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陆文夫:美食家(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陆文夫:美食家(三)   
luoyalong





头衔: 海归上尉


加入时间: 2005/05/27
文章: 41
来自: beijing
海归分: 8377





文章标题: 陆文夫:美食家(三) (1004 reads)      时间: 2005-8-09 周二, 21:47   

作者:luoyalong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鸣鼓而攻
这一下朱自冶可就走投无路了!尽管我们的经验很难推开,许多名菜馆都是敷衍了事,弄几只大众菜放在橱窗里装装门面。可是风气一开,那苏州名菜便走了味,菜名不改,价钱不变,制作却不如从前那么精细。朱自冶有一张什么样的嘴啊,他能辨别出味差的千分之几哩!一吃便摇头,便皱眉,便向人家提意见。朱自冶看错皇历了,这时候再也没有人把他当作朱经理,资本家三个字也不是那么好听的。有钱又怎么样,不许收小费,你爱吃便进来,嫌丑请出去,反正营业额的大小和工资没有关系。如果依了你朱自冶的话,还要落得个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臭名气!
朱自冶怎么受得了呀,他每吃一顿便是一阵懊丧,一阵痛苦,一阵阵地胃里难受。每天都觉得没有吃饱,没有喝够,看到酒菜却又反胃。他精神不振,毫无乐趣,整天在大街上转来转去,时常买些糕点装在草包里,又觉得糕点也不如从前,放在房间里都发了霉,被我的妈妈扫进垃圾堆。那个很有气派的小肚子又渐渐地瘪了下去。
有一天晚上,朱自冶居然推门而入,醉醺醺地站在我的面前:“高小庭,我……反对你!”资产阶级开始反扑了,这一点我早有准备:“请吧,欢迎你反对。”“你把苏州的名菜弄得一塌糊涂,你你,你对不起苏州!”“这是你的看法,菜碗没有打翻,一塌糊涂是谈不上的。是的,我对不起苏州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对苏州的人民我可以问心无愧!”“你你……你对不起我!”“是的,应当对不起你,因为你自己也是资产阶级!”“小庭啊,人可要凭点儿良心,这些年来我可没有亏待过你!”
朱自冶语无伦次了,他竟然想揭下伤疤当膏药贴,这就惹得我火起:“朱经理,我是对不起你,也对不起你的朋友;你的朋友中有三个是地主,有两个是在反动党团特的册子上登过记的,还有三个是拿定息的,包括你自己在内。别以为定息可以拿到老,这资产阶级总有一天要被消灭!”
朱自冶吓了一跳,以为我们的政策又要改变。对他来说吃当然很重要,消灭却是性命攸关的。他的酒意消掉了一半,不由自主地向后退,掏出一根前门牌香烟塞过来,被我用一根飞马牌香烟挡回去。他乘势把香烟一叼,吸了一口:“该死,今天托人到常熟去买了一只叫花子鸡,味道还和从前一样,不免多喝了几杯,这就糊里糊涂地跑到你家来了。咦,我是从哪个门里进来的呢!”朱自冶想夺门而走了。“慢点!”朱自冶站住了。“朱经理,如果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的话,那就是我没有告诉你一句最要紧的话:你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要逐步地学会自食其力!”“是的,我一定铭记。”
从此以后,我很少碰到朱自冶,他当然也不会再来向我表示反对。我对他倒是十分关心,常常向妈妈问起。妈妈说她也不清楚,经常不见朱自冶回家,房间里一股霉味。我想,朱自冶也许是去干什么了吧,吃是终身的必需,总不能是终身的职业。隔了不久,包坤年来向我汇报,他经常向我汇报。“不得了,杨中宝他们开地下饭店了,是专门为资本家服务的,每天晚上赚大钱!”“可当真?”“一点不假,是我亲眼看见的,地点就在你家东面的五十四号里,天天晚上有许多资本家在那里聚会,杨中宝烧菜,一个妖里妖气的女人收钱!”
