Alex K. Ho(何桀民)组成著名的“何氏兄弟”。他们拍过包括《野战排》,《生逢7月4日》,《卢旺达酒店》在内的多个获奥斯卡奖的影片。他推荐我的好朋友Giorgio Moroder(乔治.莫柔德)来为这部电影写主题曲,而用Giorgio的合作伙伴Daniel Walker(丹尼.沃克)来担任我们的作曲。我欣然同意了。要知道,Giorgio可是获得过3次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Flash Dance,Top Gun, Midnight Express)的大腕,我们亚洲人也非常熟悉他为汉城奥运会写的主题歌“手拉手”。Daniel也很厉害,他刚担任过2005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音乐总监,他为电视剧《欲望都市》(Sex&City)写过的配乐中国白领观众都很熟悉。我们2005年5月去了洛杉矶,与何健民和Daniel见了面,Giorgio在意大利还没回来,但我们通了电话。一切都没问题,我们有信心我们组的这个国际班子应该是有相当的份量的。



音乐解决了,摄影自然要先找侯咏了。可侯咏这时正热衷于筹拍一个恐怖片,因此我发给他的剧本他也没好好看。后来直到我们电影要开拍前一周,一次和我们的制片主任杨单丹一起吃饭他才问我,“你怎么不找我当摄影呀”?我说,我第一个找的就是你!侯咏说,“你没说清楚,你只是问我对剧本的意见”。我回答,“当然,首先你要喜欢,其次我才可能问你愿不愿意担任摄影呢”。但当他知道我们定下的摄影是杨涛后,他说,杨涛更合适这电影的风格,因为他和张一白合作过(《将爱情进行到底》)。他认为杨涛很有才,是个好摄影。大师就是大师!侯咏已经是中国电影摄影的第一把交椅了,可还是这么坦诚。我对摄影的选择更有信心了。


接着就是演员的选择了。在我眼里,中国基本没有有票房的演员。所以,用谁都一样,只要对戏的角色合适。几个国内的演员包括张静初,余男,徐静蕾都希望演“千羽”这个角色。但我们考虑来考虑去还是觉得张曼玉和刘嘉玲从年龄和演技上都比较合适,于是曾志伟自告奋勇来帮助我联络这两个演员。先是被告知张曼玉准备休息一段时间,最近不准备接戏了,接着曾志伟十分兴奋地告诉我说,他把剧本下午5点给了刘嘉玲,刘嘉玲7点就回电话说,“千羽”这个角色非她不可。曾志伟非常推崇刘嘉玲,说她很长时间不接电影了,她来演千羽肯定会倍加努力的。王金花的经纪公司也多次找我推荐各种角色的演员,最后我们用了胡军来担任男主角。女二号的选择竞争非常激烈,直到开拍前一周我们还剩下三名候选人难以取舍,她们是张歆艺,宋佳和陈数(那时的名字是陈澍)。本来这角色是徐静蕾来演的,但是她因为要导演“武则天”而时间排不过来。可最后她还是没拍成“武则天”,早知如此,还不如拍我们这片子呢。陈数最近因演《暗算》里的黄依依而红得发紫,如果当初选她也会对我们的宣传有帮助。最后,我们制片人选择了小宋佳。

三、100%的投资

前面提过,一白说他们这剧本已经找到“一半”钱了。那另一半钱是台湾著名影评人焦雄屏帮助在欧洲找到的。我在香港见到焦女士和曾志伟时,他们正讨论成立一个公司来操作这部电影。后来,不知何故,他们的合资公司没成立起来,曾先生在星美的办公室也因为星美秦先生出了什么事而搬了出来。看来,那另一半钱一时半会儿不会有着落了。但我们从心里是十分感激焦女士和曾先生对这个电影的全身心的投入的。

我们这个投资基金里有几个在科技和IT领域里的成功人士。牛新辉是伯克莱大学的工程博士。他在读博士时就利用自己的30余项专利和理论成立了专门为半导体晶片进行测试的公司Trimbre。他的测试理论可以精确测量晶片到x 10(-14)米,就是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大小。他的公司曾经是《Business Week》1999年评出的美国十佳创业公司。难怪他的公司两年后以1.5亿美元出了手。另一个人物是李逊,当年科大少年班的天才。他参与创办的公司Webex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服务提供商,客户包括波音等大公司。该公司上市后,李逊先退休然后去Amazon(亚马逊)公司当过该公司的技术副总裁,是该公司迄今为止中国人担任过的最高职位。

