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岂鲜鱼忧烂却”等(东海小语49----52)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道岂鲜鱼忧烂却”等(东海小语49----52) (1228 reads) 作者: 东海一枭2 文章时间: 2007-9-12 周三, 06:10
    —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道岂鲜鱼忧烂却”等(东海小语49----52)

东海老人

49、法喜亦不可执

拙文《“人生极乐是法乐”》发后,有网友问:不知东海兄有没有亲身体验过法喜呢?我告诉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喜,亦是虚妄,即使是法喜,亦不可执。至喜无喜,至乐无乐。其实,一些人的法喜,包括我自己体悟感到的,不一定是最高的、究竟的法喜,很可能是《楞严经》中所言“受阴第六境界”。即使是究竟的,也不必挂怀,不必在意,不必“作圣解”,任之可也。

《楞严经》曰:“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

有古德议曰:此受阴第六境界也!定力研穷色销、受明,故身心安隐。忽生欢喜自不能止,此名轻安无慧自持,非圣证也!不悟其非则喜乐魔入其心腑,此慧少定多不均之过也! 2007-9-10





50、正信的重要

古德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是道之源,无量功德之母,可见信的重要。东海之道智慧如海,但如果不信,就不能“入”,无法从中汲取人生和政治的营养。只不过,作为人生、社会、政治之正道真谛的东海之道,所需要的不是迷信、盲信、伪信、乱信,而是正信智信真信纯信,是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其它各门各派之“道”作出比较之后的高度认同和确信。所以,对于东海之道的信仰,需要相当的学识和智慧,需要对儒佛道耶诸家及西学有相当的了解,拥有一定的文化分辨能力。故东海之道欢迎有一定水平和深度的各种质疑问难。

至于传道者对所传之道要真正理解、真实证悟、真心信仰,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自己都信不过,岂非有假冒伪劣之嫌?岂非自欺欺人?岂配传道授业?岂能解人之惑?古今中外各家“道长”们都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对“自家”的“道”都是慎思明辩亲印实证的,并非如师哲远君所言“假定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是先天性正确”,而是坚信自己的道是世出世间最正确的。真理真道岂容“假定”?之所以诸“道”正确度不一,优劣高低不一,主要问题在于其“道长”智慧的指数不同。2007-8-27





51、“枭兄反xx功”?

一些崇洋反中、崇基反儒者,其实即不知基,更不知儒,对西学和基教一知半解,谈到儒学,纯属混扯。如某君说:“所以枭兄反xx功,大多数人感到莫名其妙;因为都是鼓吹支那文化就是好的同行!”对中华文化充满敌意,对东海之道充满误解,说“枭兄反法轮功”也是想当然,出于一种非白即黑的思维。根据这种思维,还可以说我反佛、反道乃至反儒呢(有儒者斥我“打着儒旗反儒家”)。

东海之道,大中至正,立足儒家,融摄佛道,兼汲西学。在中华文化立场上,我批过马教、批过基教;在儒家文化立场上,我批过佛教、批过道家。但至今为止尚未评论过xx功的教义,何“反”之有?之所以未予批评,一是时势不对机、不合宜,二是必要性不大,还有对其了解尚欠深入。道不同,不等于反,即使对其教义加以评判,只要如实如理合义合道,也不等于反。要评枭批枭,还请引用老枭原文为荷。

只要读过有关枭文,对东海之道略有了解,就知吾道与世出世间任何门派都有大小不同之岐异。甚至与包括孔孟在内的古今大儒在很多地方也不尽相同。我多次强调,东海之道以儒为本,却不停滞不狭隘,它是孔孟之道在新时代与时偕行的升级版,也是以儒为本而广汲诸家优长的综合品。。关于东海之道的特色,可详枭文《外王摄民主,吾道通自由》。

2007-9-11





52、道岂鲜鱼忧烂却

枭诗一旧一新,都提到了“鲜鱼”。旧诗《消闲五首-其一》:“人争斗彩我韬光,寂寞自知滋味长。道岂小鲜忧烂却?培深蓄久更飘香。”;

新诗《仁之二十一》:“鲜鱼会烂/石头也会烂/我不会/我是酒密封得越久/越香醇/这具肉体烂了/我会换一具/重新再来”。

二诗都化用了“佛法不是鲜鱼,哪怕烂却?”这句古典。此言是从明朝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浅述》中“迟重之行”的“总论”中看到的。“迟重之行”介绍了唐六祖、桂琛、善静、普愿、神鼎等大德和宋云盖智、明无闻聪、宋汾阳无德、元法闻、元世愚等禅师“煨折脚铛潜伏保养,不得已而应世”的迟重事迹。古之大德自重,“出山怕早”,今之学者自轻,“出名怕迟”,对照鲜明,可为一叹。“总论”对乐道之士大有启发,很短,谨录于左:

或问:“世尊始成正觉即演华严,乃有沙弥讲经,年甫七岁,如必历年久隐,当如众生何?”不知古人之迟重,非独善忘世也。道高而志愈勤,心明而事弥慎。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待夫果熟香飘,龙天推出,举而措之裕如矣!子见如来一代之利生,而不知三祗之熏练,又安知七岁沙弥非多生之熟习耶?佛法不是鲜鱼,哪怕烂却?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2007-9-7

东海老人

民主论坛 上载:[2007-09-11] 修订:[2007-09-11]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