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风暴的根源[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风暴的根源[ZT]   
风动石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声望: 讲师

加入时间: 2008/07/13
文章: 330

海归分: 49070





文章标题: 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风暴的根源[ZT] (1871 reads)      时间: 2009-6-09 周二, 15:53
  

作者:风动石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杭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徐鹤森:论西方文明与基督教精神

内容提要

在我国史学界,传统的观点对基督教是持排斥的态度的。然而,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对西方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以降,随着启蒙精神的不断胜利,西方社会的宗教精神受到严重的削弱,同时,出现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这一事实说明,基督教的正面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给予恰当肯定。

关 键 词 科学 理性 基督教

作 者 徐鹤森,杭州师范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00)

近代西方文明是从昏暗的中世纪神学氛围中走出来的;在西方文明勃兴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理性和科学①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及取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 西方民众逐渐从宗教迷信的昏睡中惊醒,变得具有冒险和进取精神。可以说,理性和科学为近代西方的崛起和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它的进步作用,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的。然而,看不到西方文明的根基是深植于传统的基督教精神的基础之上的,又是片面的。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前辈与同行们。


西方社会曾经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点,在中世纪时尤为明显。那时候,几乎每一个西欧人都是基督徒,他们处于教会僧侣严密的精神控制之下, 过着一种虔诚的宗教生活,几乎没有任何世俗的目标。当时的人们,每天破晓而起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祈祷,接下来就匆匆忙忙赶去做弥撒,然后才吃饭。每天都由教堂的钟声控制,每顿饭前都要做简短的祈祷,求神保佑。只有再次向他们至高无上的主耶稣基督表示忠诚以后,他们才能上床睡觉。[1]在基督教会的影响下, 中世纪的西欧民众有着和现在的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他们把现世看作是进入来世生活的过渡,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天网恢恢,由上帝控制着每一件事,干预着凡人生活的一切方面,世界何去何从完全是上帝的事,创造历史的是上帝而不是人。[2]中世纪西欧的普通民众,就在这种精神状态下,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成为一群卑微、虔诚的宗教信徒。

进入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这种浓重的宗教情结不断遭到新思想和新意识的冲击。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使传统的宗教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而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对基督教会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构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公开的无神论者就在这一时期出现,这在当时乃是惊世骇俗的。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在欧美各国,大量商品被生产出来,各国先后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它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伟大胜利;但同时也把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带给了西方人。那就是金钱拜物教,或者叫商品拜物教。工业革命使西方各国的商品货币经济更加发达,并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和各个角落。在商品货币大潮的冲击下,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商品,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出售,甚至包括人的名誉、人格、良知、肉体等。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拥有金钱也就拥有了一切,因此,追求金钱和财富,就成了几乎所有人的梦想,所有人活动的终极目标,它使西方社会最终从一个虔诚的宗教社会逐步演变为一个追逐名利的世俗社会。

随着启蒙思想节节胜利而宗教神学节节败退,人们猛然发现,这个世界已变得利欲熏心、人欲横流。每个人都在拼命地追求物质利益,从而把基督教节欲、清贫的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结果导致许多人精神空虚、道德低下、格调庸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感,沉溺在一片迷茫之中。在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家园, 这是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完成,西方各国的工业生产再次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商品更加充裕,社会日见繁荣,更多的人成为富裕阶层,但信仰的失落和精神的危机也日益严重。西方人就这样抛弃了他们一向仰慕、崇敬的上帝,那个时代的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上帝已死,只不过是说出了这一事实,说出了被许多人忽视的一个历史真--相罢了。它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无神论流行、基督教信仰普遍式微的一个生动的描述。

上帝的存在是基督教道德的基石,是当时西方人的良知、诚信和博爱精神的基础。随着上帝的死去,基督教的信仰就失去了自已的根基,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人们突然发现,自已处于一片精神的荒漠之上,没有目标,不知道前程,更不知道该如何行动,这是19世纪末西方文明精神危机的生动反映。西方民众由于丧失信仰, 就越来越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找不到行动的准则,人失去了方向感,处于精神上的迷茫之中。