本人也是工程师背景,所以办事喜欢有计划,收集数据,有前瞻。和几个股东商量后,觉得虽然这是我们收购中视广联后投拍的第一部电影,但我们的目的绝对不是仅仅好玩而已,我们的目的是要做出影响,做出规模,为成系统成规模进入中国的电影市场做准备。我们通过数据收集发现中国的电影市场上百万从业员一年才十几个亿收入!那也就是国外一部大片的拍摄成本。这和中国的人口数量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太不相称了。我们投资过的一家提供手机SP服务的公司,员工300人左右而每天的收入就上百万,年收入也有4个亿左右。显然,中国的电影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要想靠中国电影市场本身这十几亿的收入是不可能有任何“良性循环”了。因此,我们的作用就是把体外的给养向中国落后的电影工业输送。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国外有大批向中国的投资,仅我太太管理的一个基金每年在中国的投资额就至少是1亿美元(8亿人民币)。既然钱对我们不是问题,加上海外市场有Thomas的强力支持,因此,这部电影我们可以100%的投资。我们决心已下,于是就和焦雄屏以及曾志伟商量,如果6月份还没有筹备好资金,那我们就干脆100%的投资了。我们计划把预算控制在200万美元以内。


四、合理的制片结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前我曾投资过两部电影,1993年与北影合作的《无人喝彩》和1995年与上影的《牵牛花》。但那时侯我对电影一窍不通,而且即使我想参与制片过程,能让我介入的地方也很少。我记得当时我向北影要一个制片预算,得到的是在航空信纸上用钢笔写的大概4-5行的“预算”(现在国家体委的水平和当年的北影差不多,我们2005年和体委下面的一个公司协办联通高尔夫职业-业余配对赛得到的也是四行字的“精确预算”)。这次,我非常强调的是尽可能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Prep Work),拍摄过程中资金控制和日程控制,以及后期制作的安排。


为了有一个良好的规范,我和Thomas通了话,他建议要用Final Draft来写剧本,用Movie Magic来安排预算和日程(Budgeting &Scheduling)。但是我们的制片主任以及管理人员对这些都比较陌生,而且软件都是英文的,要让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恐怕时间不够。这时我想起了正在香港大学教电影制片的张为民。她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的,后来到美国学习电影制片,曾经为姚明拍摄联通广告当过摄影和制片。经过协商,我们把她请到北京来给我们的制片班子和导演进行培训。

我们购买了正版的Final Draft和Movie Magic Budgeting &Scheduling。Final Draft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编剧霍昕。那是一个非常好的软件,用它写剧本不仅简单好用,而且还可以把剧本内所有的场景甚至剧本里写过的所有道具清单都列出来,为电影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便利。在中国,拍100个电影可能有100种剧本的格式,而在好莱坞哪怕1000个电影其剧本格式都是一个样的!而且,每一页代表一分钟。因此,制片人只要数一下剧本的页数就可以大概知道电影有多长了。我特别希望在国内推广这个良好的习惯。


顺便在这里提一下,香港的电影界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制片习惯。他们拍电影基本是没有或不用剧本的。阿城曾笑称,香港拍电影的剧本是给投资人看的,意思是我有个剧本啊,其实根本不用。在香港片拍摄现场有一个特有的职位叫“飞纸崽”,意思是导演找人把当天要拍的内容写出来,用传真发到现场,由飞纸崽把纸分发给各制片部门。


另外,我们要把国内和香港习惯的“导演中心制”彻底改成“制片人中心制”。任何有关影片的事情导演都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在制片方面,导演的角色只是CTO,其它事务由制片方聘请的专业人员负责。


在与演员,演员的经纪公司以及主创人员的接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普遍对法律方面的合同不太重视。而我们特别重视在与主创及演员强调各种权宜的同时以合同形式签订下来。我们聘请了国内在版权方面最权威的“浩天律师事务所”,该所的合伙人马晓刚在版权法方面大名鼎鼎,他曾在国家版权局任领导,是起草中国《版权法》的三个人之一。同时我们还聘请了美国O’Melveny&Myers律师事务所。该所应该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关于电影工业的律师所了。律师Stephen Scharf也是美国著名的Weinstein兄弟公司的律师,他的价格是每小时1400美元。当我们拿着厚厚的一叠合同给导演张一白签字时,他开玩笑说,以前从没签过两页以上的合同。在后面的制片实践中证明,这种严格的合同签订是十分必要的。

在开拍前,我们的预算,日程,每人每天的工作通知单都准备完毕。这为后来电影的顺利拍摄提供了保证。


五、开机前后


我们大约在两个月前就由制片主任杨单丹找高人定好了开机的日期, 8月22日。至于开机的时间,那高人算好了一个是早晨5:28分,另一个是早11:38分。5点就让全剧组起床显然太早,于是选择了11点多的时间。

开机前,我们的导演和制片主任把小宋佳送去一个发廊“体验生活”。听说那发廊的小姐们不知从何地窜出这么个“漂亮妹”,于是对小宋佳处处提防。小宋佳也从没有暴露身份,慢慢和这些小姐们混得挺熟并了解了她们的身世,这对后来小宋佳演好“梁小霞”这个角色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林园也给派到超市什么地方“打工去了”。虽是个苦差事,不过这对她是个很好的锻炼。

