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原创]顺风:“二八”理论与“长尾”理论(11篇•2万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顺风:“二八”理论与“长尾”理论(11篇•2万字)   
顺风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4/06/17
文章: 488

海归分: 110882





文章标题: [原创]顺风:“二八”理论与“长尾”理论(11篇•2万字) (3039 reads)      时间: 2007-5-14 周一, 23:16   

作者:顺风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顺风:“二八”理论与“长尾”理论(11篇•2万字)


文/顺风

注:本系列为笔者所著《顺风全息经济学》部分内容。


“二八”理论•个性化•知识经济

传统市场是信息不完全、不集约、不精准交易市场,受渠道效率和信息成本限制,企业只有尽可能的界定好自身的市场范围才能有效提升经济效率,于是产生了传统的市场细分理论及其实践。作为经典的传统市场细分原则之一,“二八”理论认为将主要的企业资源投向最主流、最致密、最高端、最凝聚的市场可以获得最大利润,这一经营思维可视为典型的“前知识经济”理论范畴,因为其成立的前提——交易信息和成本的限制——正是“前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

在信息不完全市场,消费、交易和生产都处于相对混沌的状态,这是“二八”理论成立的前提。比如在消费领域,正因为消费者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才不得不遵循价格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费指向。举例来讲,高收入者的高消费行为,究竟是因为对奢侈品的真实的高使用价值付费,还是被其价格的假象所引导到一种消费身份的虚假动机中去呢?随着传统细分理论指引下的市场行为的泛滥,价格所代表的“价值形式”与使用价值之间的背离应该成为“知识经济学”必须面对的第一课题。

理论上,消费行为总指向特定的使用价值,其价格虽然从市场的角度应该反映总体供需关系,但在知识经济中,从个人消费的立场,恰恰需要摆脱市场供需关系的制约。使用价值的个性化评价必须伴随以真正的完全信息消费决策,区别于狭隘的“消费者智商”的概念前提,“使用价值的个性化评价”本身并不是由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就可以简单完成,更重要的来自个性化的生产、消费和交易行为是否能够实现。知识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颠覆正在发生,这一切的起点和关键点只在于“个性化”三个字,这里所讲的“个性化”完全不是“个人性格化”的传统概念,而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整体的“彻底细分”趋势,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完全决策、生产消费和市场三者更彻底完全的细分、基本于充分信息的市场融合、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全新的细分市场定价机制等等。

“个性化”的实现是知识和信息革命给经济领域带来的最大变革,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三个基础:一是真实的经济信息更广泛的流通;二是信息能够对经济行为起到更强烈的作用,比如匹配产供需行为;三是信息与交易成本同步下降。创造和强化上述三大经常,恰恰是知识和信息革命的特长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知识经济中会产生“个性化”革命,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对二八法则的冲击。

“个性化”使得消费者、生产者、交易者得到更多、更全、更真的信息,成本更低,沟通更频繁而广泛,决策因此更理性和客观,这将从根本上冲击“主流”格局——特指“二八”理论中提出的那些少数人产生大部分消费的经济部分,代之以“无主流”格局——特指知识经济带来的对经济中的主流部分和边缘化部分的同时消除导致的更为均衡的经济和市场结构,这些变化才是隐藏在经济的多样性、多选择性、多元价值观背后的真相。

“二八”理论•成因•经济理性

“二八”法则描述了少数人在特定消费领域贡献出大多数消费价值的事实,知识经济的变革正在颠覆“二八”法则,我们需要从“二八”法则的成因中探索这一法则的变化方向。

“二八”法则中的“二”和“八”代表了一种信息不完全约束下的经济理性的缺乏或丧失,“二”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消费不理性”,“八”的产生则主要是因为“生产不理性”,而“二”与“八”的结合是因为“渠道不理性”,三者正是造成“二八”法则的三大主要原因。

“经济理性”是一种生产、消费和流通、交易等经济行为更为有效、智能和更为精确匹配的理想状态,人的理性并不一定必然产生“经济理性”,因为人只有与特定的经济事实、经济环境和经济规模结合才可以影响整体的经济理性,而这并不是个体“人”的单方面行动,必须通过“个人理性”与外部经济环境的互动和交换才可以发挥作用。即使我们假设人都具备基本的个体理性,也只不过提供了个人层面上采取理性的经济选择的动机前提,这一假设作为必要性假设,并不能掩饰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理性“人”对“经济理性”的贡献也不是必然的和充分的——当个人面对“经济事实、经济环境和经济规模”时,如果缺乏必要或完全信息,他的行为仍然为经济整体增加了不理性的因素。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假设,由“人”组成的“企业”等经济组织同样影响经济整体理性,而“企业”等经济组织同样需要在必要或完全信息前提下,结合假设中的“企业理性”才可以正确发挥作用推动经济理性。因此,经济活动的理性化和资源配置效能既受个人信息条件制约,也受到企业信息条件的制约,从个人角度看主要影响经济中的消费行为,从企业角度看主要影响经济中的生产和流通行为,于是分别产生了“二八”法则中的“二”和“八”。

“二八”法则中的“二”和“八”分别代表了消费趋同和生产趋同,但显然消费领域的集中化显得更为突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生产领域的“八”在“二八”现象中只不过处于从属和被动的状态,正是因为消费行为的盲目性、非理性化导致了生产行为向这个领域的过度集中。那么为什么“二八”法则是由消费主导产生的现象呢?具体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消费者的分散性、个人化和相互之间相对的割裂使他们更容易陷入信息不完全的陷阱以及因此而派生出的大众传播的误导效应,二是企业总是跟随消费趋势的粗略方向(而不是精细化方向)来培植自身的资源,这直接强化了对于某些消费集中区域的过度投入,然后因为其特别是在大众传播方面的投入反过来强化原有的那部分消费认同。

在传统经济中,因为成本、技术、观念等方面的原因,知识和信息的作用不充分,经济活动仍然处于不完全信息决策下的混沌状态,企业只能够选择权衡后的“更优解”,而且“更优解”与“最优解”的差距之远对于企业而言并不重要,因为在他们看来追求理想还不如超越竞争者来得更为实在,因此在特定的前知识经济的博弈环境下,企业只有尊重特定历史时期的交易方式、交易成本和交易技术的制约,选择最可能胜出的领域加大投入。