包坤年说得有根有据,我怎能不问不理?立刻到居民委员会去调查,找杨中宝来谈话,一问一查又找到了朱自冶的踪迹。
朱自冶开始隐退了,他对饭店失望之后,便隐退到五十四号的一座石库门里。这门里共有四家,其中一家的户主叫作孔碧霞。孔碧霞原本是个政客的姨太太,这政客能做官时便做官,不能做官时便教书,所以还有教授的衔头。苏州小巷里的人物是无奇不有的。据说,年轻时的孔碧霞美得像个仙女,曾拜名伶万月楼为师,还客串过《天女散花》哩!可惜的是仙女到了四十岁以后就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解放前夕,那政客不告而别,逃往香港,把个孔碧霞和一个八九岁的女儿遗弃在苏州。
孔碧霞年轻的时候打扮惯了,也可能是由于登过台的关系,所以举手投足、顾盼摆扭等都讲究个形体美。讲究得过了分便变成矫揉造作、搔首弄姿;特别是在无姿可弄而要硬弄时便有点怪里怪气。苏州话骂人也不是那么好听的,人家暗地里叫她“干瘪老阿飞”。朱自冶一贯的不近女色,为什么突然之间和孔碧霞混到一起去呢?很简单,那孔碧霞烧得一手好菜!孔碧霞数十年的风流生涯,都是在素手做羹汤中度过的。她丈夫的朋友都是政界、实业界、文化界的高雅得志之士,像朱自冶这样的人是休想登堂入室的。什么美食家呀,在他们看起来,朱自冶只不过是个肉头财主,饕餮之徒,吃食癞皮。哪有一个真正考究吃的人天天上饭店?“大观园”里的宴席有哪一桌是从“老正兴”买来的?头汤面算得什么,那隔夜的面锅有没有洗干净呢!品茶在花间月下,饮酒要凭栏而临流。竟然到乱哄哄的酒店里去小吃,荷叶包酱肉,臭豆腐干是用稻草串着的,成何体统呢!高雅权贵之士,只有不得已时才到饭店里去应酬,挑挑拣拣地吃几筷,总觉得味道太浓,不清爽,不雅致。锅、勺、笊篱不清洗,纯正的味儿中混进杂味,而且总有那种无药可救的、饭店里特有的油烟味!朱自冶念念不忘的美食,在他们看起来仅仅是一种通俗食物而已。他们开创了苏州菜中的另一个体系,这体系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和文化素养的结晶,它把苏州名菜的丰富内容用一种极其淡雅的形式加以表现,在极尽雕琢之后使其返乎自然。吃之所以被称作艺术,恐怕就是指这一体系而言的。
孔碧霞的烹调艺术,就是得之于这一派的真传。她在当年的社交界是个极其有名的姨太太,会唱戏,会烧菜,还会画几笔兰花什么的。二十多年间她家的庭院里名流云集,两桌麻将让八个男人消遣,一桌酒席由她来作精彩的表演。她家有一个高级的厨娘,这高级的厨娘也只能当她的下手!朱自冶被逼得走投无路之后,偶尔听到他的一位吃友谈起,说是五十四号里有个孔碧霞,此人当年如何如何,如何身怀绝技。朱自冶一听便笑了:“你老兄是说吃解馋的吧,好菜怎么能在家里做呢。你没有那么多的佐料、高汤,没有那么大的炉火与油镬,办不成的。”“不信?那也没有办法,我请不动那位尊神。她根本就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解放前我想尽天法也没有打得进去……对了,近几年来听说她的家境不好,手头拮据,也许看了孔方兄的面上,能为我们操办一席。你家和她靠近,去试试。”
朱自冶病急乱投医了,他为了吃总会干出一些冒冒失失的事体;他冒冒失失地去敲五十四号的大门,径直说明来意。
如果是在解放前的话,孔碧霞不把朱自冶赶出来才怪呐!可那孔碧霞不如朱自冶,她没有那么多的存款和定息,已经把房子租给了三家,还得靠变卖家具和首饰度日。同时她也多年不操此道,有点技痒难熬,很想重新得到别人的称赞,再现昔日的风流。她内心已经许诺,表面上还要搭搭架子:“啊呀,朱先生倷(你)是听啊里(哪里)一位老先生活嚼舌头根,倷伲(我们)女人家会做啥格(什么)菜呢,从前辰光烧点小菜,是呒没(没有)事体弄弄白相(玩儿)格!”这女人的一口苏白像唱歌似的好听,可惜写出来却不是那么好懂的。朱自冶当然懂罗,涎皮搭脸地恳求着:“行行好吧,不管你办什么我们都吃,总归要比饭店里好点。”“饭店!……”孔碧霞十分轻蔑地拉长了声音:“你们男人家真没出息,闻了饭店里的那股味道之后居然还吃得下东西!”朱自冶目瞪口呆了,饭店里有什么味道?有的是美食的香味,闻了以后才胃口大开哩!“啊,是是,我们这些人都是凡夫俗子,吃了一世什么也不懂,赏个光吧,让我们开开眼界”。
“好吧,那就献丑了,你们几个人呢?”
朱自冶默算了一下,把食指一环:“九个。”“不行,最多只能七个,人多是没好食的。”“那就八个,正好一桌。”孔碧霞笑了:“朱先生,你不懂规矩,那下手的一个位子是给烧菜的人留着的。”“好好,对不起。”朱自冶嘴里叫好,心里犯疑,哪有厨师上桌的?为了吃也只好迁就了,随即从身边掏出一叠钞票,数了五十元放在桌子上,心里盘算,这十块钱就算小费。孔碧霞面有难色了:“哎呀,这几个钱吃点什么呢?”