导演张一白原名张小灵,是重庆人。在筹备期间他就带着摄影杨涛等人吃遍大街小巷。我和他们去吃过几家脏得难以落脚的小饭铺,可东西奇好吃无比!我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重庆“菜的好吃程度与餐厅的卫生程度成反比”?我们的小宋佳也特别喜欢跟导演出去吃饭,不过听摄影杨涛对她说,“你的待遇比我们高多了,你来以前导演带我们吃饭的地方连空调都没有”!可以想像,在重庆这个著名的火炉城市,吃饭没有空调是个场景。刘嘉玲最喜欢去的一个餐厅叫“猪圈火锅”,要开车30-40分钟,在南山上。也是一个环境不佳但东西好吃的地方。那里还有著名的“泉水鸡”吃。

我们很运气,在朝天门码头谈了一家盖好但还没开盘的52层高的“海客瀛洲”来搭建我们剧中上流社会郑太太的家。老板不仅答应全盘赞助,因为他还拥有重庆的希尔顿酒店,所以我们很多演员和工作人员拍摄期间的房子他也赞助了。但还真有演员宁愿住在市中心解放碑旁的3星级宾馆“赛格尔”而不去希尔顿的。廖凡和小宋佳就一直住在赛格尔。

我是开机前一天来到重庆的,看到剧组在杨单丹的率领下一切秩序井然,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和今年(2006)的重庆大旱完全相反,那时重庆已经是连续一周下雨了。我看着阴云密布的窗外,担心第一天的室外戏不能如愿开拍。可杨单丹却十分自信地说,“我让大师算过了,明天可以开拍”。

第二天上午十一点,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外景地“十八梯”。这是一个十分陡峭的老城区,看着他们用重庆特有的“棒棒”扁担把沉重的摄影机抬到这里,心里十分感动。天依然很阴,感觉要下雨。制片部门把开机仪式要烧的香早就摆好了。我这个受无神论教育长大的人相信一条,就是你可以不迷信,但不可以亵渎。我依旧虔诚地闭着眼和组里的同事及演员一起烧了香,祈祷神明保佑我们摄制组拍摄顺利。待我睁开双眼,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奇迹,真是奇迹,太阳出来了!天真的晴了!

这一天我们的外景拍摄十分顺利。

第二天是室内戏。可从早晨开始就大雨倾盆,我暗自庆幸我们挑的开机日和时辰是这么的合适。我后来让杨单丹在摄制结束后去烧香还了愿,尽管我仍旧是个无神论者。

六、影片名字



给影片起一个好名字十分重要,这可能关系着影片是否能取得票房的成功。例如,199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电影在票房上惨败,当时的厂长朱永德问导演张建亚是什么问题?张建亚说,“你看你这两部电影起的名字”!朱永德不得其解,怎么了?一部叫《燃烧的港湾》,一部叫《男人的肩膀》。张建亚说,“你用上海话念念”!朱永德顿悟,说“哎呀,太低俗了,难怪!”


我们这个电影的名字是阿城起的,他把英语里一句人人皆知的谚语“Curiosity Kills the Cat”直译成“好奇害死猫”。意思是猫有九条命,很难死,而恰恰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把自己给害死了。在国外,这是一个常挂在嘴边的语言。比如,一个小孩要用手去摸开水壶,母亲在支开小孩手的同时会说,“别乱摸,好奇害死猫”!


阿城起的这个名字和电影故事里发生的事十分贴切,都是因为每个人物的好奇心而把自己给害了。另外,我觉得这个名字有个好处,就是几乎所有的人在问完电影名字的时候,都会再问一句,“什么意思”?这样,电影的名字就会牢牢地记住了。


导演张一白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名字用七个字来组成,比如《将爱情进行到底》,《开往春天的地铁》。他给我的剧本名字是《好奇杀死一只猫》,正好七个字!因为英语“好奇害死猫”的下半句是“Satisfaction brings it back”,“满意让它回来”,于是,我和张一白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计划把续集的名字起好叫《满意让它又回来》”?也是七个字的。但是,阿城指出,“好奇害死猫”和“好奇杀死一只猫”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这个编剧霍昕应该最清楚。当然,我们最后决定电影的名字就是《好奇害死猫》,五个字足矣!

可是,当我们准备申请拍摄许可证并征求电影局领导意见时,他们建议我们不要用这么复杂的名字,免得耽误审查时间。由于我们这个电影里的线索是从照片开始的,而中国人习惯于在拍照时说“茄子”,和外国人说“Cheese”的效果一样,都是让说话人有个张开口的笑脸,于是我们就临时起了个名字,叫《茄子》。我们的电影拍摄许可在不到24小时内就拿到了。