稍晚于尼采的另一位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也看到了同样的事实。他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近代西方文明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除魅”的过程。现代科学对神秘主义的胜利,是相当彻底的。但神秘主义与宗教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宗教又是人类精神与灵魂的安居之地,在西方,没有宗教,人们就丧失了精神家园,成为没有信仰的行尸走肉。按照韦伯的看法,人类建立和研究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理解宇宙的意义,即试图把世界作为一个有意义的主体加以把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着启蒙运动的不断胜利,随着西方世界的不断 “除魅”,人们突然发现,根本就无法合理地探寻到世界的意义,或者说,它根本就不存在意义。[3]按照现代科学的看法,宇宙是一场大爆炸的产物,是无穷的星体在无休止地运动,那么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这个问题使科学陷入了困境,因为科学只能解决真伪问题, 它是不能回答关于价值的问题的。举一个例子,科学能帮助我们造出原子弹或成功发射卫星,但它不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这种大规模的杀人武器或先进技术,这个问题应该由人类的良知和价值判断来做决定。面对“除魅”而导致的价值真空的现状,韦伯提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他只提出,我们可以通过信仰一个最高价值的办法,人为地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然而,直到今天,这个“最高价值”还没有在西方社会的现实中出现。

西方社会在逐渐丧失了它的宗教背景之后,失去信仰的人们不再听从基督教节欲和清贫的劝告,过度地追求物质利益和世俗享受,使西方社会陷入越来越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


不管我们如何评价宗教的作用,但无法否认的是,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上看,希伯莱人的宗教精神和古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共同构成西方文明的基础。在漫长的岁月中,基督教所宣扬的上帝、原罪、堕落、救赎等观念,己深深扎根于西方文明的土壤中,成为西方社会道德观念的基石,对西方人的言行举止、生活规范、风俗习惯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及文学艺术等领域透射出来,以致西方文明被人称为基督教文明。这一称呼正是宗教对西方社会影响的准确概括,可以说,没有基督教,西方文明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或者说,即使取得成功,其形式和内容也会出现重大变化,不会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在西方的传统看来,因为有了宗教,人的生存才有意义,世界才较为和谐;当人在尘世间遇到各种痛苦和烦恼的时候,才能够求得帮助, 不至于手足无措。正因为宗教对人类社会有重要的价值,所以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家们,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虽然强烈反对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和教权,但并不一般地反对宗教;相反,他们把宗教看作是维护社会道德,维系人心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的这一思想,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

当然,从本质上讲,启蒙运动毕竟是一场世俗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科学和理性,事实上与宗教的神学观念是对立的,必然对宗教的神秘主义和盲目信仰构成冲击。随着启蒙精神的逐步胜利,宗教神学在一步步地退缩,占据的地盘也越来越小,基督教神学和基督教精神在滚滚而来的世俗红尘中几乎被淹没了。西方人历史悠久的基督教信仰在启蒙大潮的冲击下开始出现危机。当尼采宣称上帝己死的时候,由基督教创立的全部价值体系必将要被重新估算, 这预示着 20世纪西方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即将拉开序幕。

在西方文明中,对人的研究和探讨长期以来一直由基督教会来承担。对人的关怀和帮助,是基督教会存在的重要价值;人在无助绝望的时候,教会给他以得到拯救的希望;当人碰到灾难和痛苦时,也是教会给他以安慰和帮助。是基督教的上帝把西方人从冷冰冰的宇宙中拯救出来,使人拥有真正的精神安慰与寄托。教会告诉世上的芸芸众生,上帝不是一个外在的客观存在物,而是人世间所有人的一个慈爱的父亲,所有的人都可以向上帝倾诉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并得到上帝的仁慈的爱。而当这样一个上帝被科学和理性的浪潮淹没时,西方人突然发现,自己被抛到一个冷酷无情的宇宙中,受到冷冰冰的宇宙法则的支配。这个宇宙奉行弱肉强食的原则,不给失败者以任何的同情和怜悯。这个现实十分残酷,使许多西方人顿时陷入了深刻的精神危机之中。失去了宗教信仰的人们,面临着价值取向的混乱和人生意义丧失的危险。由此可见,取代基督教上帝崇拜而兴起的理性崇拜、科学崇拜、物质崇拜,没有给西方社会注入新的精神动力;相反,它们在不经意间动摇了西方文明深层的宗教根基,反过来危及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和科学精神。