朱自冶把心一横,八十块全部豁出去,买个面子。
孔碧霞迟疑了半晌,好像在那里算账,最后乜了朱自冶一眼:“好吧,不够的地方我也凑个份子。唉,你这人也实在可怜!”事情就这样定下了,孔碧霞足足地准备了五天。据说还有一只红焖鳗没有来得及做,因为买回来的鳗鱼必须先用特殊的方法养一个星期,而那朱自冶又馋得等不及。
至于这一顿到底吃了些什么,我没有参加,不能乱吹。
杨中宝是参加了的。那一天他正好休息,在大街上碰到了朱自冶。朱自冶是去通知他的吃友们准时上阵的,没想到有位老友因病不起,需要另找候补的。看见杨中宝便说:“走走,跟我去见见世面。”接着便把如何找到孔碧霞等等说了一遍。连说带吹,借以发泄对我们饭店的怨气。
杨中宝从来不服人,艺高人总有那么点傲气。名厨师都是男人,哪来这么个女的!可是,他也听他师傅说过,在清末民初的时候,苏州有一种堂子菜,是从高等妓院里兴起来的。做这种菜的全是聪敏漂亮的女人,连丑丫头都不许帮边,那做工细得像绣花似的。他反正闲着没事,那朱自冶又不用他出钱,何不趁此去见识见识,如果真有可取的话也可学点技术;如果言过其实的话也可把朱自冶揶揄一顿,煞煞他的锐气!
杨中宝只向我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他没有开地下饭店,同时对这种捕风捉影的小报告十分恼火,说是有人和他过不去,他一气之下就不谈孔碧霞了,而是缠着我把他调到交际处去。这事儿很快就办成了,所以我一直不知道那天晚上孔碧霞如何大显身手,究竟吃些什么稀世的美味!读者诸君也不必可惜,在往后的年月里我们还会见到她表演。“文化大革命”可以毁掉许多文化,这吃的文化却是不绝如流。我当时只能从朱自冶的行动上来进行推测,肯定那天晚上的一桌菜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朱自冶一吃销魂,从此很少见到他的踪影。他再也不像没头苍蝇似的在街上乱转,再也听不到他清晨开门去赶朱鸿兴;他不食人间烟火了,一日三餐都吃在孔碧霞的家里。一个会吃,一个会烧;一个会买,一个有钱。两人由同吃而同居,由同居而宣布结婚,事情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朱自冶终于成家了,一个曾经有过无数房屋的人,到了四十五岁上才有了家庭!家庭是个奇妙的东西,他会使人变得有了关栏,言行举止也规矩了点。朱自冶稳重些了,注意言谈,也注意外表。衣着和过去大不相同。笔挺的中山装,小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颇有点学者风度,这恐怕是孔碧霞参照她前夫的形象加以塑造的。
那孔碧霞不仅会烧菜,治家也是能手。结婚以后她千方百计地调整住房,让朱自冶搬过去,把五十四号里的三户人家搬过来。三户人家的住房面积都有了扩大,她自己也不蚀本。因为那五十四号是个中式的庭院,有树木竹石,池塘小桥,空间很大,围墙很高,大门一关自成天地,任他们吃得天昏地黑也没人看见。那时候,像我这样的反吃战士比较多,还有反穿的;谁要是考究饭菜,讲究衣着,那就有被斥之为资产阶级的危险,或者说是和资产阶级的思想沾了边。所以有钱的人也不得不稍加隐蔽,关起门来吃,吃到肚子里谁也看不见!当然,完全看不见也不可能,人们每天早晨都看见朱自冶夫妇上菜场。两个人穿着整齐,一个拎篮,一个拎包,一个人的膀子套在另一个人的膀子里,惹得行人侧目而视,嗤溜一声:“干瘪老阿飞!”
我的妈妈从来不说孔碧霞的坏话,她认为这个女人是行了件好事,使得一个败子回头。她买菜回来常常对我说:“又碰到朱经理啦,现在变好了,夫妻两个亲亲热热,像个过日子的。”
我听了只是哼哼,心里想:这叫变好?这是关起门来逃避改造!

化险为夷
朱自冶逃避改造,我对他也无可奈何。他不到我们的店里来吃饭,我也不能冻结他在银行里的存款;说他有资产阶级的思想也白搭,他本来就是资产阶级。让他去吃吧,革命不是一次完成的,只要他规规矩矩,不再叫喊什么苏州菜不如从前,不再闯到我房间里来提意见。
朱自冶当然不会提意见罗,偶尔碰到我时,也是陌若路人,头也不点,挺着那重新凸起来的肚子扬长而去,像个得胜的公鸡,气得我两肺直扇!更为气愤的是居然有人和朱自冶唱着一个调子,说我们的饭店是名存实亡,饭菜质量差,花色品种少,服务态度恶劣!而且说这种话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资产阶级。有干部,有工人,还有老头老太什么的。我听了很不服,改革才进行了一年多,你们怎么会从赞扬变成反对?两片嘴唇翻得倒快呐!我只好耐心地加以解释:“老太太,少说两句吧,一年前你能到这里来吃饭,还算见了世面!”“世面已经见过了,现在要吃好东西!”老太太晃着几张大钞票:“喏,儿子寄来的,他再三关照我要增加营养,高兴的时候便到你们店里来改善改善。改善个屁,还不如我自己烧的!”“那就自己烧吧,自己烧的东西合口味。”我想起孔碧霞来了,不觉说漏了嘴。老太太火了:“你……你这话像是开黑店的人说的,我能烧还要你们干什么,白养着你们拿薪水!”包坤年挺身而出了:“什么叫开黑店,你嘴里放干净点!社会主义的企业是黑店?你诬蔑……”我连忙拦阻:“好了,算了算了。老太太,你别生气,这菜如果没有动过的话,我们退钱。”对干部模样的人我就不大客气了:“同志,你是出差的吧?”对,咱从北京出差到苏州,听说苏州菜名扬四海,你们的店很有名气,特地来品尝品尝,可你们却拿出这玩意儿!”“同志,有这样的玩意儿已经不错了,你的伙补一天才几毛钱?”“咱自己就不能补?现在不是包干制的时代了,咱花得起!”“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得保持。”“对对,谢谢您的教导,早知如此应该背一袋窝头上苏州,你们这家饭店嘛,存在也是多余的!”袖子一甩,走了。