可是等电影快拍完,我们准备关机仪式时又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向电影局申请将名字更改回《好奇害死猫》,但电影局的一个叫“x制片”的负责人批示“不得更改名称”,理由是看完电影剧本后觉得这剧本里即没有“好奇”也没有“死猫”,原来他把这谚语断开来读了!我感到又可气又可笑,我起什么名字只要不反党,不影响安定团结,不触犯法律,哪怕我给电影起名字叫《西红柿》,《大葱》,《烂菜叶》,那是我的事,你都没必要干涉!这种人在这个部门“把关”着实有点多余。我立即把更改电影名称的要求和理由直接递交给了著名的剧作家,现任电影局副局长的张宏森先生。张局长十分理解,立即就协调有关部门把我们的电影名改为《好奇害死猫》了。

七、演员的家庭工作很重要

我过去在拍摄电影过程中曾经因为没有做好关键演员的家庭工作而得到惨痛教训。有一次,我们和上影拍的一个电影,里面有一场小孩看姑姑洗上身的戏。那时根本不可能在完成片里出现裸体,拍摄时摄影机是从背后拍的,但要求演员在演的时候是真的裸露上身。导演在选演员的时候就和她讲好有这么一场戏需要她“裸体”,演员一口就答应了。可是,等到电影拍到2/3时,还没有等拍到那场“裸体”戏,演员的父母就找到剧组来了,死磨硬泡要求取消那场戏的拍摄。任凭导演如何解释也没用,最后只好在拍摄时演员穿着背心把戏拍完。当然,那场本来想表达儿童“好奇冲动”的戏一点也没拍出效果来。

这次,我在选择女二号时就特别怕出现以前遇到过的问题。结果,几乎所有被选择的演员都很认真地告诉我,那些所谓的“激情戏”对她们根本就不是件什么事。这都什么时代了,有能展示自己身材的戏还巴不得没机会呢!但我还是不放心。选了小宋佳后,一次,她说在拍戏空闲期间要回北京一趟,因为她父母来了。我知道后,赶紧请他的父母吃了一次饭。我们闲聊了很久,我主要就是观察他的父母是否对我们这个戏里宋佳演什么角色有过多的“干预”。但看到他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充分地信任,我那颗忐忑的心才放松下来。他们对小宋佳的独立自主能力很有信心,说她十几岁就独立去沈阳学习乐器的演奏了。

另一个演员让我担心的就是我们戏中的“小白”扮演者马千里,他只有3岁。根据国外的经验,小孩的戏一般是找双胞胎为佳,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一方面因为小孩有攀比的天性,所以一般都使暗劲比谁演得好。可是,我们选的最合适的演员只是一个独生子。我们剧组的制片很有经验,提前一个月就把孩子接出幼儿园,由一个老师和一个阿姨管着他,让他逐渐“忘掉”自己的父母而真的从潜意识接受刘嘉玲和胡军扮演的父母。这一招很灵,等一个月后刘嘉玲进入剧组后,小小马果然张口就叫刘嘉玲“妈妈”,让刘嘉玲惊讶不已。在拍摄期间,马千里的父母一直没有来探班,听说他们在重庆联通工作。

八、剧组成员的默契
说起这个电影的卡斯(CAST),大家都觉得是个不错的组合。而光组合好还不够,演员之间的默契十分重要。记得导演张建亚曾说过,过去拍完一部电影下来,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而现在拍完一部电影下来,导演可能还不认识男女主角。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并不过分。现在那些自认为是“明星”的演员们由经纪公司委派的助理们簇拥着,基本是拍戏才来,拍完即回旅馆或其他场所,与剧组其他人交流的时间很少。

我非常强调剧组里的演员,导演,摄影和剧务等都要混得和兄弟姐妹一样,这样整个剧组才有Synergy(协同性)。这可能和我成长的环境有关。我母亲是个著名的演员,我从小就目睹家里的常客有夏衍,曹禺,陈白尘,焦菊隐,舒绣文这些“大腕”剧作家,导演和演员,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如何创作和表演各种人物。在北京,演员导演编剧经常一起吃饭和侃大山,而我发现在上海这些人平时基本是不来往的。经常是因为我到了上海后他们才有机会聚在一起。“老徐”的一班朋友就像当年我所熟悉的那种生活环境,里面有美女编剧霍昕,导演张扬,张一白,录音“水蜜桃”陈琛,… 个个精英才华横溢。

陈琛
记得当年在上海进行一个投资项目,正置张一白在上海拍《将爱情进行到底》。王朔让我去看老徐的时候认识了她同班同学陈琛。她毕业后分配到上影厂。此后,我一有时间就带着刚认识的水蜜桃陈琛等一班姑娘去玩卡丁车。陈琛因为创造了该车场8分钟12圈半的记录,被我们赠与“卡丁陈”的光荣称号。这次在开拍《猫》前,我征求张一白的意见由谁来担任录音?张一句“你说,我能不用陈琛吗”!就把陈琛定下了。因为我了解这种默契和信任没有3年以上是不可能达到的。陈琛本应叫我叔叔,因为她从小就叫张铁林叔叔,而铁林比我还小几岁。陈琛说过,她来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她爸爸陈鲁特别“教导”她,“社会上坏人很多,特别是文艺界的!为了少让那些坏人打你的主意,你见到稍年长的人就叫叔叔”。可惜,现在这年头叫“爷爷”也不安全了。

