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评选杰出经济学家的标准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也谈评选杰出经济学家的标准 (3654 reads) 作者: 狼协来自: 美国 文章时间: 2008-10-16 周四, 17:33
    —
作者:狼协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楼下有几个网友对将宋鸿兵、刘军洛放入杰出经济学家名单中颇有微词,认为这是对名单中其他人的insult或者degration. 我比较同意。危言网友为此作出解释,提出乐杰出经济学家的几个标准:

1. 是否在历史上做过准确的预测;
2. 是否在历史做过有价值的建议;
3. 是否对本次金融危机有良好的分析和建议。

我十分赞同危言网友的这几个标准,但是觉得还不够,还漏掉了某些作为学者最重要的标准,比如建构理论、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这些方法和方法论用于推断的结果是唯一的、可重复的、可检验的。这构成学者和其他人的一个根本的区别。至于其理论和方法论的正确与否,则需要用实践来进行检验。没有方法论为基础的“理论”不能称为理论,那很可能不过是鹦鹉学舌(比如宋鸿兵),或者是信口开河。至于哗众取宠,则因为涉及价值判断,我们不作评论。

这构成学者和其他人的一个根本区别。有的人预测很准,但那不能重复。科学有别于别的东西的地方就在于,按照同样的理论,给出同样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可重复的。我们所见过的“特异功能”的不可信,就在于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在实验监控条件下可以重复的特异功能。骗术中的一大类,就是利用概率。比如有的骗子发5千万的电子邮件,上面宣称某个股票会涨,让大家去买。然后换个公司的名称,对另外5千万的email地址宣称这个股票会跌,那么假定每一边压对的概率是50%,反正总有一边是对的。这样就有了5000万认为他预测对了的潜在客户。然后他再如法炮制,对其中的2500万预测某只股票涨,然后对另外的2500 邮箱预测这只股票跌,这样就有了2500的潜在客户认为这个公司的预测两次都对。。。持续几次,他就可能捞到几万愿意掏钱一博的行动客户,从而骗到一大笔钱。

很多算命的(如果不是全部)用的也是这个伎俩。即使某位大师真的能够洞悉天机,料事如神,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论,那他也只是算命大师,跟学者没有什么关系。学者(我们这里当然说的是科学,不是文学之类随心所欲的学问)作出的推断,一定是跟其理论假设和方法论脱不了干系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预测。预测的一个要素是趋势和结果,另外一个重要的要素便是timing。 而后者往往更重要。“停了的表一天也可以对两次”。Timing越精确,难度就越高。经济乃至股市的预测,timing上往往差之毫厘,结果就谬以千里。稍有常识(不说是经济学和科学了)的人都知道,这种预测准确性的timing (时间),不要说以百分之百的把握准确到日,哪怕能以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的胜率优势准确到月,那也将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区别只在于胜率百分之百,则对自身财富完全没有任何前提;而胜率小,则因大行情出现的机会很少,就意味着等待的时间很长。一旦机会出现,就要求本钱很大 --- 这就是华尔街的一些公司做的事情了。他们以某种理论建模,然后以这种数学模型进行模拟测试(实证!可重复!)如果这种模型有一定的胜率,他们就可以在华尔街赚大钱。这就是这种假设的基本依据。

反过来看中国的很多决策,看起来也是学者专家做的,但这些学者专家只能是打引号的。因为其“学问有很大的随意性,决策完全没有任何的方法论基础,只是从自身的理念出发,即使有数据,也是为了理念去凑数据的,数据只是为了理念而披上的“科学”外衣,实际上连起码的科学要素都不具备,属于典型的“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决策。一个例子就是新劳动法的决策。其概念的测量,抽样的设计,测试的安排等完全经不起任何检验。所以披上学者外衣的“学者”,往往是很害人的。其他的例子我就不说了。

如果以一套比较客观的标准来评杰出经济学家,而不是像“百花奖”之类的仅仅以群众或专家投票的形式去评选,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这样有助于中国学术和决策规范的建立,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应该具有建设性的影响。


作者:狼协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上一次由狼协于2010-2-20 周六, 23:55修改,总共修改了5次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