我叹了口气,觉得这人的资产阶级思想也是很严重的,才拿了几天薪金制,就这么财大气粗地当老爷!至于我们这家饭店的存在……唉,确实有了点问题。这两年国民经济大发展,农村连年丰收,工人调资定级,干部拿了薪水……那人民币又特别见花,肉才六毛多一斤,五香茶叶蛋五分钱一个,二两五的洋河大曲连瓶才两毛二分钱。许多人都阔绰起来了,看到大众菜便摇头,认为凡属“大众”都没有好东西,“劳动牌”也不是好香烟。我想为劳动大众服务,劳动大众却对我有意见。有人把意见放在桌面上,更多的是不愿费口舌,反正有名的菜馆多的是,他们的改革本来就不彻底,临时弄点大众菜装装门面的,时过境迁连门面也不装了,橱窗里琳琅满目,各种名菜赫然在焉!他们趁着市面繁荣时拚命地掏人家的口袋,掏得人家笑嘻嘻的,那营业额像在寒暑表上哈热气,红线呼呼地升上去!我们也曾有过黄金时代啊!想那改革之初,营业额也曾一度上升,我还以此教育过管账的,说他是杞人忧天。隔了不久便往下降,降,降……降掉了三分之一,再降下去确实会产生能否存在的危机!
好吃的人们啊!当你们贫困的时候,你们恨不得要砸掉高级饭店,有了几个钱之后又忙不迭地向高级饭店里挤,只愁挤不进,只恨不高级。如果广寒仙子真的开了“月宫饭店”,你们大概也会千方百计地搭云梯!
一九五七年的春天是个骚动不安的季节,到处都在鸣放,还有闹事的。店里的职工开始贴我的大字报了,废报纸上写黑字,飘飘荡荡地挂在走廊里。我看了以后倒也沉得住气,无非是大众菜和营业额等等的问题。只有一张大字报令人气愤,说我是拿饭店的名声,拿职工的血汗来换取个人的名利,说那杨中宝是被我打击、排挤出去的!署名是“一职工”,可从那语气和那么多的形容词来看,肯定是包坤年写的。你这小子也太不应该了,当初改革时你也曾热情支持,说杨中宝开地下饭店也是你汇报的,怎么能把一堆屎都甩到我的头上来呢!当然,我也没有必要对此加以解释,只要有千分之一的正确性,都是应该接受的。正当我惶惑不安,心情烦躁的时候,却来了我的老同学丁大头。丁大头到北京开会,路过苏州,特地下车来看看我。转眼八年啦,真叫人想念!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老伙计,我要好好地请你吃一顿,走,上我们的饭店去!”我叫过以后也觉得奇怪,这话可不像我说的,怎么见了面就想请客呢!丁大头摇摇头:“罢啦,你们的饭店我已经领教过了,还把大字报浏览了一遍。老伙计,你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呢?”“干了点什么?等等,你等等。等会儿我会全部告诉你。”我连忙把我的爱人叫出来,向丁大头介绍:“喏,这就是我的爱人。这就是我常常对你说起的丁大头。”丁大头欠了欠身子:“丁正,绰号大头……哎哎,这个雅号再也不能扩散了,我和你一样,大小也是个经理!”我爱人掩着嘴笑,盯住大头看,好像要弄清楚那头是否比平常人大点。
我说:“你别呆看了,快到小菜场去看看,买点儿什么东西。”丁大头对我们的饭店已经领教过了,带他到人家的饭店里去更是制造口舌。所以我想叫爱人随便弄点菜。晚上就在家里吃一点。谁知道我的爱人没手抓了,结婚两年多她还没有弄过饭哩!她只会替丁大头倒茶、递烟。说:“你们先谈会儿吧,妈妈到居民委员会开会去了,等她回来再替你们准备吃的。”
我一听便急了,居民委员会开会是个马拉松,又拉又松,等到他们开完会,那小菜场肯定已经关门扫地。便说:“你就烧一顿吧,不能样样事情都依赖妈妈。”
我爱人来话了:“怎么,你把说过的话都忘啦,你说年轻人如果把业余时间都花在小炉子上,肯定不会有出息。”她把双手一摊:“你看,我这个有出息的人还不知道油瓶在哪里!”丁大头哈哈地笑起来了:“对,我可以证明,这话肯定是他说的,一切后果由他负责!”我连忙摆摆手:“好了,你到居民委员会去一趟,就说家里来了人,让妈妈早点儿拔签。”
