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祝贺2016.1.18网络空间国家主权论坛在国科大召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祝贺2016.1.18网络空间国家主权论坛在国科大召开   
中华智慧学会




头衔: 海归上校

头衔: 海归上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9/07/26
文章: 255

海归分: 84149





文章标题: 祝贺2016.1.18网络空间国家主权论坛在国科大召开 (4458 reads)      时间: 2016-1-19 周二, 12:07   

作者:中华智慧学会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国 际 智 慧 学 会

国际智慧学会未来网络信息中心 文件总编号IWS-G16001 2016年1月18日


祝贺2016.1.18网络空间国家主权论坛在国科大召开



国际智慧学会未来网络信息中心(HK-FNIC)简讯



美国因特网元老痛批IPv6耽误世人20年



美国因特网元老痛批IPv6耽误世人20年 - 张庆松博士创建的博客 - 国际智慧学会创新智慧研究会的博客



一,前言

2004年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公布自主创新的新一代网络体系核心技术IPv9研发成功后,中国国内一批因引进国外因特网技术而成名,把持网络话语权,并以 继续推动下一代因特网(IPv6)的引进为己任的权威专家们组织力量对IPv9大肆挞伐并全力封杀。在此过程中,这些专家还取得国外所谓“因特网之父”们的配合,欺负世人不明真相,公然污蔑IPv9是愚人节笑话。从而给IPv9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与此同时,这些专家大肆鼓吹IPv6,将其说成中国网络领先世界、带动科技创新、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希望,企图使其成为国内新一代网络的唯一选择。

然而,真金不怕火炼,骗局早迟会被揭穿的。IPv9通过八年的国际交流,成功使得其核心技术构想获得国际标准组织的承认和接纳,有望成为未来网络国际标 准的核心要素。而IPv6则已经在国际上身败名裂,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际标准组织的批判,被排斥在未来网络标准之外。2015年完成的中国科学院 报告也明确指出,IPv6对中国网络安全威胁巨大。

为了彻底揭露IPv6的缺陷和隐患,国际智慧学会未来网络信息中心将在2016年继续组织对IPv6的研究和批判。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批海内外历史学 家,专门收集IPv6批判历史资料。本文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但同时也是美国因特网元老对IPv6的批判,这位元老还对IPv9当年被美国IETF扼杀而 深表惋惜。

我们希望,这些文章会使中国大众从另一个侧面了解IPv6和IPv9之争的真相。这些真相长期以来被掩盖,现在是消除迷雾,水落石出的时候了。

二,背景

自1995年美国IETF确立IPv6为“下一代因特网协议”(Next Generation IP Protocol,IPng)以来,20年已经过去了。纵观全球,IPv6在全球部署非常缓慢,除了少数人口众多,第一代因特网IPv4地址供不应求而万 般无奈上马IPv6的国家之外,绝大多数国家视IPv6为鸡肋。据很多实际管理网络设施的专家们反映,由于IPv6没有什么应用,即使装上了设备,也基本 是当摆设。

一位因特网元老级专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约翰戴先生(JohnDay)在访谈中指出,IPv6是一条错误的技术路线,其设计目标主要以解决地址短缺这个 问题,却忽略了因特网架构方面的致命缺陷。以至于20年来,因特网工程师们把焦点放在如何推动IPv6上,却没有花精力研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因特网的核心 隐患。所以,IPv6误导了世人,整整浪费了20年的宝贵时光。

约翰戴教授对IPv6直言不讳的批判,可以说是振聋发聩,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智慧学会未来网络信息中心组织力量,对约翰戴教授的一篇访谈中关于IPv6的部门进行了摘要翻译,供研究者和决策者们参考。

三,约翰戴教授的资历

约翰戴先生是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历史学家,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在网络协议开发方面的杰出贡献。下面是其英文简历中的描述:



John Day has been involved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f computer networks since 1970 when he wa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transportand upper layer protocols for the ARPANet as well as the Internet. Mr. Day has developed and designed protocolsfor everything from the data link layer to the application layer.



Mr. Day has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researchon distributed databases developing one of two fundamental algorithms in theupdating of multiple copies. He also did work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supercomputers and was a member of a team in writing 3 operating systems. Mr. Day was in charge of the development ofthe OSI Reference Model, Naming and Addressing and upper layer architecture andis currently a member of the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s Name SpaceResearch Group. He has been a majorcontribut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working inthe area since 1984 defining the fundamental architecture currently prevalentand designing high performance implementations, and fielded a network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id-80’s that was 10 years ahead of comparable systems. Mr. Day was also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of the Utilities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for electric, gas, and waterutilities; and in the design and deployment of field trials for variousutilities, which included wireless subsystems. Developed plans for building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SPs) in various parts of Europe, the Americas, andthe Middle East, including all from initial business case development andfunding to backbone design, service definition, deployment of infrastructure,and ISP operations. Recently Mr. Day hasbeen turning his attention to radically new network architectures that scaleindefinitely.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Member ofthe ARPANet Network Working Group (1973-76) responsible for upper layerprotocols.

