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谁能说说这家公司:同济堂药业提交纽交所上市申请 拟融资近2亿美元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谁能说说这家公司:同济堂药业提交纽交所上市申请 拟融资近2亿美元   
所跟贴 谁能说说这家公司:同济堂药业提交纽交所上市申请 拟融资近2亿美元 -- gurusun - (221 Byte) 2007-2-27 周二, 18:38 (1495 reads)
阿嗞猫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尉
声望: 学员
年龄: 47
加入时间: 2007/01/02
文章: 168

海归分: 4415





文章标题: ZT 赵炳贤 像投资自己一样投资别人 (309 reads)      时间: 2007-2-27 周二, 19:29   

作者:阿嗞猫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像投资自己一样投资别人
来源:[ 经济观察报 ] 

  像投资自己一样投资别人——访中证万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赵炳贤J采访手记投资的个人英雄时代
  赵炳贤很自信。这种自信使得赵炳贤在很多时候做决断时不至于错过时机,同时也多少演化出我们所说的决策或者行动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而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也恰恰是提倡“和、合”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讲究规模与标准化生产的工业文化所不屑的——“个人英雄能走多远”的质疑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不过,不管别人如何质疑,投资家们用他们的成功吸引了更多钦佩的目光,同时继续保持他们在公众中的神秘形象。实际上,目前投资行业基本上是以个人英雄为主。中外成功的投资家多是以个人出名的,比如巴菲特、索罗斯、李嘉诚,即使是美国著名的KKR,表面上是三个人一起做,实际上也是其中一个K更主导一些。KKR从70年代做起,现在控制了很多的美国大公司,赵炳贤承认他们是自己的学习榜样,但是,他认为它的模式现在在中国还没有,在香港也没有:“国外最著名的成功者都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委员会,凡是一个委员会,决策时必然互相牵制,然后相互妥协,最后取折中方案。投资家必须是独到的、个性的,个性化的投资家才能长期成功。”

  赵炳贤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他12年的投资经验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威信,这种经验和威信是无法复制的,它需要时间、诚实、技巧,以及历史机遇。这种经验主义式的成长模式对试图通过书本教育批量生产投资家的学院派以及认为有钱就能做投资的“海龟派”显然是一种矫枉过正。与我们单纯的“能走多远”的担忧相比,它的好处是让我们在一种与浮躁相反的心态下脚踏实地地培养出更多的“个人英雄”,形成真正的中国投资家群体,并在他们的发掘以及培养之下促使更多有价值的公司浮出水面并茁壮成长。■特约记者邹丽英本报记者黄海川北京报道“赔”钱“赚”知识

  《经济观察报》:你比较有名的模式是“三加一”。但是,你做投资,别人也做投资,你有钱,他也有钱,你有“三加一”模式,他也可以搞一个“三加一”或者“四加一”,你和他们的区别在哪儿?

  赵炳贤:“三加一”是我们多年来资本运营经验的总结,我想如果叫做“一带三”可能会更准确一些。“一”是指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融资和并购。融资包括私募和公募,而私募融资和并购我们已经有了十二年的经验和资源的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是我们最擅长的。

  在美国,私募融资市场和公募融资市场几乎是一样大的,私募融资的佣金也高于公募融资。这个市场在中国有极大潜力。但券商没有动力做这样的业务,因为这种战略性的项目培育期要若干年。并购重组业务的佣金其实也很高,而且这个市场在中国会越来越大,但这是一块儿很有挑战性的业务,没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声誉和客户的信赖,很难开展起来。

  这个“一”真正做好了,就可使我们更有效地发现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三”类投资——证券投资、创业投资、战略投资的成功率就会更高,更何况,我们还会为我们已经投资的企业提供精致的资本运营增值服务。

  所以这个“一带三”说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做起来的话,我们是花了十二年的时间才慢慢形成了“一”和“三”之间的协同效应,而且在这个十二年时间我们经过这么多的项目,才形成了做投资和投资银行的一些经验,积累了一批长期客户资源,以及我们自身在客户当中形成了比较高的威信,这些都是多少年形成的,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我们现在做的很多项目,如果不是我们在做,换一家公司做的话,可能就做不出这个结果来。

  《经济观察报》:你是做投资的,是不是企业家都是来求你?