爱人出去之后,我便滔滔不绝地倒苦水,从头说到尾:“……那些大字报你都浏览过了,进行人身攻击的不谈,那是一个年轻人跟着人家起哄。可是我的改革有什么错?旧社会的情景你也见过的,就是为了消灭那种不平才去革命,才去战斗。我不会忘记,临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我曾经对她发过誓言。当然,那只是一种壮志,个人的力量是很微薄的,可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决不能让那些污泥浊水再从阴沟里冒出来,决不能让那些人还生活在他们的天堂里!他们可以关起门来逃避,但是不能让我们的同志在吃的方面去向资产阶级学习。当年我们遥望江南,为的是向旧世界冲击;曾几何时,那些飘飘荡荡的大字报却对着我冲击了!冲吧,我问心无愧!”丁大头沉默了,直抽烟,他的心情大概也是很不平静的。“说话呀,你的知识比我广博,这些年又在新华书店工作,整天埋在书堆里,你可以随便抽出一本书来敲敲我的头,最好是那些布面烫金的,敲起来有力!”丁大头笑了:“那不行,敲破了头是很难收拾的,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奇怪的生理现象,那资产阶级的味觉和无产阶级的味觉竟然毫无区别!资本家说清炒虾仁比白菜炒肉丝好吃,无产阶级尝了一口之后也跟着点头。他们有了钱以后,也想吃清炒虾仁了,可你却硬要把白菜炒肉丝塞在人家的嘴里,没有请你吃榔头总算是客气的!”我跳起来了:“你你……你也不能天天吃清炒虾仁呀!”“谁天天到饭店里吃炒虾仁的,他有那么多的工资吗?”“可也不少呀,同志,你不能低估这种潮流!”“是你把大众低估了。大众是个无穷大,一百个人中如果有一个来吃炒虾仁,就会挤破你那饭店的大门!你老是叨念着要解放劳苦大众,可又觉得这解放出来的大众不如你的心意。人家偶尔向你要一盘炒虾仁,不白吃,还乐意让你赚点,可你却像沙子丢在眼睛里。”“不不,我对大众没意见。”“我知道,你是对那个朱什么冶有意见,他闭门不出了,你到哪里去揪他呢!”“也不是全躲在家里。”“当然,肯定会有许多人跟着劳动大众去吃虾仁,告诉你吧,即使将来地主和资本家都不存在了,你那吃客之中还会有流氓与小偷,还有杀人在逃的,信不信由你。”
我信了。我早就发觉过这一点,住旅馆需要工作证和介绍信,吃饭只要有钱便可以。我只好叹气了:“唉,你的话也不无道理,可我总觉得勤俭朴素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何必在吃的方面那么顶真呢?”
“说得对,这对你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希望你能保持下去。可你是个饭店的经理,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带到工作里。苏州的吃太有名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如果把这种文化毁在你手里,你是要对历史负责的!”
我一听便凉了。我在学校里读过历史,知道那玩意可不是好惹的,万一被它钉住了,死都逃不脱!可我也怀疑,这吃的艺术怎么会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呢,说得好听罢了,这发明权分明是属于朱自冶和孔碧霞之流。

也怪我的妈妈太热情,这天的晚饭竟然是五菜一汤,汤是用活鲫鱼烧的,味道鲜美。丁大头眉花眼笑了:“你看,这资产阶级的风气已经渗透到你的家庭中来了,注意!”

第二部分
吃客传经
丁大头走后,我仔细地检查了我的行为。一个老朋友来了,为什么立即想到要去买菜呢?很简单,这是一种乐趣,也含有尊重与慰劳的意味。过去为什么不是这样的呢?记得渡江后和他在无锡分手时,我也曾为他送行,花了五分钱在摊头上吃了一碗小馄饨,他十分满意,我也情意绵绵。今天为什么不能那样做,一顿花掉五块多钱!也很简单,那时的五分钱是我全部流动资金的十分之一,而我今天的工资是七十五,加上我爱人的工资,再扣去家庭的开支,那五块钱也就等于五分钱。物质和精神的砝码一样大,情谊的天平是平平的。如果我今天还请丁大头吃小馄饨,即使他不介意,我又有什么必要让他忆苦思甜!如果让妈妈和爱人知道的话,肯定要给我一顿臭骂:“这些年你一直惦记个丁大头,来了以后只肯花五分钱,你还像不像个人呢!”我当然像个人,而且自以为像个很好的人,不随波逐流,不见异思迁……可我有没有感到时间在流去,生活在变迁?我只知道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却不知道忘记了变化也和背叛是差不多的,同样是违反了人民的心意。不去管什么朱自冶了,让他在小庭院里快活几天!正当我想转弯的时候,反右斗争开始了。这个运动没有碰到我,我差点儿还成了英雄哩。谁都承认我立场坚定,方向对头,早就以实际行动打击了资产阶级的“今不如昔”。只是由于我的心中有鬼,说话吞吞吐吐,行动也不积极,白白错过了一个提拔的好机会,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
我想转弯也来不及了,因为跟着便是大跃进,大跃进之后便是困难年。大跃进的时候人人都顾不上吃饭,困难年人人都想吃饭了,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的;酱油都要计划供应了,谁还会对大众菜有意见?连菜汤都是一抢而空,尽管那菜汤是少放油,多放盐。凡是能吃的东西人们都能下肚,还管它什么滋味不滋味!
