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了解国内赶上时髦系列:小资、布波、哈法族:夹光带电的时尚生活(转贴)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了解国内赶上时髦系列:小资、布波、哈法族:夹光带电的时尚生活(转贴)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了解国内赶上时髦系列:小资、布波、哈法族:夹光带电的时尚生活(转贴) (1626 reads)      时间: 2004-6-04 周五, 23:04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小资、布波、哈法族:夹光带电的时尚生活

○ 何红燕

数十年前的中国人,发誓要做霓虹灯下的哨兵,抵御资产阶级的歪风邪气———而如今,霓虹灯已成为城市的不可或缺之物,照耀着星级饭店、海鲜酒楼、豪华娱乐城、超级市场以及异军突起的各色酒吧。中国人的夜生活,中国人的梦境,变为彩色而且多频道。小资、布波、哈法族……一个个时尚生活“品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被普遍关注,让我们渐渐地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变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文明了。


高于现实法则的浪漫情趣———小资


在现代都市的大熔炉里,人生活于各自的阶层:富人阶层、中资阶层、小资阶层、工薪阶层、城市下层。然而,无比奇妙的是,金钱和收入远远不能决定人的情调和品味。“小资”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态,一个标准。只要你愿意,月薪3000或30000都可以“小资”。因为,在这种情调和品味中,渗透了对生活和生命的一种感悟和理解。作为这种感悟和理解,它是高于现实法则的一种浪漫意绪。


其实,“小资”生存已久,繁衍已久。早在18、19世纪的巴黎和伦敦,在维也纳甚至圣彼得堡,西方的小资就已在展现着“小资”阶层或阶级的自我了。而在 20世纪的初期和中期,西方的小资是最不安分的一群,他们的激情与冲动,他们的爱情与原欲,他们的冒险与造反,他们的迷惘与标新立异,曾经倾倒了无数的人。在中国,“小资”藏身于城市这个文明且柔软的胃中,也获得了生机与活力。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代,在改革开放的80、90年代,在21世纪初期,“小资”的身影都相继浮现,于中国人的历史中上演着并不仅仅属于他们的悲剧与喜剧,或感伤,或谐谑,或闲适。


从词源上看,小资在中国向来是一个具有形态划分标准的词汇,这个历史的词汇总是打上阶级的烙印,但这一词汇一经21世纪大众媒体的关注,其阶级色彩逐渐被淡化,文化意义突显,成为一种生活情状和姿态的描述。尤其从2000年开始的爆炒到2002年的封杀,其间滋味颇值得回味。


20世纪30年代前后:文学作品与小资形象———


关键词:意志软弱、风花雪月、崇洋、落后


代表人物:林语堂、林道静、银环


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需要的是鲁迅式针砭时弊的风骨,林语堂类“生活艺术”的作家当然只能屈居边缘,被斥为“小资文学”的典型。稍后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和《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银环,则都是被文学作品塑造为脱离小资产阶级出身,成长为革命者的典型。此时的小资定义是阶级意义上的,他们的共性是大都受过欧风美雨的熏陶,意志软弱却熟知风花雪月,为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不容。


20世纪60、70年代:革命的对象———


关键词:反动、政治倾向错误


典型口号:“打倒走资派”


1967年6月25日《人民日报》转载《文汇报》文章《无产阶级革命性与小资产阶级摇摆性》,“编者按”说:“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人,在政治倾向上,往往表现出左右摇摆、好走极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的弱点,他们热衷于极‘左’的词句和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表现出极端的狂热性和自发的盲目性。”还第一次传达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必须善于把我们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当时最权威的媒体的态度,此后全国媒体开始对小资狂轰滥炸。


以上时期的小资概念还是在意识形态范畴以内,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小资”这一词汇的意义也同前大相径庭。


2000年~2001年:一种新兴的生活姿态———


关键词:红酒、星巴克、哈根达斯、宜家、石器时代、西方后现代哲学;格瓦拉、张爱玲、王家卫、杜拉斯、斯皮尔伯格;《挪威的森林》《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燃情岁月》《大话西游》《云上的日子》;原声音乐、史努比漫画、话剧或舞台剧;资生堂、SK-2、运动香水、“轻薄”电脑、新款手机、非正版PC软件、分期付款的小单元商品房、较便宜的国产小汽车;行走、网球、自驾、旅游、裸睡、泡吧、八人晚餐、“像风一样自由”的生活……


典型口号:“格调!格调!格调!”