  赵炳贤:的确,做投资的习惯了被人找,被人求,但同样,我们也在寻找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找我们的企业很多,但是可能有很多并不适合我们。我们不能来一个企业就投,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做我们这个行业主要是靠口碑,信誉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判断,我们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你不能耽误人家啊!现在不会有企业来问我们是做什么的,都是他们主动来找、来介绍自己,说自己是做什么的,现在需要我们做什么。

  《经济观察报》:这么说来,想来找你们帮助融资的企业,必须先找你们做咨询?

  赵炳贤:一般找我们的企业绝大部分是请我们做融资或并购的财务顾问的,如果有些企业确实非常好,我们也可以同时开始财务顾问和投资。但是在实施项目上总是做财务顾问在前,因为我们了解它以后,才能投钱啊!

  另外,也可以安排我们的客户投资。这里面还有一个奥妙,跟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客户,对我们都很信任,他们都有寻求好项目的强烈愿望,有些项目来了以后,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投,有时候是他们自己投,有时是我们和客户一起投。

  《经济观察报》:你们这四个业务里面,目前利润最高的是哪一块?是不是咨询业?

  赵炳贤:利润最高的是证券投资。财务顾问前五年没赚过钱。俗话讲,投资银行的日子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为什么要倒贴三年呢?你要建立信誉,培养人才,锻炼能力,赢取客户,也要犯错误。我相信,不论任何靠知识赚钱的行业,都必须通过“赔”几年的钱来“赚”自己特有的知识,然后才有可能为客户创造别人不能创造的价值。最终自身也会赚到钱。换句话说,不先赔钱,就不可能长期、稳定地赚钱,只能通过某些短期行为“圈”钱,甚至“骗”钱。

  《经济观察报》:找你来做咨询的客户和最后让你做其他业务的客户的比例是多少?

  赵炳贤:请我们做财务顾问的企业绝大多数都和我们有一些投资方面的合作,但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而是一个逐步了解、逐步信赖、逐步深入的过程。能投多少钱

  《经济观察报》:听说你只要问五个问题,就知道企业是不是在说实话,这五个问题是什么?

  赵炳贤:做我们这一行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打交道的都是董事长、总经理。实际上我们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形成了我们判断一个企业的特有经验,对我们公司来讲,选择适合我们的客户最重要,如果选择不准,最后骑虎难下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必须得有丰富的判断客户诚信的经验,我们一定要在较短时间内,判断我们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也许问五个问题,也许更多,总之,我们要找到适合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

  《经济观察报》:你看中一个企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赵炳贤:首先是诚信,不论是对客户,还是对投资者,都应诚实,并讲究信用,弄虚作假肯定是得不到聪明的投资者的青睐的;其次是专业,一定要专攻于某一行业,甚至是某一个行业的某一个细分的市场;然后是独到,企业的经营、技术、产品或服务必须要有某种程度的独到性。

  《经济观察报》:你一年要接触多少企业?

  赵炳贤:我一个星期一般是三家企业,但不包括和老客户的接触。

  《经济观察报》:这么多企业来找你,我相信有很多是冲着你的大名,然后你这个大名下面会给他带来很多的利益,比如说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是赵炳贤自己到底有多少钱,或者间接和直接支配的钱有多少?

  赵炳贤:一般不会这么直接问的。

  《经济观察报》:但很多人会想这个问题。在心里问。

  赵炳贤:是会想。毕竟我们做了十二年,我们能做到今天很不容易,我们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资源,另外,除了我们有自身的积累之外,同时我们有稳定的客户,这些客户有丰富资源,他们手中有大量的可供合作的资金,而且从我们投资的情况来看,现金不缺乏,缺的是项目。项目找到以后,能把这个项目经营好的管理团队也要找,这就更难了。当然最好有现成的管理团队。投资家与实业家

  《经济观察报》:有人举了一个例子,说是吕梁身边总是有一些大企业的董事长给他端茶倒水,原因是这些董事长在被吕梁任命为董事长之前本来就是吕梁的司机或随从。现在投资者和实业家、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是不是都这样微妙?