反映上述思维的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经理人宁愿接受一个已经有把握的确认的交易订单,也不会冒险投资于一个数额远远超过前者但是还刚刚开始的大单的竞争中,这里的逻辑是选择前者意味着肯定有收益,而选择后者则可能没有任何收益。还有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投资人会对本身已经取得垄断地位但是技术落后的商业王国留恋不已并不顾一切的在加强自身商业怕他们也承认那些新技术竞争者垄断的同时扼杀一切新的技术竞争者——哪怕他们也承认那些新的技术竞争者肯定迟早会颠覆他们的王国。

不完全信息下的传统经济,其竞争是不完全竞争,制定商业策略和战略都只需要寻找“更优解”而不需要面向“最优解”,企业大多与其他企业竞争,而不是与自己、与时代、与消费者的需求竞争。当消费者向某些领域集中的趋势初露端倪时,他们就迅速扑上去强化了这个趋势,这实质上正是生产领域不理性的典型表现。

知识和信息革命无疑会化解种种经济不理性的传统现象的成因,“二八”法则就是其中最容易受到知识经济冲击的部分之一,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充分流动、共享,经济中的“二八”分层将成为历史,在经历“三七”“四六”等阶段之后,作为反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倒挂的重要现象之一,“二八”法则会被生产、消费、渠道等都更均匀、平衡、扁平、连续的新经济所遗忘。

“二八”法则•市场•“长尾”理论

相对而言,“二八”法则与“长尾”理论并不具备纯粹的可比性或者互补性,“二八”法则概括了在信息不完全决策下的生产和消费的混沌导致的自然匹配结果,主要涉及生产与消费的某种整体性的关系结构;“长尾”理论概括了在得到更多和更真实有效的信息的前提下生产与消费逐步摆脱混沌走向分散和均衡的趋势,主要涉及非主流部分的生产与消费的某种局部性的关系结构。所以说,“二八”法则对“长尾”理论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长尾”理论描述了一种作用于“二八”之外“八二”的规律性,或者讲“长尾”理论主要对发生在“百分之二十之外的那部分消费人群”以及“百分之八十之外的那部分生产供应”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得出这部分在传统经济中相对竞争滞后的部分所蕴涵的商业机遇。

在《“二八”理论•成因•经济理性》一文中我分析了知识和信息革命将导致“二八”法则发生变革,“随着知识和信息的充分流动、共享,经济中的“二八”分层将成为历史,在经历“三七”“四六”等阶段之后,作为反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信息和知识倒挂的重要现象之一,“二八”法则会被生产、消费、渠道等都更均匀、平衡、扁平、连续的新经济所遗忘”。这一过程的实现,是通过“二八”法则中的“二八”和“八二”两个部分分别推进的,其中“长尾”现象就属于“八二”部分的变革方式。

在“二八”法则下,有百分之八十的消费人群贡献了百分之二十的消费价值,这些“人群”是否构成主流呢?明显不能,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出现一种均衡,也就是说“个性化”消费并没有上升为经济主流,“共性化”消费战据了市场的绝对优势。那更深刻的原因何在?答案是因为知识和信息流动、作用的不充分,才导致了一种特定的“消费鸿沟”的出现。一方面主要消费对应的少数人群受到大众传播机制的影响强化了主流消费效应,一方面非主流消费人群对应的大多数人群虽然人数占优但在消费选择方面因其涣散分散的个性化消费状态而弱化了他们的消费贡献,上述两方面事实所发生的前提都在于市场不具备对某一微小但相似的消费行为进行聚类和凝聚并且形成规模的能力。

“长尾”理论下“长尾”的价值得到挖掘,正是一种针对上述市场信息缺陷的变革的成果。分散的需求与分散的生产供应得以相互发现和匹配、实现交易的前提是信息能低成本的流动和分享,这样谁抓住了让“信息能低成本的流动和分享”的牛鼻子,或者说谁成为能自如的掌握大量零星生产和零星消费之间的关系的某种商业渠道,谁就可以成为“长尾”理论的赢家。

“二八”法则与“长尾”理论具有本质上的巨大区别,我们只可能从信息作用机制和信息成本的角度,以及从模糊的生产和消费主题的角度对两者进行对比。事实上,“二八”法则主要描述了一种为诸多品牌分割和竞争着的市场的内部关系,并且主要是基于某种以非信息的传统优势取胜的生产供应商的立场来寻求“赢”的方案;与“长尾”理论则描述“市场的背面”,而且这些部分始终不可能与主流市场相抗衡,但对于一些基于信息优势取胜的生产供应商而言,既意味着他们进入了一个被“阶段性”忽视的蓝海,更意味着他们转而通过“信息和渠道垄断”来替代性的创造出了不亚于传统的“行业或产品服务市场垄断”的超额独占利润。

“二八”法则的赢家执着于某个特定的行业、产品或者服务寻找“赢”之道,他们的成功在于集中精力于最符合市场和信息限制的“更优解”,在他们看来,利润比“影响力”更为重要,而且某种产品的优势在其生命周期中作出的赢利贡献只是一次“一锤子买卖”;“长尾”理论中的赢家更执着于被“融化了的综合大市场”,行业、产品或者服务之间的市场界限被打碎后被代之以抽象了的供需匹配,即使专著于某个行业的企业也必须尽可能的寻找该行业中的多样性、分散的小额需求,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最符合逻辑的行动方式——面向多样性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渠道优势,结果是这些企业会成功的变成依仗信息优势的“大杂货铺”。

所以说,“长尾”理论中的赢家注重“影响力”,因为影响力来自他们的特长——信息——并且决定了他们的持续获利能力,影响力同时也必然通过利润方式给予他们来自“市场、社会和未来”的激励。

“二八”理论•融合互补•“长尾”理论

“二八”法则与“长尾”理论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包容、传承和互补的关系。“包容”、“传承”的关系在《“二八”法则•市场•“长尾”理论 》一文中已经有所涉及,简单概括之,就是:“二八”法则在主观上并不排除“长尾”理论所遵循的个性化要求,因此“二八”法则包容了“长尾”理论;同时“长尾”理论向“二八”法则所排斥和忽视的“八二”部分引入了更完全信息渠道背景下的决策理性,因此“长尾”理论反映了“二八”法则的修正和变革的趋势。现在我们专门探讨一下“二八”法则和“长尾”理论如何在融合中实现互补关系。