19 世纪,在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下,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以价值理性为基础的自由、民主、宪政制度。有限政府、三权分立、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对私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西方各国都逐渐变为现实。在这个西方文明的黄金时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以深邃的目光尖锐地指出:道德堕落会导致自由的丧失,因此,我们可以说,自由的兴盛是伴随着良知而来的,两者之中只要一方衰败也就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衰败。[4]而良知的基础却是西方传统的宗教——基督教。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督教和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不但不相互冲突,而且有互补的作用。众所周知,宪政制度有一套严密的游戏规则;宪政的有效实施,要求大多数人遵守这个游戏规则,否则宪政秩序必然遭到破坏。直到今天,西方各国的当选总统,都是将手按在圣经上宣誓就职的, 就是用宗教的仪式来强调誓言的庄重,强调对宪法和法律的尊重,这是维持宪政和法治的根本前提。那么,靠什么来约束人们尊重宪法和法律呢?除了法律的惩戒作用以外, 更重要的是靠人内心的良知,靠人们的道德感和正义感。而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在西方,是由基督教支撑和提供的。是基督教会给了西方人一整套的价值观念, 告诉人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告诉人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良知和公正等等。如果上面的表述是不错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西方宪政和法治的基础,是建立在宗教所倡导的道德与良知之上的。一旦这个基础崩溃,西方的宪政制度必然不能维持下去。

由此看来,上帝被科学与理性从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中驱赶了出去,是否是科学和理性的僭越?科学的力量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它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使人类上天入地,创造出了前人所不敢想象的奇迹。但科学的力量又是有限的,通常,它只在形而下的范围内发生作用;一旦到了形而上的领域,它常常是无能为力的。科学本身,没有给西方社会提供一套有效的价值观念。理性的作用同样是如此,它所强调的合理性与理智,一般都在物质层面上发生作用,超出了这个范畴,它同样是无计可施的。而人作为一个有智慧、有情感的生物,不是光靠吃饱喝足就会满足的,他还有精神的希望与追求,会有精神的饥渴,会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样,人还需要文学艺术来滋润自己干渴的心灵,需要温暖和归属感来对抗这个冷酷的宇宙,更需要信仰来坚定自己的意志,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宗教在西方社会存在的意义,是西方社会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础。

宗教表面上是出世的,但在实际运行中又是入世的,它的效果则是济世的。宗教的出世无须多言,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生极苦,要脱离苦海只有出世。但出世并不是马上放弃生命,而是先放弃凡人之心,放弃对功名利禄的执著追求,做到清贫、坚贞、爱人,然后才慢慢放弃凡人之体,以便最终脱离苦海。基督教的天堂,就是吸引信徒放弃尘世追求的一种报酬,也是基督教极具魅力之处。但宗教在运作上又是入世的,因为所有的宗教都在人世间存在,它需要广大的信徒, 对迷恋尘世繁荣的人进行教诲;它还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帮助信徒解除种种苦难,这一切均是无法脱离这个世界的。宗教在效果上则无疑是济世的,教人爱他人,劝人淡苦难,使信徒的灵魂得到救赎,这些行为无疑都是济世之举。从这个角度讲,宗教对社会稳定和人世间的祥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西方文明发展基础的基督教,更是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马克斯·韦伯的研究,新教伦理,即那种节俭、刻苦、奋斗不息的精神,是资本主义成功的基础。因此,没有新教伦理,很难想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也很难想象有西方科学的繁荣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由此观之,基督教的济世作用不仅不可以否认,而且应该说是西方文明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5]