  赵炳贤:我昨天还来一个同行,他说原来觉得自己做一个实业公司的话,会更好。结果就去一家实业公司做总经理去了,但他说现在感觉不好。因为做投资的都是跟最高层打交道,现在做总经理了都得先跟客户的有关技术员、工程师打交道,了解他们,说服他们,你的产品才能进去,他就感觉到心理不平衡了。投资者的确很容易把心态摆成这样,就是我是投资你的,你就得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就通过董事会拿点颜色给你看看,这样就很对立了。其实不论是什么投资,归根到底是对企业家能力的投资,对企业家人格的投资。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投入以后,为人家提供增值服务。大家把位置都摆好了,就行了。

  我们现在手里还有七家直接投资的公司(曾经有十几家,有些已经卖了),参股的有四家,控股的三家,比如说现在我们控股的公司,我就对他们说,中证万融不是你们的上级公司,中证万融和你们是平等的,都是独立的公司,我们的每个公司都对各自的董事会负责。

  《经济观察报》:你投资这么多的公司,在派人管理的方面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赵炳贤:对于参股的公司,我们不参与任何经营管理,只派人参加董事会。对于控股的公司,在董事会中,中证万融推荐的人会占多数,但一般情况下,经营管理团队都是原来的。董事会委派一名中证万融的人作为财务总监,负责从财务角度配合、指导和监督管理团队的工作。同时和中证万融的有关项目组一起负责该企业的资本运营。总经理和财务总监都向董事会负责,但为了便于总经理开展工作,财务总监不必到企业坐班,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中证万融工作。

  《经济观察报》:跟你干得差不多的公司和人,很多吗?

  赵炳贤:不多。从公司名字来看,我们的同行很多,但是差别很大很大,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思路、做法、手法都不一样。一个企业,一定要从小规模,做到中规模,再做到大规模。假如说十二年前我有1万元,我就去买股票,结果赔了50%,其实我只赔了5000元,我亏了这些以后,我买了一个经验啊!以后我再拿5000万去投资的话,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所以不论是做投资家还是实业家,一定要从小到中再到大。快乐投资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巴菲特是你的偶像?有一天你会成为中国的巴菲特吗?

  赵炳贤:巴菲特对我影响最大,他做人做事的原则、他的投资理念以及简单的生活方式都非常值得推崇,而我崇尚的正是这种简洁的处世观和做人观。我对我们公司最满意的就是人际关系的单纯,对我自己最满意的是,我能够按我的感觉创造一个企业的文化。

  和巴菲特,我想没有类比的可能,我们相差很远,只有将他的思想和成功经验移植到我们的企业,结合中国国情做些发挥和改造,比如他的“价值投资法”在我们就应该是“积极型价值投资法”,比他多了点资本运营的增值服务,在美国你找得到价格低于价值的企业,在中国哪里找得到,即便找到一家价格价值相近的,你的不安全空间依然很大,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空间减小。这是在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估值的情况下,我们特有的一种方法,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也许是我们独有的。

  《经济观察报》:在中国,投资家和投资银行家至今为止还是稀缺的,你认为这个阶层今天在慢慢形成吗?

  赵炳贤:我觉得无论是投资家还是投资银行家阶层,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原因是资本市场从业人员们绝大多数都还在国有体制下做事,这种体制导致人的行为异化,它不是完全的市场规律下的行为,比如承销行为,主要是写写企业上市的八股文等等,都不是创造性的行为,也不能为企业创造附加值。但在这种体制下,或许这是他们的最好选择。在我们这里,这样的人没有空间。

  《经济观察报》:你所说的“快乐投资”是什么?