“二八”法则所涵盖的经济现象代表了一种不完善的经济理性,这具体体现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一个领域是百分之二十的消费人群所对应的百分之八十的消费贡献,这一领域实质上属于一种特定的生产供应和消费的匹配关系,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主流消费关系”;另外一个领域是是百分之八十的消费人群所对应的百分之二十的消费贡献,这一领域实质上同样属于一种特定的生产供应和消费的匹配关系,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非主流消费关系”。

“主流消费关系”与“主流消费关系”囊括了任何一个具体而封闭的行业、产品或服务,两者共同构成的全部“消费关系”一般总是指向某个特定而具体的市场目标领域,并且直接联系于特定企业的竞争行为——既包括生产服务企业也包括流通渠道企业。

与“二八”法则所涉及的“消费关系”范畴相区别,“长尾”理论虽然也描述“消费关系”的规律,但并不存在“主流”与“非主流”的观念区分,而是主要揭示一块正在凸显和成长中的市场。“长尾”理论所重视的市场也存在边界,不过主要从机会成本和成长性两个角度来强调其价值,具体而言,“长尾”理论的基本市场属于一个在传统信息不完全经济背景下被忽视的空白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因为全球性知识机制的完善和发育而迅速成长着的市场。

由上可知,“长尾”理论的市场之壮大,必然影响“二八”法则所熟悉的那些市场结构和市场观念,而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一是“长尾”理论对“非主流消费关系”的改变:让被忽视和边缘化的分散消费以全新的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枢纽组织成为更为致密、统一的经济部门,让个性化需求实现特殊的“多样性”规模效应——这样的市场不是以行业、产品或服务的门类来区分主流或非主流,而是以个性化的小额交易来纵向凝聚出跨越性的市场规模;

二是“长尾”理论对“主流消费关系”的作用:逐步对后者的机械化大生产和统一定制规模经济的属性进行个性化改造,将其中相当一部分交易转换为“长尾”市场,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既涉及对大众传播方式的革命,也涉及现代生产组织方式、信息和知识机制的进步,但这必然发生,任何企业都必须对此有所预见。

目前“长尾”现象正处于初兴阶段,主要发生于“非主流消费关系”领域,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长尾”理论在“主流消费关系”中必然将产生越来越强烈的作用,这是由知识和信息革命的历史趋势所决定的未来。

但是,“长尾”理论是否将彻底颠覆“二八”法则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正如个性不可能掩饰和抹杀共性,多样性不可能代替趋同性和一致性,“长尾”理论所推动的个性化浪潮也不可能完全覆盖全部经济,“二八”法则在一些特定的市场和消费环境中仍然将发挥作用,比如众多以质量、成本、价格为基础的基础消费市场,包括个人与企业在内的大量消费主体就不可能以上述基础性消费前提为代价来换取某种“个性”满足——个性不代表消费诉求的全部,这决定了“二八”法则将和“长尾”理论长期共存,与之相联系的另外一个事实是,以单一个人为中心的去中心化的大众化传播同样不可能完全埋葬集中控制的大众传播。

“二八”法则侧重于向我们提供某种抓住重点市场和消费者的行动指南,“长尾”理论则侧重于为我们指出一种特定的基于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化制胜的商业模式,两者的融合是一个新颖而前沿的课题,这既是策略和战略的结合,也是“横向市场思维”与“纵向市场思维”的结合,还是目标对象与战略方向的结合,更是阶段性的企业利润目标与可持续的企业影响力目标的结合。

“二八”理论•稀缺性•“长尾”理论

无论对“二八”法则还是对“长尾”理论而言,价值与稀缺性的联系都是深刻探求其规律的重要窗口。在传统经济中,稀缺性用于描述生产供应与消费的相对关系——包括资源供应与生产消费需求的关系,是一种默认的、直接的、物质化的需求比例,但传统经济上述规定的一个重要假设正在越来越丧失现实基础,那就是随时知识和信息革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他的真相,比如对于供求关系而言,原来在一个传统的渠道环境和经济传播系统内被重视并被认为是真相的供求关系,因为知识信息的流动和个性化经济的崛起,而暴露出越来越虚假的一面——或者说,对某些消费行为而言,决定其交易价格的并不是理想意义上的供求关系,而是在信息不完全决策下作出的局部的“更优解”。所以,稀缺性既可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也可能是一种建立在信息约束基础上的不真实情况。

“长尾”理论针对因为信息不真实而引发的稀缺性展开了一场革命,而且在这一情况下,稀缺性既意味着消费者的信息匮乏,也意味着生产供应者的信息匮乏,“长尾”理论必须通过在生产供应和消费两端同时强化知识和信息机制来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在《“二八”法则•融合•“长尾”理论》一文中对“长尾”理论作用于“二八”法则的领域作了“主流消费关系”和“非主流消费关系”的划分,在探索“长尾”理论的稀缺性、知识和信息强化方面同样需要纠纷别结合两大领域予以认识。

目前首先为大众熟悉的是对“非主流消费关系”的知识和信息强化所带来的效应,这是通过增强个性化供应、满足个性化需求来实现的,实际上也是以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强化来提高了分散、独立、个性化的小额交易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其观念上的认识前提是更加重视零星消费中的“稀缺性价值”,并据以进行以信息渠道为枢纽的聚类化和规模化。

“长尾”的多样性交易比较接近于“二八法则”中的“八二”部分,而在传统经济中这是在成本上“不经济的交易”和在信息上“不充分的交易”,其“稀缺性”在交易的两端都很难得到满足、承认和重视,因为这种“稀缺性”并不是物质意义上的、“不易复制、实现”的、“充分性”的稀缺,而是信息意义上的、“可复制的”、必要性的稀缺,是属于价值“个人化”而不是社会价值视角下的稀缺,稀缺性更结合于具体的个人或者某些交易点、交易模块,市场的细分程度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以消费者主导的定制生产方式为例,对“长尾”理论中的“长尾”而言,是定制造成了稀缺性——定制本身的信息稀缺,而不是稀缺性造成了定制,而且定制提升了个人化价值,让人与物之间的交换和输送更加频繁、深入、有效。

在“二八”法则中的“主流消费关系”中,稀缺性更多的反映了真实的生产供应和需求关系,更具有某种“难以实现”或者“确实存在”的特征,而“二八”法则中的“非主流消费关系”则具有“可以实现但无法匹配”或者“因为小额交易而不受重视”的特征。由此可知,“二八”法则中的“非主流消费关系”领域的“长尾化”转型需要从生产供应端入手进行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强化,然后去影响和改造消费端。