这时候的小资应该是这样的:“小资的日常生活充满仪式感,或者用批评者的话说是‘戏剧化’。被称为小资的人,对待事物无论大小都力求精致,吃有吃样,穿有穿样,那个说着最标准的普通话(不排除偶尔说几句英语、法语)、摆着最得体坐姿、看着最时髦杂志的人,按照社会阶层划分,一定是属于小资的(《小资女人》 ———华文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001年《现代交际》第9期《“格调”的小资》:“今天,小资开始流行起来了。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带有许多灰色的色彩,它指的是生活方式、情趣爱好上有着一些相同特点的特定人群,但其含义和范围有不少不确定的东西。”……


媒体站出来宣告小资的新生,先是正名,然后又在吃穿住行等各方面整合了小资的形象,将小资定义为:“是一种企图脱俗的生活方式”,契合了大部分中国人转型时期复苏的享乐意识。一时间大街小巷的书摊上雨后春笋般冒出一系列“小资宝典”,以《小资格调》《小资女人》等为代表,包括2002年很火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也应归入其中。这一年甚至被称为“小资年”,如火如荼的“小资热”养活了大批媒体和出版商。


小资的必要条件就是生活的有钱、有闲、有趣。有钱是经济基础,多少随意;有闲是从事小资活动的要素,不知道享受生活的态度一向为小资所鄙夷;而有趣是小资精神活动的核心,用小资的语言来说,就是“格调”和“品味”,小资为了自己的品味是可以赴汤蹈火的。于是,一窝蜂地买坊间新书,一窝蜂地买Enya、 Celion、Dion、神秘花园的新唱片,一窝蜂地看新排演的小剧场话剧……小资们喜爱的名字出没于各大网站的文化频道和一些颇有影响力的报纸副刊,作为都市时尚的强力推动者和热烈追随者的小资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造神,幻想他们的偶像有朝一日成为经典。


2002年~2003年:被质疑、被否定、被封杀———


关键词:虚伪、矫情、传染病、媚俗、Bye—bye……


典型口号:“小资打假”


2001年9月30日《中国青年报》载《小资:这两个字好辛苦》、2002年7月23日《南方都市报》载《小资话题:不严肃话题》、2002年11月19 日《北京晚报》载《读到之处:因为小资所以小器》……2001年末开始,媒体的态度在逐渐转变,小资似乎已经满足不了喜新厌旧的传媒的胃口,对小资的封杀也由此开始。大体步骤是这样的:引发对小资生活方式的怀疑———否定小资———推出新的阶层以代替小资———炒作新阶层。2002年12月19日《三联生活周刊》载《文坛2002:平庸中转场》虽是介绍新的文学作品,却生动地描述出了小资的窘状。《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级的崛起》《第三种生活》等新“宝典”的出现宣告了小资的平庸转场,而“金领”、“BOBOS”、“TF一族”等成为新宠。


BOBOS:稀缺的中国标本


不难发现,在你的周围悄然出现的BOBO一族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勤奋工作,致力追求事业成就,但也重视心灵提升;他们喜欢开心享乐,却要求绝对的健康安全;他们每天工作在大都市的高级写字楼中,但一到假期就会出现在乡间森林;他们不排斥到世界名牌专卖店疯狂SHOPPING,但在城中跳蚤市场寻宝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BOBOS(亦称布波族),即布尔乔亚(Bourgeois)和波希米亚(Bohemia)的结合体,指的是游离于循规蹈矩的布尔乔亚阶层和具有自由意志的波西米亚世界之间的一群高学历精英分子。一方面,他们是布尔乔亚,代表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他们要做到:节俭、诚实、秩序、准时、节制、谨慎、勤勉、毅力、自制、贞洁、镇静和谦虚。另一方面,他们还是波西米亚,注重享受和生活品质,却非物质主义者,他们不招摇,也不盲目消费,他们鄙视过去旧的商品价值标准,崇尚简朴、手工、机能、自然特质等。在学历成倍增值的信息时代,他们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努力,跻身于社会的主流。BOBOS中的大部分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或者有智慧、美丽,或者有能力、富有,或者有学位、有地位,或者有事业、有爱情,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令人艳羡的一群;但他们又不是传统中的绅士和淑女,因为在属于自己的空间,BOBOS渴望摆脱一切世俗的束缚,做能够引领潮流的人。


实在的是里子,高雅的是外表———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又走在城市前端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刷新了曾风靡一时的“小资”。