  赵炳贤:我认为赚钱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投资过程,它应该是使人愉快的,而不是让人痛苦或提心吊胆、睡不着觉的,否则有什么意义呢?人的工作、投资、追求的目标都是一种快乐,生命的快乐,对我们来说,我们的投资是我们喜欢的项目、人员和方式,我们投资得非常舒畅,我宁可少赚一些,但我要一个快乐。

  《经济观察报》:你的员工总结你们公司的工作说,每一个投资都是一门艺术,许多项目别人做不成但你们做成了,有很多因素决定了你们的项目可以作到近乎完美。

  赵炳贤:我把它归功为我和我的员工都有随时听取别人意见的胸怀。我欢迎我的朋友不断地指出我的不足,这让我不花学费就能改正缺点,这种无形的成本降低要比有形的成本降低大得多,所以经营企业和做投资银行最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有形的资源或者你读的是不是清华,而是你在实践中积累的非书本知识和经验。

  《经济观察报》:但是你的书——《资本运营论》却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赵炳贤:对,它的影响力超出了我的想象。今天上市公司的绝大多数管理者都读过这本书,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本谈论资本运营的书。很巧,1997年1月出的书,讲资本运营、收购兼并、投资银行,此前还没有这个思想,1997年9月,召开了十五大,十五大报告中11次提到了“资本”,这是个突破,以前党的文件中只有“资产”,回避“资本”。十五大之后,很多党政机关拿着这本书请我们去讲课。这本书成了1997年的十大畅销书之一。很多人因此进入了这个行业,今天回头再看,其中的很多看法依然有预见性。

  《经济观察报》:写书的动因是什么?

  赵炳贤:1991年开始做公司的时候,我的业务开展非常艰难,几乎没有企业知道资本运营是什么,我每天都在重复它的基本概念,我想干脆写成书让大家看,我的业务就可以从对症下药开始了。结果从1994年开始写到1996年,又是个痛苦的过程,我发现写书比做好一个投资项目要难多了。

  《经济观察报》:投资家对财富怎么看?

  赵炳贤:财富是成就感的一种尺度,但它们不是完全对应的,财富高的不一定成就感就高。我认为有一定的财富,在此基础上能为客户创造附加值,这种成就感比纯粹的财富增长的成就感要强,所以我们要办成最受尊重的公司,并不一定最有钱。

  《经济观察报》:但是你说过,个人财富虽然是一堆数字,但在数字后面不断地加零,是投资家最快乐的事。

  赵炳贤:当然快乐,但不能来源不正。

  《经济观察报》:如果能以正确的途径加零,岂不是更快乐?

  赵炳贤:对,但正确的途径加零,一定是有节制地、有节奏的,而不是迷失其中的。

  我说过,千万不要把“人定胜天”的想法带到企业经营中来。人也是这样,大家都说我们的公司文化非常好,但人千万不要迷失在赞扬中,把赞扬打半折,把错误放大一倍,就比较准确了。

  《经济观察报》:这似乎是金融领域的心理学。

  赵炳贤:干金融这一行必须要研究金融行为学,但中国的MBA教程里根本没有这门课。所以我的目标除了把中证万融办成一个强大的赚钱机器外,我们还要办成培养企业家、投资家、投资银行家的管理学院,我们的每个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当然,我们的项目有的成了著名大学MBA教学的案例,但是,在中国,一旦进了大学课堂,很多东西就都变了味,连我们当事人都有点看不懂了。经过如此“包装”的案例,只能误导学生。事实上,许多案例教给学生的成功逻辑,都不是成功的真正原因,而是一种“演义”。

  《经济观察报》:但你这样一个非常讲究逻辑的人能够在中国这样一个非逻辑的资本市场上把到主脉吗?

  赵炳贤:我会通过学习。我想我影响不了什么,我只能把我的公司做好,回到的我的本性上来,做我喜欢做的事,把几年前对传播资本运营的激情转移到对项目的创新上来。这是踏踏实实的事。精致运营

  《经济观察报》:对投资银行来说,投资项目并不是你们的全部,但是一个项目做好了,收益是相当高的,比如同仁堂(相关,行情)项目,能否透露一下它今天的帐面?