在“长尾”理论中的“头部”,或者在“二八”法则中的“二八”部分,特定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关系格局是过去上百年现代商业发育和积累的历史产物,其中沉淀了一些内在的适应历史要求的商业逻辑和经济智慧,而目前正在发生的“长尾”革命则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以塑造出新的商业逻辑和经济智慧,比如实现“长尾”理论的一个诀窍在于,从传统经济中的“短头”部分去寻找和挖掘“长尾”价值。

“二八”理论•规模经济•“长尾”理论

在市场中消费中表现出的“二八”现象表明,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市场被分割而产生了断层,而造成“主流消费”与“非主流消费”格局的主要力量来自何处?答案是因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大众传播的作用而对用户产生了目标引导效应,并且反之加剧了用户的消费认同差异。

在传统市场中,用户不是不存在个性化需求的巨大价值,而是缺乏有效的知识和信息机制支持他们的需求获得生产供应方的满足,具体原因包括:生产者不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生产者无法在成本上经济的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不了解生产者的个性化供应;用户无法在成本上经济的了解生产者的个性化供应。正是在上述四种情况下,企业生产既无法在个性化方面获得市场的方向指引,又无法有效的与个性需求进行匹配,因此个性化或者更为精细化的生产和消费就无法积聚——虽然个性市场始终存在,但受到信息制约无法形成估摸效应。

参照社会网络演变的原理,“二八”现象中的消费关系格局呈现出一种“目标引导”型社会网络发育的轨迹,具备经济优势和规模实力的大企业所控制的大众传播的广告影响力成为目标引导的主要方式,这些大企业成为自发的“市场目标引导者”,由他们主导的市场主流消费关系与其他非主流消费关系类似于某个目标引导型社会网络内部的核心的积极参与者与外围的被动参与者的关系,但参与性仅仅不是“二八”现象的分层特征之一而不构成全部的分层理由,知识信息传播才是更关键的理由。

“二八”现象中的非主流消费人群较少受到市场化的大众传播效应影响,他们占据了人数上的大多数,但并不说明在传统经济中个性化占据了优势,因为80%的市场是非个性化的,而且个性化交易在传统市场中属于规模不经济活动。不过,仍然有80%的人群坚持了自己的主张并有效对抗了大众传播的“目标引导”,这表明人性中的自我因素、个性化因素的强大惯性以及个人化在经济 领域蕴藏着的深刻前途,所以也可以说在传统“二八”现象体内孕育了产生“长尾现象”的种子。

在“二八”现象的80%非主流人群内部,其经济行为和市场发展轨迹则类似社会网络学说中的偶得型网络发育,消费目标自我引导、非主流化、小额交易、随机性和松散的关系结构构成其主要特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奠定了亚玛逊网上书店的前途——因为这些特征决定了知识和信息经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亚玛逊网上书店则是一个具体的商业案例:在他所销售的成千上万的商品书中,小部分畅销书占据总销量的一半,而绝大部门的书虽然个别销量小,但凭借其种类的繁多积少成多,占据了总销量的另一半。

知识和信息革命不改变个性化消费的交易规模,因为“个性消费”本身就意味着不趋同和差异化,“小额交易”是其不可改变的属性,而知识和信息革命对消费性质的改变还是个无定论的课题,至少目前没有看出明显的改变效应。但是,知识和信息革命改变了无数“小额交易”的产生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商业联系关系,构造出一种基于知识和信息的商业模式。

“二八”现象反映了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特征,那属于一种基于资本优势和大众传播机制的“市场的总体积聚规模”——或“消费对象的规模”;“长尾”现象反映的知识和信息经济中的“规模经济”,那属于一种基于信息渠道优势和个人化传播机制的“市场的个体积聚规模”——或“消费主体的规模”。上述分析,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知识经济的规模本质——知识经济是“人”的规模经济,而传统经济是“物”的规模经济。

“二八”理论•价格失真•“长尾”理论

“二八”理论深刻的反映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对于“价值”的不同评判,而全息理论可以对此予以根本性的解释。在有目的的经济或者社会行为中,“绩效”是评判“价值”能力的核心标准,判断价值则主要通过外在的价格得出结论,而日渐呈现出与真正的内在价值、使用价值和个性化价值的脱离趋势——而类似“使用价值决定价值”、“价格反映价值”这样的准则正是传统经济学的前提承诺,现在正在发生的知识和信息革命正在从根基上冲垮传统经济学的信用,因为事实已经推翻了传统经济学所作的承诺,市场和交易的价格越来越多的受到包括大众传播、知识信息呆滞、交易和管理成本高企的扭曲,从而全面背离真实情况。

传统经济发展到顶峰状态,价格的失真成为最严重的恶果,这甚至比资源配置功能的丧失更为严重,因为正是因为前者决定了后者。当“价格”被绝对化,代替已经被蒙蔽了的价值真相充当经济指令的绝对“神父”,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必然将注意力向“价格”而不是“价值”倾斜,这直接的袄制了“价值”指针在生产、消费中的的扭曲,从而为“二八”理论制造了事实土壤。

“价格”失真的形成机制与信息、成本、消费文化、消费个性、大众传播等多方面的传统因素有关。一类现象是“和知识经济中的个性化价值有关的正在强化着的消费差异”,比如消费者的个性化被无限放大时,对于个别超高收入者而言的“普通交易”却会因为其令人咋舌的高价而让普通交易者难以理解——尤其是当普通交易者对同类、同质商品付出的消费价格远远低于高消费者时,“高档商品”与“低档商品”之间的价差已经越来越和两者的使用价值、价值无关,决定这一价差的产生并加剧的主要力量来自经济机体之外、来自价值标准之外,那是是一些与个性、文化、观念以及虚荣等有关的人类主观性。一种是和知识、信息呆滞的漏洞有关的“消费蒙蔽”,比如很多消费者购买热门商品时并不知道其所付价格中有多大的部分是为生产服务商的广告支出买单,铺天盖地的在大众传播中做广告没有得到消费者的事前“举手同意”,但在事后消费者却因为大众传播的威力而进入存在很大虚假成分的特定消费情境中,接受巧妙设置的价格圈套。

“价格”失真就在是经济的前景而言并不一定只具备消极经济倾向。当然,违反消费者意愿,利用市场信息和知识的不完全、不经济的流动、运用限制而控制价格、扭曲价格导致的价格“失真”在任何时代都是绝对消极的经济倾向,这正是传统经济中“二八”现象的一块阴影——在“二”的部分该有多少被蒙蔽的消费者呢?

