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新闻]李嘉诚大腾挪背后:内地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图)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新闻]李嘉诚大腾挪背后:内地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图)   
狼协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院士
性别: 性别:男年龄: -312
加入时间: 1970/01/01
文章: 25707
来自: 美国
海归分: 6039767





文章标题: [新闻]李嘉诚大腾挪背后:内地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图) (2583 reads)      时间: 2013-10-19 周六, 17:42   

作者:狼协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李嘉诚大腾挪背后:内地投资回报率大幅下滑(图)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于 2013-10-19 00:20:3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2966次) 1


近三个月来,亚洲首富李嘉诚接连抛售香港与内地资产,引发了越来越多关于其“撤资”、“弃亚入欧”的传闻。白手起家的李嘉诚,从生产塑胶花起步,眼下掌控着市值接近万亿港元、业务遍及53个国家的商业王国。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2013年年初尝试出售服务式公寓,到将资产注入房地产信托,再到抛售中港两地业务,并推动旗下业务拆分上市,李嘉诚和他的长和系,正试图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进行又一轮的资本大腾挪。

事实上,近几年来,李嘉诚的长和系在欧洲市场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500亿港元,并购的资产横跨基建、电讯、能源等业务。而在亚洲地区,如果其麾下的百佳超市、香港电灯与屈臣氏资产能如其所愿地出售或分拆上市,套现的总金额也将接近1500亿港元。

这种情况下,“撤资”的揣测,似乎更加显得言之凿凿。面对潮水般的舆论,9月17日,超人甚至不得不亲自出面澄清,称这些出售行为不是撤资,而是商业上的决定,“长实和和黄相信,多年后都会屹立于香港”。

事实上,“是不是撤资”的问题,已经困扰了超人十几年,每当被记者问到是否会减少在香港的投资或撤资,他的答案一直都是“不”。但在实际的商业运作之中,李嘉诚秉承的,始终是“在商言商、低买高卖”的商业逻辑。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2012年,李嘉诚旗下主要“多元化全球性业务平台”和记黄埔,欧洲业务贡献的营业收入占比,已高达42%,香港业务则大幅下降至16%。而10年之前的2002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4%和43%。

在李嘉诚“弃亚入欧”的传闻中,2013年3月和黄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发生的工潮,往往被视为一个关键性事件。不过,如果将社会因素视为李嘉诚资产大腾挪背后的主要原因,似乎也偏颇。因为,一直以来,李嘉诚都极度擅长灵活处置和重组集团业务。而过去的20年间,在多元化的思路下,长和系也一直在剥离盈利黯淡的业务,并吸纳富于前景的产业,而欧洲,一直是其布局的重点。

一位投资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长和系近期的加速转移,可能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亚洲和欧洲的资产价格存在套利空间,并且,中国内地的投资回报率较10年前已大幅下滑;二是,考虑到经济活跃度与稳定度,投资海外资产,或许让李超人更有安全感。

长和系“大撤退”


作为亚洲最富有的人,李嘉诚的投资遍布多个民生领域,包括地产、电力、零售、电讯、港口等。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投资的风向标。最新的市场传闻是,未来12至18个月内,李嘉诚有意分拆和黄旗下的屈臣氏,让其在香港主板上市。

作为和黄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屈臣氏在和黄的整个资产净值中占比高达30%,去年在和黄整个盈利贡献中的占比达17%,是和黄系内收入占比最高、盈利占比第三的板块。就屈臣氏去年的盈利表现看,如果它的市盈率达30倍,其市值可达2500亿至3120亿港元。相比之下,和黄当前的市值也仅是3960亿港元。

众所周知,“长和系”是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所构建的企业集团的总称,集团核心为两大上市旗舰——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具体说来,“长江系”分别包括长江实业(0001.HK)、长江基建集团(1038.HK)与长江生命科技(0775.HK);“和记系”则包括和记黄埔(0013.HK)、和记电讯(0215.HK)、和记港陆(0715.HK)和电能实业(0006.HK)。此外,长和系参股的港股公司还有TOM集团(2383.HK)。眼下,长和系上市公司的市值已逼近1万亿元。

不过,这些上市公司近来正频频面临业务分拆或出售潮。今年7月21日,和黄发布公告确认,正对旗下的百家超市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

百佳超市是屈臣氏的全资子公司,在香港、澳门和华南地区拥有店铺总数345间,2012年实现收益总额217亿港元。外媒报道称,百佳超市在香港占据了近40%的市场份额,报价约40亿美元,而有意收购它的买家包括华润、黑石、德州太平洋、日本永旺超市等。