这次陈琛的表现让我十分满意。我说她是全剧组最“辛苦”的人了,演员可以轮流倒休,可她每天都必须在现场。她在推荐由宋佳演梁晓霞上起了关键作用。当时我们难以取舍最后的三个候选人,当我问她应该选谁时,她说“我和宋佳比较好”。在剧组里,她有时宁愿放弃住到较远的5星级宾馆里,而愿意和宋佳挤在一间解放碑旁边的3星旅馆里。在我们做后期音效编辑时,她一直坚持工作到距婚礼还不到一个星期时才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这次电影的音效很震撼,其中一场“脑浆迸裂”的戏的音效十分的逼真。陈琛说那是数斤猪肉,加木板,加玻璃,加…等十几种材料做出来的。

廖凡
老徐常说廖凡是个“超级敬业的戏痴”。这话不假,当廖凡知道自己被确定为“保安”的演员后,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去了三亚。他是怕自己皮肤不够黑演不像角色里的保安去三亚晒太阳去了。据说在那里天天晒太阳,把自己都给晒伤了。

在看样片时,我很惊讶这些戏是如何拍摄完成的?比如一只手直接就插进了保安的裤裆!保安一脸因早泄而痛苦的表情… 这绝对不是原剧本里有的,但比剧本里的描述更贴近剧情的需要。后来廖凡跟我说了一些拍摄时的故事,当时一些让他很紧张的戏,被两位“大哥大”和“大姐大” 循循善诱地给化解了。那场“早泄”的戏也是胡军在深刻理会了剧情后临时提议改编的。

这群演员们太敬业了,他们天天互相讨论着角色,角色,角色。几乎成了剧组的习惯,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在一起去撮饭。默契就是在吃喝中建立起来的。


九、洗印厂危机(上)

在这里,我还是把一个记者写了但没有完全发表的调查报告摘录在这里:

从《好奇害死猫》撤出北京洗印厂思考国有企业思维形式应该如何转变
《磨刀的寓言》
一日,某君来到一个磨刀店,拿来一把没开刃的尖刀给磨刀师傅要求把刀磨快。师傅上下端详了一下来人,看着这把造型独特的尖刀,问“磨刀干什么”?答曰,“切菜”。师傅说“不像”!逐把刀交给小徒弟,问“你看呢”?小徒弟看了一下刀曰,“我看这刀像杀人用的”。师傅对来人说,“我徒弟说了,你这刀磨好后是要去杀人的”!来人怒曰,“那我不在你这里磨了,把刀还给我”!师傅说,“你出去杀人,如果有人知道是我帮你磨的刀,我是要担责任的!因此这刀不能还你”。来人曰“你不是执法机构,我杀人与否不干你事,请把刀还我”。此时小徒弟大声警告师傅,“我坚决相信他这把刀是要杀人的”!师傅曰,“你看,我的徒弟又说了,这刀是用来杀人的。你若出去杀了人,他会检举是在我这里磨的刀”。来人再怒曰“你连个徒弟都管不了,还配当师傅吗”?师傅碍着面子曰“那好,你可以把刀拿走,但我还是怕你会去拿刀捅人,这样吧,我把这刀尖给你掰了去你才可以把刀拿走,何如”?
经过差不多10多天的风风雨雨, 8月16日,《好奇害死猫》(简称〈猫〉)终于通过广电总局的协调将全部底片拿出北京洗印厂(简称北洗),转而将200多个拷贝的洗印工作转给了上海洗印厂。而从去年影片开拍开始,所有底片都是在北洗冲的,对北洗来说“这是到手的鸭子飞了(甚至可以说是到嘴边的鸭子飞了)”!曾经创造过多个国内电影第一纪录(票房分帐制,独立制片人,引进大片的票房纪录等)的制片人胡其鸣也没有想到,这次他又创造了一个第一,建国以来第一个因为服务原因把所有底片从一个洗印厂转到另一个洗印厂。按北洗领导的说法,这种事建厂以来从来没发生过。而北京洗印厂的周德群厂长又由衷地感谢胡其鸣给厂里带来的这次震动,说胡其鸣的这次努力把中国的电影洗印行业在跟上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以及法律法规建设甚至宪法修正案等方面推进了至少十年。他十分感谢胡其鸣给他这个国有企业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的提议,即“把怕担责任原则,改为不犯法原则”。他甚至觉得这是要向全国国有企业同行推广的原则。他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惊人,但我们如了解了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就会感觉他的话并不过份。
事情经过
8月7日,《猫》的一校拷贝做出来了,与一般片子不同的是,这次厂里的所有技术员们都在传说这片子“有料,好看!” 放一校拷贝时,平时只应有摄影师和调光师坐的放映厅里挤得满满的,足有20余人,据制片方说,当时剧组有严格的纪律不许任何外人观看样片,因为这是悬疑片,怕情节被漏出去影响观看效果,可来的人都穿着“白大褂”,都说是与影片“有关”的,所以不知该请哪位出去。北洗管理不严的缺点在此暴露无疑并铸成后患。
8月8日,有北洗内部职工“举报”《好奇害死猫》违规操作,有大量违规镜头出现在影片中。北洗领导立即停止了《猫》的一切工作,甚至连已经调好光的底片都停止冲印。制片方立即与厂方进行严正交涉并要求复工。厂方以电影局的通过批文与最后要求套底的镜头不符为由要求制片方解释。
8月9日,制片方解释是,《猫》在审查时被要求缩短2场激情戏并完全删去一场关键戏,而如果真这样办了,不仅一部商业电影将失去它的商业因素(政府是鼓励拍摄商业片的),而且剧中的关键人物关系都不衔接了,于是据理力争并做了适当修改,经过电影局领导和专家的重新审查后,同意将这些修改后的关键戏又加了回去。但是,通过令没有做文字修改。为此,制片方找到电影局,将过程写成文字形式报批局领导,局领导审批“同意”并将文件以传真形式发给北洗。到此,制片方和北洗的副厂长都以为事情可以圆满地复工了。
8月10日,北洗又有职工向厂领导“揭发”这传真可能是假的,于是厂长找来制片方询问这传真上的“同意”两字是否真是局领导手谕,并说“谁不会写这‘同意’两字!”要求制片方找电影局行文,并将文件的抬头写明是给北京洗印厂的。制片方强压怒火找到电影局解释,电影局虽对北洗的这种带侮辱性的做法表示不满,但还是按制片方要求给北洗行了公文,盖了章。到此,复工似乎是必然的了。可是,事情至此还没完。
8月11日,北洗有职工向厂长“说明”,影片中有一些他们认为是违规的镜头,要求替电影局“把关”,帮助电影局将这些镜头剪掉。另外,制片方提供了两个声带(MOD),有准备制作两个版本的嫌疑,而洗印厂的赵师傅十多年以前曾因此犯过错误,因此要求厂领导慎重。但制片方据理力争,坚决不同意北洗直接在底片上剪辑,认为既然电影局都通过的镜头,北洗无权干涉,而且一校拷贝出现3处错位,北洗的质量不可靠,因此不准许北洗剪任何的底片。至于两版声带确有其事,因为仅片尾歌就有英文版,中文版,制片方说以后还可能有日语版和法语版,但无论如何这事跟北洗没关系。双方又陷入僵局。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这北洗的职工怎么这么“有觉悟”呀?一而再再而三地“举报”人家,你是服务单位又不是执法单位,你担什么心呀?可这事在北洗还真复杂,因为北洗自从6月26日起就将有能力的职工派送到即将与柯达公司合资的“华柯”洗印厂去培训了,剩下约40个员工属于“内退”编制,当然,他们可以“站好最后一斑岗”,可这事谈何容易。这些准备退下的职工基本就是以不出问题为主要原则,生活上能捞点就捞点。为此,《猫》的制片方为了能让影片在10月顺利发行,已经私下支付给关键员工上万元的“加班费”了。在10月就要离开工厂的职工,厂领导是不愿意管的。而这些职工也瞄准了这些领导的软肋,随时滋事以争取较好的退休待遇。可在这种情况下,《猫》就成了牺牲品了。《猫》毕竟是上千万的大投资,制片方绝对不肯轻易放弃任何努力。
8月11日,《猫》的制片方忍无可忍,终于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但北洗不肯,还说电影局有“规定”不许将底片和素材带出厂。这就搞得制片方不明白了,“凭什么?”2004年3月14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第13条明确写明:“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这每一寸胶片都是花钱买的,凭什么北洗有权不给财产拥有人?制片方要求北洗拿出有关文件来,但北洗拿不出。
厂领导这时似乎已经掌握了制片方“违规”的确凿证据,即根据“揭发”,在北洗按制片方要求下完成的套底(套好的底片)上,有两段戏制片方准备做一个局部的“翻正翻底”(用底片印出的正片再做一个底片),这表明,制片方准备将这拷贝做完后,在局部地方进行替换,而这段地方据揭发是一场激情戏。厂方据此坚持不给制片方底片,并替制片方写了认错书让制片方签字承认。而制片方坚决不承认,说明做翻正翻底是因为在一校时这几处是北洗剪贴错误的地方,为了保护底片不被北洗剪坏才要求做翻底的。双方各持一词,再次陷入僵局。

九、洗印厂危机(下)

8月14日,周一一大早,制片方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如约来到北洗,但北洗的厂长因家里有事爽约,制片方只好又来到电影局,这已经是过去5天(除周末)第8次来到电影局要求解决问题。