但是,知识经济指引我们扩展“价值”的视野,强化个性化在价值构成中的作用,这将导致小额交易、分散市场的崛起,从这个角度看,一种特定的“价格”失真效应将持续加强,比如上文所述的“和知识经济中的个性化价值有关的正在强化着的消费差异”。那对此如何理解呢?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从长期趋势和宏观范围看,价格必然反映价值——这是传统经济的基本观点,在知识经济中出现的“长尾”之类现象正在有力的对此提出挑战:从很大的市场角度看,其不同局部市场中的价格必须遵循相对一致的原则(这里不讨论汇率设置导致的国际差异,也不讨论微软在中国对windows系统的特殊价格政策等事例),所以判断传统的“价格”是否真实,可以通过确定一定时期、范围内“不反映价值”的交易占全部交易的比重来从反面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当一个大市场内部的同样商品在不同局部市场中的价格差异过大——而且这不是因为发生了不同局部市场的供需关系起落——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出现了一种严重的价格失真,这纯粹是由知识和信息呆滞造成的。

在“长尾”现象中,小额交易正在抬头,而且其中的“定制”性的生产消费会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发现对于很多非常接近的商品,不同的消费者却需要付出差异很大的价格,这是因为商品中的个性化附加值增加了,而这部分个性化的价值构成很难放在一个大市场中检验上文所述的“价格必须遵循相对一致的原则”,因为一方面“大市场”并不存在,更重要的是知识经济和个性消费中价格不再需要遵循相对一致的原则,其根源则是由于消费者得到知识和信息的强化而加强了自身的力量,进而扭转其相对于生产服务供应商和大众传播的弱势地位——这样消费者定制就会产生出越来越不一样的价格,也会改变企业生产线的标准化、统一化特征。

小额交易和定制消费使市场价格的一致性被打破,从而不再很容易的找到一致的价格标准,生产方主导的规模定价机制被代之以消费方主导的个性定价机制,这意味着市场的规则发生了巨大的嬗变,价格“失真”需要从分散的交易自身寻找新的标准,而传统知识和信息呆滞导致的价格失真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因为知识和信息革命并不代表“传统知识和信息呆滞”可以迅速完全 得到解决,这只是知识经济的一个实践方向。

“二八”理论•垄断•“长尾”理论

“二八”法则反映了某种“集中”的商业趋势,无论从消费人群还是消费对象的角度看,在“二八”现象中,按照“长尾”理论所概括的“头部”与“尾部”并不是平衡对称的关系,这恰恰是“二八”法则与均匀的消费关系背道而驰的主要表现。我们可以认为,均匀的消费关系取决于均匀的信息结构和社会关系,但因为传统经济中知识和信息的停滞、低效,消费出现了不均匀发分布,这种状态本应随消费系统的范围扩大而有所削弱,但事实上我们看见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的消费集中、商业垄断却在日益强化,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传统商业力量针对知识和信息不完全流动而采取的大众传播战略在全球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事实表明,全球化作为一种扩展不同商业行为范畴的影响范围的现象,不仅无法帮助市场回归其反映人类社会状态的天性,反而加剧了集中的趋势。

传统经济中“垄断”的概念既在消费断发生更在生产服务端发生,因为没有上述两大主体则“交易”无法实现,垄断正是代表着交易事实的一种集中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传统的垄断是由消费环节主导并且直接面向交易行为的某种现象的概括,在其背后真正发生的是因为知识和信息不完全流动而产生的生产服务者、消费者的盲目行为,而且生产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行为的盲目性存在重要的不对称关系。

消费者既为自己对于使用价值的需求所主使,也受到生产服务者及其操纵的大众传播的巨大影响,也就是说虽然消费者大多数情况下追随自己的需求行动,但因大众传播在知识和信息停滞的经济历史时期乘虚而入还是形成了传统概念下的经济垄断——消费者作出了被“催眠”后的消费选择;而生产服务者主要面向利润,这在很多时候使得企业的行为和商业理论恰恰相反,比如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他们经常毫不犹豫的放弃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巨大好处的新事物以维持既得利益,他们在创新方面苦恼无所作为但仍然会风光无限,这一切都拜知识信息不完全流动所赐,再比如庞大的商业巨头与金融、传播力量整合正在形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金融媒介商业多位一体的综合寡头,他们能够进行骇人听闻的“话语设置”——往往同时也是“消费主题设置”、“市场规则设置”甚至“政治规程设置”,事实上近年对于“公司的社会性威胁”的呼声一刻也没有停止。所以,就行为的盲目性而言,生产服务者正在走向一种自觉的盲目性,对消费需求视而不见——眼中只有商业利润,或者悍然操纵市场定价机制——使得价值与使用价值、供应与真正需求日益背离。

也有另外的情况。比如能源、矿山等商业领域已经出现了相对透明的市场特征,与市场消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流动,但是仍然会出现市场操纵,欧佩克组织诞生之初是为了平衡全球能源利益关系、防范和控制能源危机,但与之同时诞生的是另外一种力量,那就是少数者控制的特殊定价机制,这一市场之扭曲包括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一是随着全球能源卖方时代的到来和稳定,消费者——能源需求方——的议价能力日益薄弱,生产供应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正在形成一种历史决定的内在的不平衡,这也提醒我们市场和历史之间并不是没有交换的管道,市场存在他固有的“纵向”的一面;

二是出口方在政治上对能源的控制直接给能源领域的市场加上了新的市场外枷锁,欧佩克组织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成为少数几人得利益者(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了政治利益)与全球利益对抗的代表产物,知识和信息即使得以完善和强化也一时难以撼动之;

三是能源市场的知识和信息并不仅仅和市场内部相关(仅就能源市场本身而言,生产供应和消费的信息相对是比较清晰而透明的),相反直接关系到所有与能源需求有关的产业和市场,所以从更广义的角度观察,能源交易领域的知识和信息机制不可能在其系统内独立的完善和强化,他仍然受到人人类传统的知识和信息停滞的制约;