这就苦了朱自冶啦!他吃了四十多年的饭,从来就不是为了填饱肚皮,而是为了“吃点味道”。这味道可是由食物的精华聚集而成的。吃菜要吃心,吃鱼要吃尾,吃蛋不吃黄,吃肉不吃肥,还少不了蘑菇与火腿。当这一切都消失了的时候,任凭那孔碧霞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为炊。
人也真是个奇怪的动物,有得吃的时候味觉特别灵敏,咸、淡、香、甜、嫩、老,点点都能区别。没得吃的时候那饿觉便上升到第一位,饿急了能有三大碗米饭(不需要上白米)向肚子里一填,那愉快和满足的感觉也是难以形容的。朱自冶尽管吃了一世的味道,却也难逃此种规律。他被饥饿从小庭院中逼出来了,又拎着个草包成天在街上兜。这一次不是寻找美味了,只要看见那里围着人,便拚命地向里钻,企图能买到一点红薯、萝卜或花生米之类,不管什么价钱。无奈,他经常总是提着个空包回来,神情沮丧,疲惫不堪地走过我家的门前。我第一次见到他财大并不气粗,他也许是第一次感到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照理说那朱自冶也饿不了,城市不比农村,他有定量供应。大跃进之前他家的定量吃不了,经常向外调剂,现在虽说捐献掉两斤,那也不至于饿肚皮。奇怪,一旦缺少了副食品和油之后,那粮食就好像是棉花做的,一天八两一顿下肚,还不知道是塞在哪个角落里!何况那思想也有问题,一顿不饱十顿饥,眼睛一睁便想吃东西。朱自冶以前是眼睛一睁便想吃头汤面,现在却老是睁着眼睛看饭桌上的饭碗,总觉得他碗里的饭要比孔碧霞女儿少了点。孔碧霞也没好气:“是你的肚子里有鬼!”“我有鬼还是你有鬼?一个是空的,一个是实的!”孔碧霞一把夺过女儿的饭碗:“给你,都给你,反正女儿也不是你养的!”孩子哇地一声哭起来了,夫妻俩吵得不可开交。吵到后来实行分食制,一只煤炉两只锅,各烧各的。在吃上凑合起来的人,终于因吃而分成两边。再也看不见他们两个套着膀子走路了,再也听不见孔碧霞嗲声嗲气地叫喊:“老朱嗳,你来呐!”
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本来就是建筑在金钱上的,当金钱处于半失效的状态时,那关系也就会处于半破裂。我倒有点为朱自冶庆幸了,这下子他可以不再迷信金钱,也可以知道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不要那么无休止地去寻求美味。我这样想并不是幸灾乐祸,因为我和朱自冶同处于一个灾祸之中,他饿我也饿,同样地饿得难受。按说,我是一个饭店的经理,在吃的方面还是有点儿办法的,在这种特定的时刻,权力的作用会明显地超过金钱。可我一贯自认为是个很好的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去搞那些鬼把戏。老实说,也没有饿到真的爬不起来的地步。况且我的家庭很巩固,妈妈和我的爱人拚命地保证重点。妈妈总是让我先吃:“快吃吧,吃了上班去,我反正没事,等一歇。”我知道这“等一歇”是什么意思,总是偷偷地把饭泼掉点。我的爱人重点保证女儿,孩子读小学,正在长身体,放学回家等不及放书包,便喊肚子饿,不管给她多少,她都会呼呼啦啦地吃下去,哪像现在的孩子,吃饭都要大人逼!
我爱人的身体本来就不好,不久便发现腿也肿了,脸也泡了。这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病,浮肿病,谁都会医,药方也很简单,一只蹄膀,一只鸡,加四两冰糖煎服便可以,到哪里去找呢?我有点心事重重了,走路也闷着头。走过阿二家门前时,他在门内向我招手。阿二早已不挖河道了。当年以工代赈时,每天只拿三斤米,他积极工作,毫无怨言,不愧为工人阶级。领导上十分器重他,安排他到搬运站去工作,现在是基层工会的主席。他对我很信任,总以为我说的话都是对的。可不,那黄包车已经进了博物馆,三轮车也不多见,他虽然没有当上司机,却也是司机的领导哩。
我进了阿二家的门,见阿二的爸爸也坐在天井里。这老头儿有好几年对我不予理睬,后来儿子当了干部,定了工资,讨了媳妇,阿三、阿四也都就了业。老头儿也不卖葱姜了,在那摆摊头的地方摆张小桌子,天天晚上弄点老酒抿抿,看见我总是笑嘻嘻地打招呼:“来来,弄一杯!”如今的日子又不大好过了,小桌子又搬到天井里。我喊他一声老伯伯,他想笑也却没有张开嘴。阿二把我拉到一边:“怎么样,我看见阿嫂的脸色有点不对!”“是啊,有点浮肿。”“这样吧,我们有两辆汽车到浙江去拉毛竹,毛竹没有拉到,却在哪个山沟里弄来两车南瓜。你准备一辆小板车,天不亮便到码头上去,我弄一车给你。”“不不,我又不是你们单位里的人,怎么好分你们的东西,再说……”“别说啦,我决不会做那种‘狗皮捣灶’的事情,那南瓜有我的一份,你先拉去吃。我们经常有车子在外面跑,总比你活络点。”“那……”“那什么呀,去拉吧!”老头儿在旁边插话了:“南瓜有什么稀奇,大农场,拖拉机,我还等着喝你的伏特加哩!”老头儿咧开嘴笑了,他是在挖苦我的。
我也笑了:“老伯伯,你别挖苦我,我还没有翻你的老底呢。那时候阿二去挖河泥,你看见我连头也不点。后来怎么样啦,天天喊我弄一杯。别着急,目前是暂时的困难,好日子会回来的!”老头儿真心地笑了,连连点头:“对对,我相信,相信。”千千万万个像阿二爸爸这样的人,所以在困难中没有对新中国失去信心,就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旧社会,经历过五十年代那些康乐的年头。他们知道退是绝路,而进总是有希望的。他们所以能在当时和以后的艰难困苦中忍耐着,等待着,就是相信那样的日子会回头,尽管等待的时间太长了一点。我很后悔,如果当年能为他们多炒几盘虾仁,加深他们对于美好的记忆,那,信心可能会更足点!