1个月后的8月24日,长江实业计划出售其在上海开发的首个写字楼项目“东方汇经中心”的消息,又在市场传播开来,该项目的报价在60亿元人民币。到了8月29日,上海写字楼项目的传闻还未退热,长和系突然又宣布抛售其在广州的综合购物商场“西城都荟广场”,作价约30亿港元。10月9日,长江实业再度将其在香港的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给置富产业信托。

与出售物业相应的是,李嘉诚放缓了在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投资。据悉,2012年全年,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仅联手在上海拿下了一块总体量14万平方米的住宅用地,今年前8个月内,也仅拿下南京的一幅地块。

除了对地产的看淡,香港的公用事业,同样不被长和系看好。今年9月27日,长和系下属的电能实业也宣布,将以股份合订单位的形式分拆旗下港灯业务,集资40亿至50亿美元。

一位长期跟踪长和系的人士表示,从产业上看,长和系选择“拆分上市”的产业,大都是发展前景趋黯淡者,这些运作成熟、增长平缓,尤其拥有高现金流可以用来派息的业务,是最佳的上市融资工具。此外,业务拆分上市相较于出售较为柔和,长和系“出售”的业务,未来的盈利空间比“拆分”的业务,更加狭窄。

外界预计,一旦百佳、港灯和屈臣氏出售或分拆的计划落实,李嘉诚可以在亚洲地区套现近1500亿港元。届时,长和系在香港余下的全资持有的项目,也仅剩酒店资产、部分零星的商场项目和地产发展项目。

对于长和系频繁“撤退”的迹象,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此前确认,出售或减持资产纯粹是资产负债表课题。据和黄年报,集团于2013年至2015年到期的债务总额达1267亿港元,2015年将是还债的高峰期。随着和黄的债务进入加息周期,李嘉诚希望通过出售或分拆资产为和黄大幅减债。此前,李嘉诚在接受部分香港媒体采访时也提到,面对看不清的世界危机,尤其是美国减少买债后更加难测的投资环境,经营要很小心,集团“一定要全面减负债”。

不过,对于长和系“出售资产是为了减债”的说法,一些投资人却并不认同。

亚欧“此消彼长”


尽管电能实业对外声称,筹备港灯上市纯属商业决策,而非撤资。但在不少投行人士看来,未来回报率的降低,很可能是李嘉诚分拆港灯的原因。据悉,香港政府正在讨论“利润管制协议”,市场预测2018年后,港灯可能会被香港政府调低准许回报率。届时,其回报率可能由当前的10%调低至7%左右,盈利难以大幅增长。

地产投资的回报,同样不甚令人满意。长江实业财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集团实现物业销售收益38亿港元,比2012年上半年实现的60亿港元减少了22亿港元。同样,该集团在2012年实现物业收益100亿港元,低于2011年的112亿港元。

李嘉诚在年报中称,“于内地,政府压抑住宅楼价上涨之措施于2012年继续对市场情绪有不利影响。”此外,和黄去年的年报显示,其地产及酒店类业务中的租金收入,也较2011年下降1%,至38亿港元。

事实上,除了李嘉诚外,今年密集抛售物业的开发商不在少数。以香港地区为例,年初,华人置业主席、富豪刘銮雄高调拆售旗下位置优越的铜锣湾一带的商场和其他各处资产,套现逾70亿港元;鹰君集团则拆售酒店套现100亿港元,南丰集团也以近30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人流密集的旺角全幢商厦。此外,香港最大地产中介——中原集团的创始人施永青,也将自己持有物业的比例大幅降低到30%。

与地产业相比,零售业的回报率,近年来更是一路低迷。百佳超市的毛利仅为2%-3%,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租金与人力成本的上涨、盈利能力的下降,使百佳正逐渐变成一块“鸡肋”。而出售百佳,则可能为李嘉诚带来超过300亿港元的收入。

同样地,尽管屈臣氏去年是和黄系中回报较高的板块,但有分析师指出,零售业务的高增长期已过,屈臣氏未来每年的纯利增长率可能只有个位数。如果将屈臣氏分拆,能使其获得更好的估值。

总体而言,在内地,长和系主力拓展的地产投资,正遭到宏观调控的阻击,而其擅长的公用事业领域,缺乏进入的机会;在香港,经济虽仍在增长,但增速已然放缓,一些行业更是面临饱和,未来的空间有限。以零售和港口业为例,这两个产业近年来受到内外需求不振、人力成本上升与行业竞争加剧等负面影响,要维持高增长,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和黄财报中也不难发现,其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盈利能力,近两年均出现滑坡。