如果上述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理解是正确的话,西方人实在不应该漠视上帝的死去,科学与宗教应该和平共处才是。然而,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当科学和理性高唱凯歌奋勇前进的时候,宗教的地位必然受到冲击,宗教的威信必然遭到削弱,直至岌岌乎可危,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今天,虽然西方各国的人民绝大多数仍信奉基督教,每星期仍要到教堂做礼拜,并在教堂举行洗礼、婚礼、临终忏悔礼,但这更多地带有民俗文化的色彩。和中世纪的人相比,现代人对基督教的信仰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于是,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不断出现,成为困惑西方人的严重社会问题,并使西方文明失去了方向感。它的表现,就是人欲的横流和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泛滥。人欲横流表明大多数人己不再听从基督教节制、清贫、爱人的教诲,而更迷恋于肉欲和各种物质享受,难以成为一个清心寡欲之人。滚滚而来的“性解放”潮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席卷西方的;在这类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力图做自己肉体的主人,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感官享受。但高潮过后,人们发觉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幸福,而是感到极度的疲乏和厌倦。许多妇女更是性解放运动的受害人,她们有许多性伙伴,但没有爱人,没有家庭,更没有孩子。当她们渡过了青春年华,想要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时,却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了。于是,性解放的浪潮在西方只流行了短短10年便告沉寂。后现代主义对各种权威和信仰的解构,最充分地反映了西方人的信仰危机。

无论是嬉皮士还是“垮掉的一代”,无论是荒诞派文学还是摇滚乐,他们均公开宣称自己是虚无主义的、非道德的、失败主义的化身。他们根本不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不承认世界有真理、社会有秩序,不承认人应该遵循的道德与价值,不承认世界是理性或非理性的,只承认世界本身就是一场滑稽剧、一场噩梦。他们的迷惘反映了他们信仰的缺失,由此,西方社会正陷于越来越严重的信仰危机之中,从而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失去了根基,变得脆弱起来,随时可能被一场不知何时而来的暴风雨摧垮。

旧的信仰不再对西方的人们有吸引力,而人的本性又需要信仰,需要精神家园。于是,各种邪教趁虚而入,时常可见其在西方各国大行其道。邪教的出现和泛滥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威胁,也是西方社会陷入精神危机的一种明显的标志。
可见,我们在观察西方文明时,应当看到宗教和科学与理性之间具有互补性;如果否定在西方文明社会中宗教也有一定的正面价值,则是片面的、值得商榷的、需要认真加以反思的。这种价值,就是它是西方文明社会信仰的根基。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信仰,一个和谐社会更需要一种共同的信仰;信仰可以不同,但不能没有。这是东方和西方社会都概无例外的。

注释:
①本文中的“科学”指自然科学。

参考文献:
[1]房龙,张文等译. 天堂对话.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41
[2]杰里米·里夫金等,吕明、袁舟译.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0
[3]迈克尔·莱斯托夫,冯克利译. 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 北京:商务印务馆,2001:30-32
[4]阿克顿,侯健等译. 自由与权力.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77
[5]厚德. 谈科学与宗教的和平共处. 书屋,2002(5)

作者:风动石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新闻]第一例 中国企业实体倒在金融风暴中: 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受金融危机... 海归主坛 2008-10-16 周四, 22:39
投行系列:下一轮金融危机是否仍在亚洲? (转贴)--本世纪共4场金融风暴,... 海归论坛 2004-7-14 周三, 17:12
美刊盘点金融风暴五大赢家: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ZT 海归主坛 2009-2-08 周日, 11:19
金融风暴会引发社会危机吗? 海归论坛 2007-2-06 周二, 21:41
金融风暴下的PE机遇 海归主坛 2008-10-09 周四, 09:08
ZT 香港大公网 大卫 报道《全球性金融风暴已初步形成》(因为不懂,所以转... 海归主坛 2007-8-11 周六, 17:53
创业日志1:金融风暴下定创业志 海归主坛 2009-11-15 周日, 04:15
[分享]金融风暴,H-1B“粥多僧少” 留学与移民 2009-4-15 周三, 15:1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风动石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 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风暴的根源[ZT] -- 风动石 - (9447 Byte) 2009-6-09 周二, 15:53 (1871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