Memberof the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ask Force (1976) thatdeveloped library protocols that are still in use today.

Instrumentalin the work on the Formal Description of Protocols:

Chair of theIFIP WG6.1 subgroup (1977-80)

Rapporteurfor Formal Description Techniques in ISO TC97/SC21/WG1 (1978-82).

Rapporteurand editor for OSI Reference Model and OSI Naming and Addressing working groups(1982-96).

Editor, ISO8650rev, Application Control Service Element, 1988 – 1996.

Head of USDelegation, ISO JTC1/SC21/WG1, 1980 – 1992.

Editor,Revision of ISO 13239-1999, HDLC, 1995-1999.

Chaired USstandards body responsible for national contributions to international OSIarchitecture, formal description, and conformance standards activities.

Member ofthe Task Force on Research Networking of the Federal Coordinating Council on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commending directions for researchnetworking for the 1990+ timeframe.

Member, NameSpace Research Group of the IRTF charged with solving fundamental problems withthe addressing structure of the Internet.

Member,National Task Force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76-78, developingthe pre-cursor to Z39.

AdvisoryCurator, Jay A. Levenson, ed., Encompassing the Globe: Portugal and the Worldi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4 Jun – 16 Sep 2007.

简而言之,戴教授的网络资历是非常资深的,他是美国因特网前身ARPANET的创始元老之一(据说美国发放的第一批11个因特网电子邮件地址中有一个就是他的),他还是ISO的OSI架构的起草人之一。他还是IETF的RFC 520,RFC 728,RFC 731和RFC732的主要贡献者。因此,戴教授属于名副其实的因特网元老之一。

四,摘译

2010年10月,明尼苏达大学信息技术历史研究所和查尔斯-芭芘基学院(Charles Babbage Institute)公布了一份口述历史文件(OH422)。这份文件是对约翰戴教授的访谈,主要分两个内容,前半部分是他的读书经历,后半部分是他在开 发ISO的OSI架构协议等网络协议标准开发方面的经历。我们摘要翻译访谈中关于IPv6和IPv9的相关内容。

1,关于架构的重要性:戴教授:“根据我的研发结果,如果一个网络的架构设计很合理,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全球唯一】地址”。

2,关于因特网结构性缺陷。戴教授:路由表规模越来越大,成为网络的沉重负担,这个问题几乎要使人们疯狂。这个问题早在1992年就被提出来,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如果1992年的【IPv9方案】CLNP被采纳,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此段为编译)。

3,IPv6批判:戴教授:“IPv6 根本就是一个对时间的完全和过度的浪费。这有两个理由。第一,不需要IPv6的所谓全球唯一地址,第二,早在1992年我们就有了【对现存问题的】正确答 案,可是没有被采纳。如果在1992年就采用CLNP方案【译者注:CNLP是ISO的标准,是1992年IPv9方案的核心内容】,现在我们谈的这些问 题也就不会存在了,我们就已经解决这些问题并继续前进了。我们也就不会需要考虑我现在所说的这些激烈的变革了。”

4,对新网络体系开发者的忠告。戴教授:ISO的OSI架构的失败是一个教训。反动派(Old Guards)的阻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接受这个教训。当你开发一个新体系的时候,不要邀请那些反动派参加你们的工作。也许你们希望表现出理 性,表现善意。不必!不可!因为那样他们将会将项目稀释到死,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利益包袱而会努力维持现状。把他们拉下马。这是唯一的出路。

五,参考资料

约翰戴教授对IPv6的批判可以在他的专著”Patterns ofNetwork Architecture:A Return to the Fundamentals”(PrenticeHall, 2008)中看到更详细的论述。

戴教授的简历可参见: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Day_%28computer_scientist%29



国际智慧学会未来网络信息中心(香港)
2016年1月18日

(签章)

联系:[email protected]

作者:中华智慧学会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一场捍卫中国网络空间资源主权的保卫战 海归茶馆 2013-9-08 周日, 00:04
一场捍卫中国网络空间资源主权的保卫战 海归主坛 2013-9-08 周日, 00:03
论维护中国未来网络空间主权的战略方针与技术保障(研究提纲) 海归茶馆 2016-8-31 周三, 17:16
网络权威怎可一再误导国家和公众: 对邬贺铨先生网络安全观的质疑 众议院 2014-5-31 周六, 18:03
网络权威怎可一再误导国家和公众: 对邬贺铨先生网络安全观的质疑 海归主坛 2014-5-30 周五, 17:52
网络权威怎可一再误导国家和公众: 对邬贺铨先生网络安全观的质疑 海归酒吧 2014-5-30 周五, 17:19
网络权威怎可一再误导国家和公众: 对邬贺铨先生网络安全观的质疑 海归商务 2014-5-30 周五, 17:18
[转帖]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中国航空安全:从差生到表率 / 记得不久前有... 海归主坛 2007-10-11 周四, 08:5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中华智慧学会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