2010年,和黄中国内地业务所贡献的营业额占比12%,贡献的税前利润高达28%。两年后的2012年,中国内地业务所贡献的营业额为11%,税前利润却猛降到了19%。2012年香港业务所贡献的营业额占比,也由2010年的18%回落到16%,其所贡献的税前利润,更是由30%猛降到16%。

另一组信息或许能从侧面印证李嘉诚的选择:近段时间来,多家香港上市公司计划分拆旗下业务独立上市。除了长和系外,新世界有意分拆新世界酒店;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向恒地悉数沽出私人及家族持有的中华煤气,涉资28.84亿港元;嘉里建设亦申请分拆嘉里物流上市。有业务分拆意向的公司,还包括众安房地产、信义玻璃和利福国际。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今年3月,和黄旗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又爆发了严重的工潮,这或许让李嘉诚在香港的投资更趋保守。“香港这种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加剧,是促使李嘉诚出售香港资产的原因之一。”有评论人士称。

实际上,从1991年至今的20多年间,李嘉诚已经历过数次经济环境的大起大落,其中包括亚洲金融危机、SARS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和两年前爆发的欧债危机。其间,长和系虽在某些业务上大幅亏损,整体的盈利能力却未受到严重影响。

数据显示,1991-2011年的20年间,和记黄埔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01%,长江实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48%。这是因为,李嘉诚极度擅长灵活处置和重组集团业务,在多元化的思路下,他善于剥离盈利黯淡的业务,吸纳富于前景的产业;在此基础上,他又十分重视寻求多维度的资金筹集渠道,以保持企业充足的现金储备。此前,长和系曾有过多次将低回报资产出售套现的例子。

再来看看李嘉诚这次出售的部分资产: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的回报率仅为7%,陆家嘴写字楼的租金回报仅约5%,而百佳超市的回报就更低了。从这个角度看,追求稳健收益的李嘉诚选择套现,实属情理之中。

而经过一系列的资产出售,其香港业务占集团盈利的比重,则已由2010年的25%逐步下降至了16%。

20年1500亿入欧


相比于内地与香港经济的疲软,渐渐复苏的欧洲,则正处于“遍地便宜货”的阶段——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经济数据没有继续恶化的迹象。在很多人眼里,此时购买各类拥有两位数稳定回报的公用事业资产,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于是2013年以来,李嘉诚开始加速欧洲投资的力度。长和系先后通过旗下公司收购了爱尔兰O2电讯业务,以及荷兰最大的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此外,新西兰第二大废物管理公司Enviro Waste,也被长和系收入囊中。仅今年上半年,李嘉诚就完成了总计249亿港元的四宗海外收购。

在众多收购目标中,英国的资产格外受到李嘉诚的青睐。早在2010年,李嘉诚旗下集团以91亿美元,从法国电力集团手中购得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一年后,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鉅,又以24亿英镑买下了英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之一Northum brian水务。2012年,李泽鉅继续斥资6.45亿英镑,收购了英国天然气公司威尔士和西部公用公司。

通过一系列收购,李嘉诚父子已经成为英国基础设施资产的最大所有人之一,控制着英国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近7%的供水市场。难怪英国媒体惊呼,李嘉诚父子“几乎买下整个英国”。

对此,李嘉诚曾谈及对英国“情有独钟”的原因。他指出,虽然英国加入了欧盟,但英镑并未加入欧元区,因此货币的汇率比较稳定。

在整个欧洲市场,长和系近几年投入的收购资金,已高达1500亿港元,购买的资产包括基建、电讯、能源等。和黄财报显示,2007年,欧洲业务只贡献了和记黄埔11%的税前利润,但到2012年,欧洲业务已经猛增到34%,其中,英国境内的业务占比高达23%。

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并非一蹴而就,其布局的时间甚至长达20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长和系就收购了英国的移动电话业务和港口业务。

1990年前后,李泽鉅收购了英国“兔子”电讯公司;1994年,和黄又在英国创立了电讯公司Orange,该业务其后拓展到澳大利亚、印度、以色列、泰国等市场。2000年,Orange被和黄以千亿港元的天价出售给德国电讯巨头曼内斯曼。

