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找事系列:美国 时下流行节俭风(转帖)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1: 没事找事系列:美国 时下流行节俭风(转帖) (4850 reads) 作者: 安普若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文章时间: 2008-11-11 周二, 10:02
    —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美国 时下流行节俭风


华尔街日报

过去十年经济繁荣的时候,很多人对“需要”这个词的定义都放宽了标准。他们把手表从Timex升级到了劳力士(Rolex)。当Jimmy Choo的高档鞋标价到了800美元时,很多人仍说无论如何都“需要”这双最新款的鞋子。

不过,随着银行接二连三地倒闭、朋友们不断接到解雇通知书,“我是否真的需要?”这个问题又重新回响在耳边。在多年的疯狂购物后,放弃各种购买欲望似乎成了美德,比如把以前丢在一边的东西拿出来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夸耀自己正在自家衣橱里“购物”。

纽约一位从事美容和奢侈品行业研究的心理学家黛比・斯恩(Debbie Then)说,人们买了一大堆并不需要的东西;我认为人们过去的那种购物习惯已经终结了。

Jonathan Carlson随着消费文化的变迁,即使是那些并未感受到直接经济压力的人也开始削减开支。英美商会(British American Business Council)驻洛杉矶执行董事明迪・盖尔(Mindy Gail)的衣柜里一直都有从来没穿过的衣服,有些甚至还连标签都还没有撕掉,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让她改变了:她有几个在Wachovia Corp.工作的朋友丢掉了工作;一位开餐馆的朋友说可能不得不关门大吉了;过着悠闲退休生活的父母也不再下馆子吃饭了。

所以,盖尔自己也开始减少购物。她说,当我看到周围那些节衣缩食、心惊胆战的亲戚朋友时,感觉现在真不是购物的好时候,这太不合时宜了。

周一,在加州贝弗利山的高档购物区Rodeo Drive,Michael Kors精品店的一位店员告诉我说,人人都有一种负罪感。

挥霍无度不再像过去那样让人感觉良好了。在纽约上东区的高档配饰店Shoe Box,店员杰西卡・丹霍兹(Jessica Denholtz)说,最近有位出手阔绰的顾客买了3,000美元的鞋子和靴子,五分钟之后,这位顾客又回来把东西都退掉了,她说“我不能再这样做了”。

丹霍兹说,最近该店有好几次碰到这样感觉羞愧的顾客来退货。她说,人们害怕了,我们可能面临又一次大萧条。

我从未想过这辈子会亲身经历一次“大萧条”,而曾经历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我的母亲(她那时还只是个小姑娘)养成了回收利用旧扣子、甚至是旧拉链的习惯。但是,这个秋天的经济动荡的确对公众的消费习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精打细算,削减开支成了一种时尚。如今,值得夸耀的事情是在Target百货商店花30美元买个Anya Hindmarch人造革手提包,而不是在Hindmarch精品店里花500美元买个同品牌的高档货。数字营销公司Zeta Interactive通过研究折扣零售网站流量和博客发贴量,发现此类网站的业务在明显升温。比如,根据Zeta的调查,10月份折扣网站 BlueFly.com的发贴量较9月份多了25%,而同期全价网站Netaporter.com的博客和网站发贴量则少了19%。

丹霍兹说,Shoe Box在纽约曼哈顿和长岛,以及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店卖出了更多的MZ Wallace手提包,这些包多为尼龙制成,标价在325美元左右,而价格2,000美元的包则在货架上无人问津。她还说,顾客在试穿鞋子之前都要先仔细看看标价。她说,人们不再买800美元一双的鞋子了。

现年41岁的梅勒尼・高丁(Melanie Gording)是个家庭主妇,丈夫是验光师,他们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住在加州。她最近不再像往常那样去高级百货店Nordstrom为丈夫买衬衫,而是在仓储式连锁店Costco以单价16.99美元买了两件白衬衫。她说,或许人们会决定不必去验光了,我们这是在未雨绸缪。

高丁说,她甚至放弃购买像黑色牛仔裤这样的时下流行服装,像即将举行的孩子成年礼等特殊场合也不会让她乱花钱了。她说,在这场危机发生之前,我女儿央求我给她买件新衬衫,我买给她了,没有问题;现在,我会说“不行,你什么都不缺”。

她补充说,“需要”才是关键问题。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茶馆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2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