电影局领导听了制片方的情况汇报后,当面给北洗领导打了电话,问人家要求到其它洗印厂进行调光和洗拷贝,有什么困难吗?北洗领导当面“揭发”说制片方有洗两个版本的意图。局领导说待调查后再与北洗领导联络。放下电话,局领导问制片方是否有印两个版本的意图?这在现在是不允许的。制片方立即向局领导保证,制片方绝对不会违反电影局的有关规定在国内偷印出两个不同版本发行。但是,不允许两个版本的说法不准确,因为中视广联是一个国际公司,影片还没有剪辑完就已经和世界各国的电影发行商通过电子版进行销售洽谈,并按照反馈进行不同的修改,仅由2005年奥斯卡颁奖典礼音乐总监丹尼.沃克写的片尾歌(纪敏佳演唱)就有英语版《Between the earth and sky》,中文版《失火》,今后还会有日语版,法语版,…别说两个版,十个版都有可能!欧洲的要求与北美的要求就明显不一样。《猫》走的不是国内熟悉的那种靠参加电影节卖片的路,人家是靠商业与艺术的因素走向国际的(中视广联董事长曾任国际多家电影公司的中国地区总经理)。制片方也给局领导讲了上面那个《磨刀寓言》。说,如果是制片方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可以由电影局严厉制裁,但你北洗靠推断来怀疑人家会犯罪的道理是不成立的。何况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就已经确定了“疑罪从无”的判案原则。中视广联向电影局保证,今后将根据局里要求,把所有出口拷贝送电影局审查(其它国家对电影观众的审核其实更加严格,因为人家有电影分级制)。局领导表示立即协助处理此事。

当天下午,制片方得到电影局通知,一切协调好了,可以去洗印厂提走所有底片和素材。

8月15日,在北洗正副厂长挽留的尝试无效后,制片方与北洗签署了合同《终止协议》。但制片方迫于8月25日要交200余个《猫》的宣传片接在9月8日发行的《X-战警3》胶片前,因此,该宣传片仍在北洗继续完成。后由于北洗的设备出现问题而使宣传片也转到上海洗印厂洗印。

但是, 本该圆满结束的结局在8月25日又出现反复!原来,还是那个十年前犯过错误有“觉悟”的赵师傅,在归还全部底片和素材给制片方时自己偷偷地把那几段他认为“违规”的镜头胶片留下了。制片方在发现此事后向赵师傅进行交涉要求归还,但被赵师傅拒绝了。赵师傅说他可以替制片方“好好保管”这些胶片,要求厂长直接给他写命令他才会把胶片归还。

制片方与北洗厂长通电话,要求按解约合同把最后的剩余胶片归还给制片方。但厂里还是怕事,建议制片方来厂里“当面销毁”这些问题胶片或等到年底赵师傅退休了再处理。制片方拒绝了这个建议,理由很简单,“这是我们家东西,如何处理是我们家的事,与你们无关”。制片方强调,你们赵师傅只是担心这段“问题”影片会流传到影院去,可他有没有想到,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网上的传播要千倍于影院的传播。你赵师傅可以替制片方“好好保存”这些胶片,但是,从此以后,任何非法流传到网络上的照片,你赵师傅和北洗都有承担责任的嫌疑。双方约好8月28日下午4:30到厂里解决这个“遗留”问题。

出品人胡其鸣带记者来到北洗,受到了周厂长和杨副厂长的热情接待。出乎意料地是,周厂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要求赵师傅交出胶片并说了开头的那番感激的话。

至此,北洗“罢洗”《好奇害死猫》事件虽经一波三折,但总算有了结果。可以说,在这事件中没有赢者,制片方损失的是时间,精力,大量的额外超支,而北洗损失的是名誉,信誉和大笔应该装入口袋的钞票。

反思

在这个事件中双方各持一词,孰对孰错暂且不去理它,但有几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讨论一下。

1. 北洗的“好孩子”做得对不对?
在这个事件中,北洗一直似乎是扮演着政府的好孩子角色。虽然处处以“局里规定”为由拒绝客户的服务要求,但主要的目的显然是从所有国企文化的“不担任何责任”为出发点的。可是,最后政府并没有保护这个“好孩子”,北洗感到很委屈。在这个比拼优质服务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商品社会,北洗的做法显然是要失去大批客户的。可如果不替政府“把关”,以前确实有因导演偷洗不同版本拷贝而使北洗及个别操作人员受罚的先例。北洗周德群厂长曾认为自己这次是栽在“根红苗正”有强硬后台的制片人手里了。而厂里其它职工的议论是厂长太傻,眼看着人家又是律师出面,又是拿出国家法律条款,又是局领导亲自过问,自己还硬咬着不放,甚至连局领导亲笔“同意”文件都怀疑是假冒的,显然就是找不痛快,把自己放到电影局对立面去了。