四是能源市场中产品服务的使用价值具备更加强烈的知识决定性——这并不决定于能源或者知识的任何一方,而是由能源在全球经济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因为能源在经济中无处不在,所以他已经成为经济中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的微观触角,这是他的使用价值的另外一面——能源本身成为了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他对于全球的宏观经济具备特定意义上的使用价值。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无论在能源替代还是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出现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都会迅速影响到全球经济体的每个角落,这种传递不仅是由能源本身的自然价值所决定,也是由能源成为社会性的经济毛细血管从而与经济体千丝万缕联系的事实所决定的。这样一种作用形成了对前述“政治上对能源的控制”的宏观上的反制。

上述作用机制表明,在一些特定的经济门类中,知识和信息的完全流动不一定成为影响经济集中性的唯一因素,毕竟经济运转的力量来自人类社会的每个领域,比如来自知识和信息之外的传统、文化、既得利益、既有的控制格局或者体制,等等。但是深入发掘知识和信息外的上述作用机制的根源,他们与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关系仍然是根本的答案,道理很简单——知识和信息革命必然改变包括政治、控制、使用价值的理解方式等人类社会的一切现状,只是这一切将发生在不远的未来。

“长尾”现象主要描述在受到知识和信息巨大作用的自然市场而不是“先天控制”市场所发生的变化,在后者知识和信息革命的改变主要通过间接的社会变革路径来影响到经济领域,我们对此暂不作讨论。传统垄断的本质是对交易的垄断,本质之后的本质则是对于由使用价值出发的用户体验的蒙蔽式的垄断,具体可以这样理解:用户本质上需要个性化的满足,但在长期大众传播对于大量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的轰炸式宣传覆盖下,他们逐步忘记了自己对于使用价值的个性化苛求,而产生一种消费幻觉,即他们既认为个性化消费是难以实现的,又认为现有的已经灌输予他们的“某个主流品牌”——之所以主流只不过是因为主要这些产品和服务经常能够在电视、报纸上亮相——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传统的垄断和集中是以消费者接受其个性化选择权、选择力的缺失状态为前提的,虽然这是一种假象,但仅仅是在传统中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消费习惯”或者说虚伪的“非知识型消费信用”,就足以奠定无数传统的商业垄断帝国,他们正是二八现象的最大收益者——事实上也可以说,传统经济本就是非知识型经济,因此任何传统经济中的成功者都拜知识匮乏所赐,都是顶礼膜拜“消费习惯”或者说虚伪的“非知识型消费信用”的受益人。

“长尾”现象下仍然会产生新的集中或垄断,但是其“知识本质”构成了与“二八”现象或传统经济中的垄断的核心区别。亚玛逊书店的小额交易与大额主流交易在总量上不相上下,在数学上的解释是小额交易数量巨大,其总和可以和相对数量较小的大额交易的总和相抗衡。由此可见,亚玛逊书店作为一个商业力量其可能正在成长着的“垄断性”不是依着于具体的某种商品对于消费者的习惯控制,换句话说消费者到亚玛逊书店买书虽然是因为这本书对他有价值,但这对亚玛逊书店并不最为重要,真正对亚玛逊书店的规模和集中消费关系的形成有帮助的是大量人群的积聚,是让消费者相信这里可以让他们发展个性化的消费关系。所以说,在亚玛逊书店形成的垄断是一种信息渠道的垄断,是一种基于对消费者的知识和信息信用、知识信息习惯的经济优势,而传统垄断机制则是一种品牌的垄断,是一种基于“知识半清醒状态”下消费者的购买信用、购买习惯的经济优势。

消费的信用和习惯应该尽可能由消费者自主完成,尽可能减少其中的人为操控、误导成分,这要求大众传播和商业巨头把清醒的消费判断力和真实的消费知识、消费信息归还给终端消费者,这呼唤着消费和市场交易行为中的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全面复苏、全面强化,因此大量基于信息渠道的商业模式将成为现有的传统垄断巨头的有力的竞争者,因为他们代表了让市场交易和消费选择恢复真相的正确方向。

“长尾”现象中垄断的形成成本更低、势头更猛,尤其是先发者在电子化和数字化信息渠道的一片空白中可以迅速囊括对诸多领域的“信息占领”,迅速积聚起强大的先发垄断优势。“长尾”现象中的垄断是对多样性而不是对单一性的垄断,是对个人化可选择、可定制的垄断而不是对统一定制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垄断,是对于个人知识和信息管道的“传播性”垄断而不是对具体的性价比概念的信用垄断,是涵盖经济不同门类的第三方垄断而不是仅仅为自身行业、组织私利着想的甲方垄断。

“长尾”现象揭示了市场的决队大部分正在分解的深刻趋势,在诸多生产消费领域,集中、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统一定制、雷同经济都属于正在瓦解的现象,致密而千篇一律的、为少数几个品牌所瓜分的很多集中化市场将走向解体、走向湮灭,而新的市场、新的市场结构及其游戏规则正在崛起,“长尾”现象提前提醒那些现在得意洋洋的传统垄断者,当市场的集中趋势为历史所扭转,当消费者发现了个性化市场的真相并获得个性化消费的能力,传统垄断者们还可以垄断什么?——也许我们可以说,在未来的全息经济之中,知识和信息的高度发育将使得现有的传统垄断者无事可做。

亚玛逊书店的小额交易与大额主流交易的相互关系的变迁对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学史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了在知识和信息革命的潮流中,市场从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向分散的“社会化小生产”的历史性回归正在全面展开,消费从被蒙蔽的不完全知识和信息消费向透明的知识和信息消费的跃迁正在发生,交易中价格操纵、价格控制、价格扭曲的趋势正在得到来自个性化消费力量的有效遏止。

如果我们认识到市场的集中趋势将转移到渠道的另外一个层面,消费和交易本身将走向反集中,那么我们就应该相信,“长尾”现象所揭露的“头部”将呈现持续畏缩的趋势,“尾部”在经济中的崛起还远远没有达到其与“头部”畏缩的临界点,知识和信息革命正在加速这一进程。

“二八”理论•商业信用•“长尾”理论

知识和信息革命为个性化经济提供了新的可能,而个性化经济会导致市场的分解,进而产生出全新的“市场细分”概念。其与传统的市场细分相比,与知识机制紧密联系的“市场细分”概念更侧重于战略层面而不是战术和策略层面,而且他主要描述一种市场自发产生的化解传统经济中的集中和规模经济的趋势,当然同时也反映了取而代之的知识和信息渠道的集中趋势。

当生产和消费在更细致、致密的结构中相互匹配,当生产和消费以及交易趋于多样化和小规模,原有的“规模经济”法则被打破,这并不是一个已经形成的事实,而只不过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趋势的开端,经济和市场的战略性的“细分”——纳米化——还刚刚开始,其最终目的在于建设某种高水平的商业智能——这和建设高水平的机器智能是同一个范畴。

“二八”现象的消亡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小生产”的崛起过程,那么在旧有的集中而巨大的商业优势被“肢解”后,在经济组织和经济规模两个角度所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什么呢?