我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谢天谢地,连忙四处奔走,去借小板车。小板车借回来了,可那朱自冶却像幽灵似的跟着小板车到了我的家里!他的样子很拘谨,也很可怜。叫他坐也不坐,痴痴呆呆地站在门角落里。我暗自稀奇,现在来找我干什么,难道还对大众菜有意见!
妈妈对朱自冶一直很尊敬,硬拉朱自冶坐下,还替他倒了杯水:“朱先生,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是不是又和孔碧霞吵架啦!”“哪有力气吵啊,你们看,瘦的!”朱自冶叹了口气,拍拍他那曾经两度凸出来的肚子,他那肚子是生活的晴雨表。是呀,朱自冶那个颇有气派的肚子又瘪下去了,红油油的大脸盘也缩起来了,胖子瘦了特别惹眼,人变得像个没有装满的口袋,松松拉拉地全是皮。我说:“忍耐一下吧朱先生,这对你也是一种磨炼!”
“啊……也对,也对。”朱自冶迟疑着,想站起来,又坐下去。
妈妈是个饱经沧桑的人,她从朱自冶的神态上就已经看出,这是一种有求于人而又难以启口的表现。她在解放前被逼得无路可走时,也曾向朱自冶借过钱。也曾经对我说过,向人借钱的日子最不好过,失魂落魄地跑进门,开不出口来又跑出去,低声下气地不知道要兜几个圈子。她大概是不想让自己受过的罪再让别人受,便替朱自冶壮胆:
“朱先生,有什么话就说吧,说出来也好让我们帮助。人生一世,谁还没有个为难之处!”
“南瓜。”朱自冶没头没脑地开了口:“听说你家去拉南瓜,能不能分点给我,我……我给钱。”
妈妈虽然知道朱自冶绝不是来借钱的,却没料到他是来讨南瓜,这事儿她不好做主,因为南瓜和我爱人的浮肿病有点关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就说不过去。不答应朱自冶吧,她也觉得说不过去,因为她知道许多公子落难、义仆救主的故事,只好抬起头来看看我:“小庭,你看呐!”


用不着看了,朱自冶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就在眼前。从他趾高气扬地高踞在阿二的黄包车上,大摇大摆地出入茶馆酒肆,直到今天抖抖索索地向人家讨几只南瓜,天意的惩罚也是够受的啦!