  赵炳贤:在同仁堂科技我们有500万的发起人股,目前,同仁堂科技是香港创业板第一高价股,股价在9港币左右。如果按帐面变现,已经有4000万的投资收益了,投资行业就是这样,要做好一个项目,必须要花费多少年的积累,它需要经验的积累、资源的积累、信誉的积累,少一个都不可能成功。

  《经济观察报》:在你人生的其他角度,你怎么谈收益?

  赵炳贤:我的一个特点是,我能从任何人的身上学到至少一个优点,我非常重视这个学习。我和所有的企业家接触,不是为了拉关系,而是希望从这些精英们身上学到东西。但是在不断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我有一个朋友,资质非常好,他从一个区的领导一跃成为中央某部委的重要岗位,他的一个特点是我永远也做不到的,他会让所有人感到你是被他重视的,这不是装出来的,是天性和本能,在人际关系当中这非常重要,你会发现,越往高层人们的自尊会越含蓄,实际上也越在意,但很多人无意中就会伤害其他人内心深处的自尊,但是他却浑然不知,我就是这种人。我们俩人互相欣赏,我对他说,你将来肯定能当大官,因为你在人品和能力之外还有天分,而我只能专注于投资这一行,因为我只愿接触我喜欢接触的人,做我喜欢做的事,对我欣赏的人重视,不在意平衡。所以我很赞同“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在金融领域我能做到今天,绝对是因为我的性格,我只买我喜欢的企业,我只投资我喜欢的股票,不必牺牲我的原则,那些滥事沾染不到我,在这条路上我走得很纯粹、很平静,也很干净、很规范。

  《经济观察报》:你似乎是在时时刻刻洞察一切,这是你的本能还是后天的培养?

  赵炳贤:对我来说,洞察力已经成了一种生存本能。10年来在这个最危险的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如果没有洞察秋毫的能力,你根本别想生存下去,我们只有自己原始积累起来那点东西,赔一次就全没了,没人借给你,也没人为你增资扩股,所以你必须得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我们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保留有3到5年的现金流量,我相信在投资上我们也会犯致命的错误,但即便所有的投资亏得一分钱也没有了,也不会影响公司的生存。凭我们的经验和信誉,我们在这3年到5年间肯定能把亏了的再赚回来。

  《经济观察报》:这就是你所说的任何时候你都给自己留了返程车票?

  赵炳贤:对,任何时候,包括投资股票或投资企业,我们都留有返程车票。

  《经济观察报》:是否还要经过精心计算?

  赵炳贤:全部经过了精心计算,我们对预期利润的计算没有那么细,但对预期风险的计算我们花了非常大的精力,精细到万一出了问题我们会亏损到什么程度,大约会拖多长时间,我们应该通过重组还是什么其他办法再生,需要再投入多少钱和资源,我们手上有没有这些钱和资源等等。我认为,完全按市场规律经营企业的人,“返程车票”的意识是永远都要有的,否则市场一旦出现风吹草动,都极有可能让你死掉。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资本市场里面,这种意识就更加重要。现金流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旦没有了血液,企业再胖,也会死去。我相信像微软这样的企业,也一定会有起码上百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是企业最关键的一环,有了它,我就能从容地做好每一个项目,慢慢做,做到精致。

作者:阿嗞猫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兴港船务向SEC提交上市申请 欲融资$5000万(转帖) 海归商务 2011-1-20 周四, 03:01
没事找事系列:职场新时代:部分公司不要求应聘者提交简历(转帖) 海归茶馆 2012-1-28 周六, 01:22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系列: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集资近1140亿美元(转帖)——这是... 海归主坛 2009-10-05 周一, 13:17
休斯顿春城装修公司:从住宅到公寓,专业房屋装修 海外房地产 2024-4-26 周五, 21:34
凯蒂Katy装修公司:从住宅到公寓,专业房屋装修 海外房地产 2024-4-05 周五, 19:07
洛杉矶罗兰岗装修公司:从住宅到公寓,专业房屋装修 海外房地产 2024-3-20 周三, 20:27
[转帖]哪个领域崛起10亿美元互联网公司的概率较大 海归商务 2013-4-14 周日, 11:47
zt 50%营业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公司考虑从中国回迁工厂 海归商务 2012-4-21 周六, 10:47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阿嗞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