一是交易行为在更加真实有效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的前提下重新为终极的“用户”所掌握,不再需要大众传播或者商业巨头来“帮助”他们发现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消费”,他们现在依靠“商业智能”尽可能独立的进行判断——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贸易概念,换言之,传统经济中的贸易最终发展成为一种背离贸易的行为,不再仅仅面向流通和服务客户,相反贸易直接受到了生产服务供应方的腐蚀控制而沦为让消费混沌和失真的环节,“贸易”与大众传播中的广告捆绑,过度的替代了用户天生具有的自主消费决策权。

二是传统的“交易垄断”向“信息渠道垄断”过渡。在“信息渠道”方面,将形成新的集中,这虽然没有导致具体的关于使用价值判断、商品服务交易等层面的趋于统一,但在市场知识和信息流通环节形成了新的集中和垄断,其最大的特征在于一种信用而不是控制力,对此必须如此理解:对知识和信息渠道的垄断控制在开放的互联网中是最难实现的,互联网建立起对于知识和信息的信用,这为渠道领域的新集中提供了有利益主导的道德基础。

必须强调的是,“信息渠道垄断”中垄断的对象不是信息——否则那将归于传统垄断的老路——而是对于信息渠道的信用,也就是说,在知识和信息革命的潮流中,对于知识、信息作为资源类对象而进行的权力型垄断之路会没落,而对于建立在知识、信息基础之上的市场渠道作为非资源类对象而进行的信用型垄断之路正在拓展,这提示我们,未来经济的主要风险是道德风险而不是权力风险,消费者信用是商业成功的关键。

需要补充的是,这里的消费者信用同样不是指向交易行为的诸如“价廉物美”之类的品牌信用,而是对于消费所依赖的垄断性“信息渠道”的道德信用,比如从Google不作恶的承诺中可以看出一种符合未来经济趋势的战略智慧:只有作出“不作恶的承诺”才可以让Google积累“信息渠道”信用,但仅仅承诺还不够,Google还必须尽可能的消灭自身的甲方色彩,转而建立起“第三方公正的面目”,以及必须提供缜密而有说服力的社会监督机制,这是Google可持续大发展的第二和第三前提。

以上所描述的经济领域的“信用”的变迁可以一分为二的理解。一方面,因为知识和信息革命而使得消费和交易恢复了其本来面目,消费者发现了供应商信用和自己个性化需求的真相,所以旧的商业信用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必须下降——但永远不会消亡,只不过那将直接与个别消费的具体判断相关,和消费者重新掌握了消费判断主导权、摆消费关系中的知识和信息停滞、摆脱大众传播的商业催眠之后的个性化决定相关。另一方面,以“信息渠道信用”的面目出现的新的商业信用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全面上升,并且成为新的集中和垄断的枢纽。

目前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发生变革反映的远远不是结果而仅仅是趋势和趋势的起点,具体折射到“二八”现象的瓦解过程中,则呈现为作为传统经济的最鲜明代表的、与“二”对应的那部分主流消费关系在形态上的嬗变和萎缩,最终在平等开放的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将产生出更为均匀平衡的消费关系结构——比如一个极端的特例:时效性在消费中的作用将被知识和信息革命引爆,进而被引入“二八”理论中的“二”、“八”之分,或被引入“长尾”理论中的“头”、“尾”之分。

“二八”理论•社会化大生产•“长尾”理论

“二八”现象中的消费关系直接与企业的赢利发生联系,企业利润主要从消费行为获得,因为消费者“认为”获得了特定的使用价值而为企业提供了利润的源泉,“利润”代表消费者对使用价值的认可后的企业回报;因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发生的消费关系显得纯粹而且直接,每个企业在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也必须统筹兼顾的建设起自身的“小而全”的社会性经济功能,这导致了企业在生产、营销、信息、社会责任、文化等诸多方面保持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步性,但这主要通过一种在宏观上的一致而不是与社会在综合的细节上的同步予以实现,企业还不可能形成真实而完整的社会功能,而且企业也很难讲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完美的分工一环,这样企业在传统经济中的角色就无法实现与“社会、市场和未来”的强有力的联系,只能够笼统而不自信的进行着一些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知识前提下的不完美决策。

企业的“小而全”是传统经济的基础特征。这制约了宏观的大信息渠道和功能渠道的形成,其机制也可以被概括为一种横向的壁垒影响到了纵向的经济组织功能的完成。正是因为企业作为基本的经济组织,其相互间的割裂、封闭和利益矛盾在横向上制造出社会经济整体中的不同局部和个体的相互间死而硬的边界,只有建立真正面向未来的全息经济,才可能打破企业之间的壁垒,让知识、信息、资源、价值、能量和机会等实现无障碍的大流通。所以我们可以迟早可以看出,在存在知识和信息流动不完全流动壁垒的传统经济下,企业间的边界直接与社会化大生产面临的上述壁垒共生,成为正在从未来走向我们这个时代的全息经济下的“社会化小生产”的障碍。

“社会化小生产”代表了两个相反的极端效果的融合:一方面必须实现在个体层面上的消费关系的知识化、信息化、职能化、自由化,一方面必须在整体层面上实现更为“正宗”的社会化大生产。

就前者而言,个体层面上的消费关系所对应的小额交易总是和个性化、针对性、极端细分的生产和需求紧密联系,全息经济中必须为此拥有两种能力,一是让知识和信息可以低成本的获得,二是让生产供应者和消费者的行为逐步接受更为真实的知识和信息的引导,而这两种能力恰恰在“长尾”现象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比如亚玛逊书店的读者正是因为“全息力”而获得大量与自身的个性需求有关的个性供应,同时他们的消费个性被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小量品种的诱惑所激活、唤醒,因此他们能够在亚玛逊书店迅速采取消费行动,这导致了很多在传统经济中成为“二八”现象中的“二”的部分的品种被虽然零星但很重要的需求者发现,最终积累起非常可观的经济能量。