我点了点头:“好,分点给你。”朱自冶双手一合:“谢谢,谢谢,我给钱!”说着便把手伸进口袋,他并没有忘记钱的魔力。我突然产生了反感:“不要钱,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朱自冶又惶了。“跟我一起去拉板车。不劳动者不得食,总不能再叫人把南瓜送到你家里!”“当然当然,我一定劳动!可……可我不会拉板车,弄不好会把车子拉到河里。”
我一想,这倒也是个实际问题:“你总会推吧,我在前面拉,你在后面推。”“会,我一定用力推。”
“那好,明天早晨四点钟,你在巷头上烟纸店的门口等我,过时不候!”我给他把时间定死了,劳动者总要守点儿劳动纪律。
第二天早晨三点五十五分,我把小板车拉出了大门,在空寂的小巷里哐啷哐啷地向前滚。
果然不错,朱自冶站在那里哩。我本来的意思是叫他站在烟纸店的屋檐下,那里可以避一避深秋黎明时的寒露。可他却紧紧地裹着一件旧雨衣,像个电线杆似的站在路灯的下面,为的是能让我一眼便看见。我看了很高兴,劳动是能改造人的,起码叫他懂得了准时准点。“早啊,朱先生,叫你久等了吧。”“可不是,我已经抽掉了五根香烟!”朱自冶说着便脱雨衣,弯下身来帮我推。
我连忙说:“穿上,空车是用不着推的。”我存心要教会朱自冶一点儿劳动的本领,便把车杠向上一提:“你看,只要前高后低,重心在后,它自己会向前滚的,费不了多少力。等会儿装了南瓜,也只要你在上坡下桥时帮我一把。到了平地,你只要一手搭住车帮,弯腰向前,把体重压到车帮上,跟着跑跑便可以。”
朱自冶嘘了口气,原来这推车也不费力!他把雨衣向手弯里一搭,甩打甩打地走在我的身边。朱自冶东张西望,兴致勃勃,好像是第一次看到这黎明前的苏州,第一次看到清洁工人在路灯下扫地,第一次听到那粪车在巷子里辚辚地滚过去。“高经理,现在几点啦,我怎么觉得还是在半夜里。”“四点零三分。怎么,你没有表吗?”我有点奇怪了,朱自冶的时间怎么是用抽几支香烟来计算的?“不瞒你说,读大学的那一年家里给了我一只浪琴金表,我戴了三天就不想要了,总觉得手腕上多了个东西,很不舒服。”
我差点儿笑出来了,那只浪琴表大概早已下肚,放在肚子里是最舒服不过的。“那你不要准时上课吗,迟到了也是很不舒服的。”“迟到,嘿嘿,我根本就不到。野鸡大学,文凭也可以卖的。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呀,现在想看点儿书了,还有许多字不识呢!”我对朱自冶刮目相看了,不会拉板车也罢,能看点儿书总是好的,开卷有益。“都看点儿什么书呢?”“喏,当然是关于吃的,食谱。这些时没有什么吃的了,晚上睡不着,想起自己一生吃过的好东西,好像那些大盘小碗,花花绿绿的菜肴就在眼前。不瞒你说,我在这方面的记忆力特别好,我能记得几十年前吃过的名菜,在什么地方吃的,是哪个厨师烧的,进口是什么味道,余味又是怎么样的……你别笑,吃东西是要讲究余味的,青橄榄有什么吃头?不甜不咸,不酥不脆,就是因为吃了之后嘴里有一股清香,取其余味。人真是万物之灵呀,居然能做出那么多好吃的东西!从天上吃到地下,从河里吃到海里。人要不是会钻天打洞地去吃的话,就不会存在到今天!恐龙只会吃草,那么巨大的东西如今又在哪里?……你别叹气。是的,我也觉得很可惜,当年吃过了就算了,没有写日记,现在回想起来就不那么全面,所以想看食谱,复习复习,还可以熬馋呢!……哎哎,你慢点走啊,听我说,那些食谱看了叫人生气,记载得很不详细,我认为最好吃的里面都没有,特别叫人生气的是看不起我们苏州的菜,都是些奇里古怪的东西,什么皇帝吃过的。皇帝有什么了不起,每天一百只菜,摆摆场面,还不知道有几只是可以吃的!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三下江南呀,就是到苏州来吃的……”
我实在熬不住了:“快走吧,拉南瓜去!”我把南瓜二字说得特别响,目的是让他的头脑清醒点。“对对,我们决不能忽视南瓜,用南瓜照样可以做出上等的美味。你们的店里过去有一只名菜,名叫西瓜盅,又名西瓜鸡。那是选用四斤左右的西瓜一只,切盖,雕去内瓤,留肉约半寸许,皮外饰以花纹,备用。再以嫩鸡一只,在气锅中蒸透,放进西瓜中,合盖,再入蒸笼回蒸片刻,即可取食。食时以鲜荷叶一张衬在瓜底,碧绿清凉,增加兴味。”朱自冶背完了食谱,又摇摇头:“其实那西瓜盅也是假的,鸡里并没有多少瓜味。瓜甜鸡咸,二者不配,取其清凉之色而已。我们可以创造出一只南瓜盅,把上等的八宝饭放在南瓜里回蒸,那南瓜清香糯甜,和八宝饭浑然一体,何况那南瓜比西瓜更有田园风味!……”
够了,这一大篇吃经念下来,已经快到码头了。我也不想打断他的话,也不再希望他有什么转变,这人是本性难移!让你去画饼充饥吧,我可要改变主意。我本来想把南瓜分给他一半,现在重新决定:分给他三分之一。



作者:luoyalong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陆文夫:美食家(五) 海归论坛 2005-8-09 周二, 22:07
陆文夫:美食家(四) 海归论坛 2005-8-09 周二, 21:58
陆文夫:美食家(二) 海归论坛 2005-8-09 周二, 21:45
陆文夫:美食家(一) 海归论坛 2005-8-09 周二, 21:43
[贴图][原创]三毛流浪记之:摩洛哥(三)- Medina的喧嚣 生活风情 2007-10-18 周四, 04:45
人物:陆文夫去世引文坛哀声 江苏文坛时代彻底结束 (转贴) 海归论坛 2005-7-11 周一, 17:09
[新闻] 华尔街日报文章:美国严打瑞银集团(UBS)秘密逃税账户正向香港地区扩展 海归主坛 2009-8-17 周一, 13:16
我的直销生涯 :美安(三) 海归茶馆 2015-7-16 周四, 23:39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luoyalong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陆文夫:美食家(三) -- luoyalong - (13791 Byte) 2005-8-09 周二, 21:47 (1004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