BOBOS的宣言


1.崇尚自由。BOBOS生活在大都市中,工作在办公室,长年累月下来,压力很大,特别希望能有个时间释放自己。他们珍惜每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渴望每一个自主抉择的机会。但是,BOBOS的自由不是绝对自由,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聪明的BOBOS会发挥自己的才智,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2.寻求反叛。BOBOS的反叛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他们也许低龄,但相对成年人的世故,他们的思维方式会更直接大胆,观察问题的角度会更独特。做一个无厘头的“BOBO”不仅可以将有些不够档次的“时尚生活方式”打上“一切合理化”的印记,而且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类似以次充好的做法必将会形成另一类更具创造力的文化现象,我们将以不够丰满的物质生活,供养着无比充分的精神生活。


3.惟“物”主义。在经济能力可负担的范围内,BOBO男女有非常重视物质的“质感”。他们所拥有的物质,不是最贵的,但是最有品味的。虽然“能力范围内”是大前提,但是稍微盲目的潮流追随者则会把重点放在挥霍的潇洒上。


4.亲近自然。BOBOS的假期,与大自然中旅行是分不开的。也许有一段时间不见他们的踪影,可过不了多久,他们便会自己走出来,带给朋友或家人一些旅途中难忘的故事。


5.挑战极限。BOBOS的成年仪式是独自征服一项挑战,可以是蹦极,也可以是攀岩。他们和你我一样,都是血肉之躯,一样会害怕,但是他们能够克服。


等到大功告成之时,可能并没有人会对他们喝彩,然而,他们绝不会沮丧———因为成功就是最大的喜悦。


BOBOS的时尚细节


衣:


不论是纽约、巴黎,还是东京、伦敦,满目皆是BO?鄄BOS的最爱。因为BOBOS热爱强调机能性的新时代人造纤维,所以曾被视为没品味的人造纤维再度回到衣的主流。当然,他们在千百种字尾有tex的纤维中选择Goretex或Abletex之前,也必先搞清楚其功能、特性,甚至制造加工过程以满足其对专业知识的渴求。


延续其嬉皮士前辈们的衣着装扮,伴着波西米亚狂想曲,以纤瘦的身躯罩着宽大的古摩洛哥或土耳其式外套;绿松石、珍珠贝、蓝色黄玉、帕米尔或中国青藏高原色彩炽烈的首饰燃烧着流浪者的欲望;松松垮垮的薄棉外套,绣上花朵、蝴蝶,散发出草根的清香。


食:


BOBOS喜欢手工面包。在饮食方面,他们选择有机食品,对粗糙、原始质感食物的热爱远胜过精制的加工食品。他们偏爱自然清新又带神秘元素的香气,新鲜草药的味道、潮湿苔藓的味道,都能触动体内最纤弱的细胞。


住:


BOBOS不介意花费巨额金钱。但和追求奢侈品的暴发户不同,他们只选择购买那些有“专业品质”的必需品。他们家中喜欢摆设拙朴的手工艺品、仿古家具,处处都反映重视旧传统的精神价值。BOBOS喜欢在小细节上力行完美主义,他们欣赏原始质地的物品,认为粗糙意味着真实和美感。因此,来自偏远地区,散发着浓郁远古气息的物品就成了他们四处搜寻的宝贝。


行:


跑步、锻炼身体取代了吸烟(如果实在要吸也可以,但打火机至少要是ZIPPO的;偶尔用木条点点雪茄或许也是一个极佳的办法。而且要为看中的这个打火机专程到意大利的老式皮具店定做一个手工的皮套,所用的皮子一定是从几百张皮子里挑选出的最好的那一张的最好的某一部分),Espresso咖啡代替烈酒,多用途的运动旅行车种取代“最新流行款式”轿车。热衷看起来充满苦难的假期旅游,例如穿越冰河、沙漠徒步或到蚊虫肆虐的热带雨林,可以藉此提升心灵和知识。闲暇时还要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或讨论有关环境恶化、厄尔尼诺现象,生平最可恨的一件事是:谁往河里扔了一支烟头?


BOBOS的精神天堂


很多时候,BOBOS出门会不穿丝袜,会不扣衣领,书桌会很乱,厨房会一团糟,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会相当自我节制。他们从来不会穿正统的套装和西装进出哈根达斯,即使回家换便装来回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也在所不惜;他们平时的生活可能被安排得一塌糊涂,更多的是随心所欲地生活。但是如果你和他约好86天后在某购物广场的第四层的第二个购物区见面,他是绝对不会忘记的,而且到时还会提前20分钟到达约会地点。