就后者而言,“正宗的社会化大生产”这个词提醒我们,从前的以大规模生产线和大范围的工业分工为特征的所谓的“社会化大生产”,其真相只不过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假象、原始形态或“小儿科”,脱离某种强有力的知识和信息机制,不可能产生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依托知识和信息而不是资本和商业霸权建立起来,并且最起码必须实现两个融合: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融合,二是生产与市场渠道的融合。

所以,“社会化小生产”可以说代表了一种消灭“二八”现象的趋势,在交易环节原有的不平衡、不真实的消费关系得到有效纠正,同时在社会经济和宏观市场层面则在原有的“二八”化的市场废墟基础上重新建设起“长尾”盛行的全息市场——一种“涅磐”后重生的社会化大生产。

应该说,社会化大生产只是在过去错误的被等同于了“社会化经济”,经济始终是一个社会化的范畴,但经济既然是联结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形式,最终必然会达到知识和信息的统治,在后资本、后权力时代,智慧和道德才是一切经济的基础——“长尾”现象中的个性化消费恰恰和智慧、道德存在着内在的深刻联系。

“二八”理论和“长尾”理论之间的关系及两者正在发生的演变告诉我们,“社会化大生产”从来不可能孤立存在,他总是和“社会化大消费”、“社会化大交易”紧密联系互为作用,而且传统经济正是因为知识和信息机制缺陷导致了“社会化大消费”、“社会化大交易”的发育迟缓,因此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

知识和信息革命是影响经济、经济学乃至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二八”理论和“长尾”理论作为分别代表知识和信息的状态两端的理论,其演变所指向的方向,应该包括对于资本、市场、效率、成本、利润、人口资源、就业、利息、贸易等一系列经济范畴的历史性突破。从“二八”理论和“长尾”理论的讨论中,我们不仅会得出全息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垄断”、“经济理性”等方面的新的结论,还可以在“资本”、“第三方”、“边界”、“城乡差距”、“劳动”等方面得出同样的全息化的新结论。

“二八”理论•知识寡头•“长尾”理论

“二八”现象提示我们在传统经济中的一个“怪论”或者“错误”,那就是产品和服务被企业主导而消费相对割裂,同时通过几百年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的积累,价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乖离越来越大,以至大到产生了一种畸形的力量,以保护垄断、商业自私主义、企业反社会等一切传统经济中的错误行为。

经济的整体通过两个轮子进步,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服务所代表的满足使用价值需求的力量,一个轮子是现代商业体系与大众传播日益紧密融合而形成的侧重满足企业利润需求的力量,前者是经济的本质力量但正在受到后者的侵蚀,因为后者更能够获得“商业霸权”的青睐。

“二八”现象中“八”的这一部分供应直接孕育了“商业霸权”,其罪魁祸首则是大众传播与商业公司结合形成的“传播寡头”,这已经和“金融寡头”共同构成了代表二十世纪经济霸权主义的两道消极风景。商业霸权为“传播寡头”和“金融寡头”所控制,现在正在面临他们的末日,这是值得所有商业界人士高度重视的趋势——比如长尾理论所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传播寡头”和“金融寡头”现在,在二十一世纪之初,遭遇并必须接受来自“知识寡头”的挑战了。

“知识寡头”的诞生有两条路径,一是从传统的寡头中转性而来,二是由新兴的知识型经济中的商业巨头染指传统就以后形成包括信息渠道、消费渠道、信用渠道等在内的不同形态。前者是传统寡头重生后的产物,但是会产生非常惊人的力量,因为传统经济霸权与新经济霸权融合后诞生的只可能是怪胎,对此无论是正式还是都必须高度重视——一项反对这一路径所诞生出来的畸形寡头的世纪任务已经摆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经济界人士面前。

相对而言,知识寡头的诞生会天生的排斥金融或传播的传统状态,他们会期待电子化的金融和传播体系的成熟,然后才有机会形成在虚拟或者知识经济的基础之上的综合寡头霸权,所以对于这类威胁的控制暂时还可以放置一边。

但是,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切实的提出了新的反对经济霸权的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忘记的是,知识经济中照样会产生知识霸权,另外一方面传统经济霸权与知识经济结合后对于经济肌体的总体上的、历史性的威胁已经是迫在眉睫需要应对的问题。

QQ:691382868;MSN:[email protected]

原文地址:

“二八”理论•个性化•知识经济

https://shunfeng.bokee.com/6235190.html

“二八”理论•成因•经济理性

https://shunfeng.bokee.com/6237622.html

“二八”法则•市场•“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39394.html

“二八”理论•融合互补•“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39932.html

“二八”理论•稀缺性•“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40241.html

“二八”理论•规模经济•“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42077.html

“二八”理论•价格失真•“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43925.html

“二八”理论•垄断•“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53171.html

“二八”理论•商业信用•“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54576.html

“二八”理论•社会化大生产•“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64809.html

“二八”理论•知识寡头•“长尾”理论

https://shunfeng.bokee.com/6269023.html

作者:顺风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顺风:“二八”理论与“长尾”理论(第28~34篇,1.2万字) 海归主坛 2007-7-20 周五, 08:43
[原创]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26) 海归主坛 2010-8-20 周五, 00:45
[原创]顺风:你不过就是个泡沫!(对话小说) 海归主坛 2009-8-03 周一, 00:14
[原创]顺风:公交车·包子·座位之争(小小说) 海归主坛 2008-1-29 周二, 23:22
[原创]顺风:看透奥巴马(一~八·1.4万字) 海归主坛 2009-1-29 周四, 14:33
[原创]顺风:看透奥巴马(八) 海归主坛 2009-1-28 周三, 10:10
[原创]顺风:和谐社会理论与思想解放的八大思考 海归论坛 2006-9-29 周五, 15:51
[原创]顺风:也谈和谐社会理论的八大基本认识 海归论坛 2006-9-29 周五, 02:29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顺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原创]顺风:“二八”理论与“长尾”理论(11篇•2万字) -- 顺风 - (20648 Byte) 2007-5-14 周一, 23:16 (3039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