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北京]之三“川办”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行行摄摄

#1: [吃在北京]之三“川办” (3192 reads) 作者: theoretical 文章时间: 2007-10-30 周二, 08:56
    —
作者:theoretical行行摄摄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摄影上讲无它,只是推荐个吃饭的地方。
理论上讲呢,我的父母都是四川人,但他们在北京读了大学后就一直留下啦,几十年下来连乡音也剩得不多,所以到底还算不算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就很难说。不过,一家人都长着四川的胃是一定的。当年还没市场经济的时候,北京还真没有多少川菜馆子。这样一来,母亲做川菜的手艺在他们的小圈子里一直很有些名气。其实父亲做的鱼也很有特色,偶尔炒个菜也是象模象样,但母亲却总是看不上,说父亲的手艺就两条,多放油,多下花椒。说得多了,父亲下厨的时候也越来越少,索性乐呵呵的做他的学问去啦。

父母亲都是教书匠,家里来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学生。经常到周末赶上饭点儿,就男男女女的一帮在我们家坐着,过一会尔就问,"老师,今天中午吃什么啊"?那年代不象现在,鱼呀肉的都是蛮贵的,要是让这帮正长身体的家伙来吃,父母的那点工资支撑不过月中。好在母亲会做泡菜,家中的瓶瓶罐罐就很多。看她做起来倒也很简单,一点盐,一点酒,就把什么菜都能泡起来。学生们也从来不挑拣,一盘儿回锅肉,当然是菜多肉少,一盘干煸辣椒,一大碗泡姜就能吃得热火朝天。有时候,有的学生病了,还专门要母亲的泡菜,说是那东西下粥喝最好。后来母亲来美国短住,还专门去搞了个坛子,继续发挥了一下余热。不过她走了后,那些泡的东西就都坏了,实在是我不知道如何伺候。所以我只好走父亲的路数,做菜多放油多放花椒。

母亲还有一绝就是做油辣子。把托人从四川带来的干辣椒细细的磨了,和花椒混在一起放在玻璃瓶里,再把油烧滚去火,等到油温降到百八十度,往瓶里一到就好了。当初出国,父亲已经离世,就母亲一人在家磨了一天干辣椒,大家都呛出不少眼泪,搞得家里象渣滓洞。临走,她让我带上那一大包辣椒粉,还把油辣子的做法念叨了好几次,又抄在纸条上让我带着。别说,来了这里以后还真自己做了两瓶,读书时自己享用了些,但别人也拿走了不少。可是在美时间长了,这吃辣的能力也下降很多,那包辣椒面到现在还剩一半,不少年了,搬来搬去的也舍不得扔,就一直放在冰箱里。

如今每次回去,母亲就更老了些,做菜的味道远不如当初。我兄弟也说她的菜有些走样。她当年的那些学生都算是成了器,倒是整天拉着我们可劲儿吃,也试了不少新派川菜馆。不过我还是很怀念母亲炒菜的老派味道,觉得改良的东西多了些秀气,却少了霸道。这样找来找去,还是我那馋嘴的兄弟打听到了川办餐厅。

一家人打车一路摸过来,到了建国门附近的一小道算是到了地方,还真是不好找。




穿过院门,从后面看这餐厅可实在不算精致。




走到正门才多少有了点模样,没进门,一股酒香就扑面而来。周围的食客也是操川音的多,大概川菜太开胃口,男士们的肚子也挺有规模的。
]



虽然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不算饭点儿,我们还是不得不在庭里等位,生意实在很火。餐厅里边有一家专卖四川土特产品的小店,母亲去那里逛,我等了20分钟左右终于被“点名”。饥肠碌碌,大家赶紧点菜。我叫了个麻辣牛蛙,这倒不算是经典的川菜。




我兄弟要了个特色的,花椒兔丁。那叫一个麻呀,舌尖都木了,可是又是一嘴的花椒香气。我兄弟说,他就是放不下这美食才没有去加拿大。原话是:“你们天天BBQ,腻不腻啊”。想一想,我也幸好是在加州,要不然嘴里也早就淡出沫子来了。




母亲还是老样子,要了一份凉粉,她说这种简单的菜才真显水平。尝了一口,她说还不错,算是首肯了吧。



当然最后还是少不了这辣子鸡的。外焦里嫩,辣得一塌糊涂,回去后肚子就不太好受。



连吃带拿,才花了不到200块,打车往返要120多。我兄弟就骂我不该拦他,我是觉得住三环内买车有必要嘛,买了也就是一泡妞车。但最后撅不过他,答应有空和他去看车。我母亲听了很耐心的劝我兄弟说,买车可以,就不要买奔驰,宝马了。我们都吓了一跳,我兄弟问:“妈,您知道那得要多少钱嘛?”我母亲说:“听说很贵的,得十几万块吧”。我们哥儿俩差点没把到肚子里的东西笑翻出来。

作者:theoretical行行摄摄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行行摄摄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