2. 北洗为什么管理不严,厂长管不了小职工?
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还是起源于那次放一校拷贝有太多无关者参加引起的。看了样片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举报者才引发了这次事件。在管理严格的企业,每人都是各司其职,别的组别的人干的事自己绝对不允许过问。比如,记者去访问正在给《黄金甲》制作声音的由澳大利亚投资的北京和声创景公司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一律掩门而出,不许记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张望其工作室,有事在会客区谈。那里有咖啡茶水点心招待,但是涉及《黄金甲》的任何事情都绝口不谈,尽管记者和工作人员是多年的哥们。可在北洗,怎么就有那么多无关工作人员去看别的组的影片呢?影片固然好看,可国企管不住嘴,喜欢别人家长里短的不良习惯,加上一种“报功”心切的心理,最终给厂领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说这次一个曾经因没严格“把关”被处分过并即将下岗的职工十分活跃,不断地给厂领导出难题,甚至有的厂领导已经答应制片方要求的工作他也死顶,坚决不执行。是觉悟高吗?不是,真觉悟高就不会受处分。他还是不敢担责任。厂领导鉴于这些留守职工情绪不高,而且10月份就正式合并进华柯公司,因此,对下面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严格管理”此时已是空话。一个企业,从上到下贯穿着“不担责任”的风气,显然,这样的企业是管不好的。

3. 北洗的“把关”分寸到底如何把握?
北洗显然是受到过电影局要其帮助“把关”的指令。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中国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配合经济的飞速发展,法制法律越来越健全,而电影的投资主体也从过去100%的国家投资发展到2005年政府资金投资只占16%(2005年广电总局统计数据)。私有主体投资人一般是对自己的钱看得很紧的。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投资受到威胁,一定会发动所有的资源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修改十分敏感,这点恐怕不是国有体制的企业所能感觉到的。记者在访问中视广联管理层时就感觉到他们可以引经据典,随时拿出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为自己辩解,而相对应的北洗则总是拿“局里如何如何”来解释事件为什么发生的。比如,中视广联董事长就翻出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来解释中国法律目前普遍采用的“疑罪从无”原则。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的决定”,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做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些规定,是我国确立疑罪从无规则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派生规则,而且也是证据采信规则的重要法则,该规则强调证明有罪的责任应由控诉机关来承担,控诉机关必须收集到确实充分的证据以证明犯罪,如果不能证实犯罪或者依据收集到的证据定罪存在异议,则应作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解释和处理,罪轻罪重不能确定时,应定轻罪,有罪无罪不能确定时,应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

而北洗“怀疑”别人会违规的做法本身就是与中国的法律法规所抵触的。有人说中国的电影业本身就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差10年以上,这话一点不假,“疑罪从无”的原则是在1996年就确立了的。 记者认为,电影局应该做为电影是否违规的审判者,而不应该是洗印厂。有人违规,电影局可以重罚,让违规者终身不能在中国从事电影,看谁还敢违规!

4. 北洗是否有权扣留制片方的底片和素材?
前面提到,近年来,投资电影的主体已经由国企逐渐过渡到现在以私有企业为主的现实。以前,北洗加工的所有电影几乎都是政府电影厂的,那时政府确实有不许拿走底片和素材的规定(全部保存在湖北的国家片库)。可现在,投资主体变了。国家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加入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显然,不让拿走私人投资财产(底片和素材)的做法又是和国家宪法相抵触的。现在的理解应该是,私人拍电影只要获得电影局的许可,就可以拍任何素材,应该可以要求洗印厂进行任何形式的剪辑,但如果要在中国公映就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电影局的有关规定(目前中国还没有“电影法”),否则承担一切后果。电影局应该是最后的守门员。

综上所述,北洗这次是在法律法规以及新宪法面前栽了一个大跟头,但恰恰是这个跟斗引发了在新形势下对电影投资人利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探讨。这显然又是一件好事。电影局没有袒护北京洗印厂说明了电影局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是恰如其分的。国企思维方式的改变将从“不担责任”过渡到“不违法”,这才是国企提高自己服务意识,在越演越烈的竞争环境下求生存的根本所在。

作者:firefly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firefly于2007-1-03 周三, 02:29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相关主题
[转帖]好奇害死猫——办公室惊险记 小草乐园 2008-6-25 周三, 15:02
第十七章 好奇心害死猫 生活风情 2015-11-24 周二, 12:52
賽斯書《神奇之道》1. 自發性自己。「即刻的魔術」。當我們一直在趕時間時,... 科学,生命和未来 2023-4-03 周一, 08:37
《传奇》专业风景摄影师的风景摄影 高山流水 2017-11-05 周日, 11:34
蜀中女杰胡兰畦的传奇人生 -- 四川电视台访谈录 高山流水 2013-12-16 周一, 12:24
[转帖]胡德平《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问 海归主坛 2013-8-12 周一, 13:48
浑身文胆胡赳赳---《北京的腔调》读后 海归茶馆 2013-3-02 周六, 07:40
方零,吴凡 原创《神奇的火焰》by 川江号子 高山流水 2013-2-05 周二, 14:27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firefly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