正像《天堂里的布波人》的作者戴维·布鲁克斯所指出的那样:在今天的消失了边界的社会文化中,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人搅和在了一起。你会万分惊讶于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风格的态度,更会惊讶于这些新一代精英如何把60年代反传统的精神和80年代“成功人士”的成就感捆在一起。他们享受文明带来的便利,却更加热爱古朴的自然,晚上在酒吧里狂欢,白天却谨慎而专业地在个人工作间中努力着。在信息普及、科技发达的21世纪初期,知识已晋升为有价资产,创意也走向商品化。BOBOS,这些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味、注重心灵成长的精英分子毕生为新的创意、新的想法和新的思维方式而活,他们不时兴文诌诌的语句,但对E时代的说话方式却充满了兴趣。要寻找BOBO一族,请到IT、广告、娱乐界这些创意飞溅的圈子里找。


尽管BOBOS一直追求自由和快乐、不受约束的生活,但是一旦寻找到最爱,他们还是会变成称职的家庭主妇或者负责爱家的好男人。


(以上部分参考书目:《小资情调》,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2月版;《小资女人》华文出版社2002年7月版;《BOBOS的7声惊叹》,21世纪出版社2003年5月版;《BOBOS: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10月版。)


现在流行“哈法族”


中产阶级的时髦外套


青涩年代的新人类是“哈日族”、“哈韩族”;接下来是沉迷于爵士乐、好莱坞大片、星巴克咖啡以及Levi’s牛仔裤的“哈美族”;但是,当一个人的品位、见识以及财富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你的目光可能就会转向欧洲,具体的位置就是法国。比如你开始喜欢喝法国红酒,看法国电影;你迷恋夏奈尔的香水、路易·威登的手袋、克里斯汀·迪奥的时装;你向往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枫丹白露的阳光,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并且渴望去左岸的咖啡馆喝一杯咖啡,去香榭丽舍大街买一瓶香水,去卢浮宫看一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的报道说:“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大城市里迅速扩大。他们中多数人都喜欢采用法国式的生活方式、生活艺术、室内装饰乃至发型。这种趋势在以前的‘东方巴黎’上海表现得最为明显。”


事实上,在北京、广州等城市,这种趋势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欧陆经典”小区,巍然耸立着法国文学大师雨果、梅里美、罗曼·罗兰的巨型雕像,并与法国宗教圣地维兹莱市结为友好社区,力图把法兰西的人文气息引进社区;广州华景新城的“翠安侬苑”小区也是贩卖法国概念,大胆从凡尔赛宫汲取营销灵感,试图把路易十四的离宫“大翠安侬”、“小翠安侬”搬到21世纪的广州。


法语是“时尚语文”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说:“英语是全球经济的语文。”


如果说英语是全球的“经济语文”,那么,法语则是全球的“时尚语文”———在餐饮、时装、化妆品等领域,许多时尚名词、时尚概念、时尚规则都是以法文定义的,甚至就连日本生产的化妆品,标签是法语,品牌也是法语。而且,你喜欢看法国电影,不懂法语行吗?


所以,来自北京方面的报道说:最近,坐在太平洋百货二楼欢奇餐厅用餐时,耳边萦绕的不是蓝调音乐,也不是摇滚,而是略带忧伤的法语抒情歌曲。也许在座的没有几个人会法语,但是却都听得如痴如醉。而法语也早已开始替代英语成了京城白领争先恐后学习的语言。见面说声“bonjour”,告别时说声 “aurevoir”,许多白领都愿意在轻松的场合里偶尔显露一下自己的法语。


据报道,在北京的“法语联盟”培训中心,500学时的学费高达10000元,但报名学习的“哈法族”络绎不绝。


左岸情结


今天,几乎每个中国的大城市现在都有一个以“左岸”命名的公共场所,比如“左岸酒吧”、“左岸书店”、“左岸咖啡馆”、“左岸西餐厅”、“左岸工社写字楼”……塞纳河左岸的咖啡味道,正弥漫在中国中产阶级聚集的每一个角落。


从巴黎的第一家咖啡馆———普洛各普咖啡馆———在1686年落脚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大街以来,左岸地区逐渐形成一个咖啡馆林立的文化圣地,吸引大批诗人、作家、画家、哲学家曾在这里思考、阅读、讨论、写作。若干年前,左岸的咖啡馆大致是这样的情景:圆顶咖啡馆(La Coupole)是属于“野兽派”的,力普咖啡馆(Lipp)聚集着“迷惘的一代”,普各伯咖啡馆(Procope Café)成为“莎士比亚书屋”作者们的校对室,海明威坐在丁香园咖啡馆(Closerie des Lilas)一个靠窗户的位置构思他的《太阳照样升起》,毕加索在双偶咖啡馆(Deux Magots)与朵拉·玛尔小姐一见钟情,萨特和西蒙·波伏娃在花神咖啡馆(Flore)讨论“存在与虚无”……