当然,在投资欧洲的初期,欧洲业务对和黄的盈利贡献并不大,因此这部分收入未能引起外界过多注意。到2002年,欧洲业务的收入占比约为14%,盈利占比约为11%,而当时的香港地区,上述两者的比例是43%及36%。

不过,随着香港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2003年伊拉克战争令欧洲的资产价格下跌,和黄开始加快收购欧洲资产的步伐。公司先后在英国、意大利及瑞典等地区发展电讯业务,2003年时,和黄在欧洲地区的收入占比升至28%,比前一年上升了一倍。

其后,欧洲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到2007年时,欧洲地区的收入占比已达44%。就在同一年,李嘉诚将旗下的印度电信资产卖给沃达丰,进账90亿美元。然而,在长和系版图中的越来越重要的欧洲业务,其盈利能力却始终不及香港。尤其是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资产的赚钱能力更为疲弱。

长和系在欧洲多年的耕耘,似乎并没有等来大丰收。毕竟,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有得也有失。将Orange卖给曼内斯曼、将印度电信资产卖给沃达丰,可以看作其投资欧洲过程中的两大亮点,但早年挺进3G业务则成了他事业上的一个败笔。这项投资直到2011年才结束近10年的亏损,实现盈利。

但眼下,李嘉诚“抄底”欧洲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就在去年,和黄又分别斥资9亿欧元、1.25亿美元买回了奥地利和以色列的Orange。而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李嘉诚在欧洲播下的种子也逐渐结出果实。2012年,欧洲地区的盈利贡献增至34%,远高于香港。今年,和黄在欧洲的基础设施、电信和零售业务的营业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如此势头,与香港市场的缓慢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于李嘉诚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商业逻辑,但坊间有关他的“撤资”传闻,依然甚嚣尘上。而这,并非没有缘由。

尽管,李嘉诚9月在香港表示,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绝不会将注册地迁往别处,相信多年后仍会屹立于香港。但2013年年初,他也曾在长和系业绩发布会后表示,其多年前就发觉,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妒忌或其他原因(对他)不太高兴,“虽然我做了好多对香港有益的事,但每多做一样,就会有人认为多一样生意是李嘉诚的,我不想这样”。

“那时我便决定,香港的业务会一直发展,如有不喜欢或反对的声音,便往外多作投资。”李嘉诚当时说。


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宣布放弃出售百佳超市

由于潜在买家出价不理想,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宣布放弃出售百佳超市。

  公开资料显示,百佳为香港第二大连锁超市,市场占有率达33.1%,270家门店位于香港,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只有56家。百佳大股东和记黄埔(专题阅读)的年报显示,2012年百佳超市毛利率不到3%,尚不及内地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由于超市业务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成本以及租金成本,而长江实业在香港的地产业务逐步式微,在超市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下,百佳超市这个资产收益率较低的现金奶牛,对李嘉诚来说已然成为鸡肋。

  市场原本预计,和记黄埔将以30亿美元到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百佳超市,这项超市业务在香港、内地和澳门总共运营着345家连锁店,潜在竞标者包括很多知名零售商,如国有公司华润万家、日本的永旺集团(Aeon)和澳大利亚的沃尔沃斯(Woolworths)等。

  但和记黄埔在周五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称,在与作为交易顾问的高盛集团和美银美林进行了初步的战略性审查以后,该公司已决定不出售这项业务。文件表示:“公司已经决定不寻求对旗下百佳超市业务进行不公开出售交易,将继续实施一项加快后的增长战略,将重点放在中国大陆市场上。”

作者:狼协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中国新闻:中国人赴美生子调查 投资回报率比抢银行还高(转帖) 风情茶馆 2010-8-31 周二, 19:16
[新闻]李嘉诚只卖不买有重大暗示:他总能预见楼市危机(图) 海归商务 2014-4-23 周三, 20:46
[新闻]李嘉诚投资比特币支付公司 海归商务 2014-1-05 周日, 09:43
[新闻]李嘉诚弃中港投欧洲 海归商务 2013-9-06 周五, 21:12
[新闻]李嘉诚伙四大机构投资网上电视服务商Joost 海归主坛 2007-5-15 周二, 12:42
[新闻]解读李嘉诚“东退西进”:或预见中国地产泡沫破裂风险 海归商务 2013-10-13 周日, 17:04
[转帖]对李嘉诚的采访 (旧闻) 海归论坛 2006-2-26 周日, 07:51
罗天昊:别让李嘉诚跑了 海归商务 2015-9-16 周三, 22:36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狼协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