海明威曾经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以后不管你到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在这场流动的艺术盛宴上,诞生了星光灿烂的立体派、野兽派、印象派、抽象主义和达达主义等画派,形成了世界文学史上以海明威、菲茨杰拉尔德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滋养了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加缪、萨特。在毕加索的《阿维尼翁的少女》里,在马第斯的《持郁金香的年轻女孩》里,在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里,在亨利 ·米勒的《北回归线》里,在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里,在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里,在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里,都弥漫着左岸的咖啡浓香。


据说,在今天的左岸,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萨特坐过的椅子上、加缪写作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有人曾经描述道:“要是你要一杯咖啡,侍者给你端来的,还是一样的杯子,一样的味道,只是价钱不一样了……”
巴黎人说:“过去的人们在咖啡馆谈艺术,现在的人们是在咖啡馆谈咖啡。”———不知在北京或者上海的“左岸”,人们在咖啡馆谈什么?


全世界都有“哈法族”


法国是全世界的时尚发源地,也是全世界的时尚顶峰,所以全世界都有“哈法族”。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2001年2月在接受《费加罗报》采访时称:“许多国家过去喜欢、现在仍然喜欢法国,喜欢法国的遗产、法国的思想和法国的文化。”
有关统计表明:法国的香水、时装、珠宝、箱包等时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年产值高达110亿欧元以上,与法国航空航天工业的总产值相当!而且,时尚产业总量的81%销往法国以外的地方,是法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资源。


在纽约,《纽约客》杂志专门开设有“巴黎通讯”专栏,该专栏签约作家亚当·戈普尼克在他结集出版的《通往月亮的巴黎》里,这样评价巴黎的魅力:“具有世界最美好,但最寻常的文明:咖啡馆、小餐厅、公园、托盘上的柠檬、林荫大道点缀了树叶阴影的灯光……”


在“哈法族”看来,法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高下,也许就像波尔多红酒之于可口可乐、肥鹅肝之于汉堡包、YSL晚礼服之于Levi′s牛仔裤、朱丽叶·比诺什之于詹妮弗·洛佩兹……


在东京,不但有满足“哈法族”阅读原版法文书籍雅好的专业法文书店———“欧名社”和“法兰西图书社”,而且还有一家双叟咖啡馆,并且也设立鼓励青年作家的“双叟文学奖”。“双叟文学奖”据说是起源于1933年,当时经常泡在这家咖啡馆的一些作家和教授不服“龚古尔文学奖”,他们决定每人拿出100法郎,凑成1300法郎的奖励基金,创立了一个“双叟文学奖”,用来发掘和扶持文学新人。


全世界最著名的“哈法族”应该数英国人彼得·梅尔。若干年前,作为麦迪逊大道的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彼得·梅尔厌倦了写字楼的繁忙与浮华,携太太来到普罗旺斯山谷的一个小镇,买了一幢历经200年沧桑的老房子,开始了他们的“山居岁月”。在彼得·梅尔笔下,这个地方“夏天,悠缓炎热而愉快;冬天,悠缓寒冷而愉快”。彼得·梅尔自得其乐地打理着自己的葡萄园,和采松露的农夫交上了朋友,和酒农一起分享酿造葡萄酒的快乐,并且写出了《山居岁月———普罗旺斯的一年》《恋恋山城———永远的普罗旺斯》《一只狗的生活意见》《有关品味》《追踪塞尚》《吃透法兰西》等著作,津津乐道于法国的松露、奶酪、肥鹅肝、鱼子酱、橄榄油、香槟酒……

作者:安普若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了解国内赶上时髦系列:江湖大盗5分20秒内偷走28万元顶级钻戒(转贴) 海归茶馆 2004-6-06 周日, 16:37
国内新闻:网店实名制首日:工商执法方式“极原始”(转帖) 海归主坛 2010-7-04 周日, 06:20
[友情转帖]海归与国内MBA精英2009年年末联谊聚会,上海,淮海中路90... 海归主坛 2009-12-08 周二, 12:27
国内新闻:大摩中国地产行贿路线图:违规早已不是第一次(转帖) 海归主坛 2009-3-07 周六, 21:46
国内吃喝玩乐系列:【漂亮照片】中产人士10个最佳旅游目的地(转帖) 海归茶馆 2008-4-08 周二, 02:34
蓝海归们,将来养老一定要回国来。看看国内的老人的性福生活(转的) 海归酒吧 2008-3-29 周六, 08:32
风电系列: 发改委规范国内风力发电 风电上网电价细则将出(转贴) 海归论坛 2007-3-27 周二, 02:51
知名国内公司委托招聘:供应商管理总监(北京) 海归职场 2006-10-26 周四, 15:4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