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外资打包中国]购买中国零售业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外资打包中国]购买中国零售业   
南瓜

现已禁止



头衔: 海归少校

头衔: 海归少校


加入时间: 2006/04/24
文章: 97

海归分: 18684





文章标题: [外资打包中国]购买中国零售业 (1000 reads)      时间: 2006-5-03 周三, 00:14   

作者:南瓜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把零售业视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受冲击最大的领域,认为过渡期结束、全面开放后中国零售行业将遭遇毁灭性打击,这种观点让我感到着急、担忧!”2005年2月11日在上海举行的“2005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市场化、国际化立场的坚定拥护者龙永图先生公开表示了他对中国零售业向外资开放观点的态度。同时他以坚决的口吻断言:“外资在我国零售






业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不应被过高地估计。”

  然而,现实的数据好像不太愿意配合龙先生的断语。在同样地点、同样的论坛上,不过时隔一年的2006年2月1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透露:这一年间国家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资零售商高达1027家。而零售业自1992年在我国进行部分城市试点开放以来,至2004年12月11日的12年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商企业仅有314家。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中国零售业行将全面开放之前,有人就对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狼来了”。如今狼已经在鸡形版图上,畅快地奔跑起来。

  我是一匹来自外国的狼

  龙先生对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做过这样预言:即使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也不会“全面开花”。他的依据是:外资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后会面临陌生的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方面的冲突。此外,目前国内效率低下的物流体系、数量众多的供应商、资源分散的售后服务等,都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无形“门槛”。

  龙先生这话也有部分道理,有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支持。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几百家超市企业的1万多个门店,其中含42家外资企业1700多个门店经营数据进行了分析,从门店发展速度来看,内资企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门店的发展速度,2003年内资门店占87.3%,增长速度为32.35%,外资企业门店占12.7%,增长速度为21%。

  此外,在所统计的单店经营面积在万米以上的外资零售企业中,2003年有68.75%亏损,单店经营面积5000米以上的外资零售企业中,有60%企业亏损。目前外资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高,亚洲投资企业平均为87.5%,欧洲企业平均为89.15%,美国企业平均为81.2%,而内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6.1%。

  这样的事实似乎证明了洋零售进入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但是,这些都是发生在2004年12月11日之前。从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后零售时代”的2005年起,外资零售商就开始了正面全攻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

  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后零售时代”入华的外商零售企业不仅数量激增,且在华独资的趋势也正在加剧。2005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商零售企业独资的达到625家,占新批外资企业的比例高达61%左右。目前,港澳台资及欧美日韩等国的知名零售企业,已经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在各大中城市开设门店及经营点达到1400多个。

  此外,外商对股权的看重不仅在零售领域,在批发企业领域同样十分看重。2005年一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商批发企业多达571家,而此前这一数据仅为11家。其中303家为生产资料领域的外商批发企业,而钢铁、矿石、化工等领域也很热门。

  还有一些外资企业,把收购和并购国内的商业企业作为他们进入中国零售业的一种重要方式。去年商务部批准外资企业并购项目24个,其中上海永乐电器公司一次向外商转让了61个店铺,营业面积达到28万平方米。而另外一些企业,如英国百安居公司通过境外收购进入中国市场。

  而那些已经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并形成相当规模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大型零售企业,则选择增开新店,加速在大中城市全面扩张。2005年,沃尔玛新增门店16家,门店增长率达到30.5%。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家乐福则宣布每年在中国以10-12家门店的速度扩张。易初莲花、屈臣氏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扩张计划。当北京、上海等东部一线城市市场饱和后,外资零售商就加快了在中西部二三级城市的拓展。而这些地域,正是本土中小零售商赖以起家的根据地和主要市场。

  至此,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跨国零售500强中,已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它们先后进入了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生鲜超市、折扣店等零售行业的主力业态。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新兴业态的营业额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已接近或超过50%。

  正如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成杰所坦言的那样,我们来到中国,不是经营慈善事业的,是来开拓市场的。跨国零售商们不仅在资源性资产——店铺资源上形成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更借助于资本、管理、技术,以及全球化的采供体系对中国本土零售商构成多重而有力的冲击。

  温水煮青蛙

  如果说外资商业被喻作强悍的“狼”的话,相比之下,中国的本土零售业就只能被描画为软弱的“羊”了。之所以有“羊”论,原因在于本土零售业无论是资本、管理、品牌、技术,还是其供应链都与“狼”有着实力悬殊的差距。这也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也许,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主体零售企业都想赶在中国零售业完全开放之前尽可能地增强本土零售业的实力。于是就有了中国本土零售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2004年12月11日之前的两年间,中国本土零售业在规模、实力、技术、业态等方面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地企业间的并购活动频频。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从门店发展速度看,内资企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门店的发展速度,内资门店占87.3%,增长速度为32.35%,外资企业门店占12.7%,增长速度为21%;从销售所占份额看,外资企业销售额合计占所统计企业销售总额的28.3%,内资企业占71.67%。从业态发展的形式来看,由过去单一的百货商店形式,发展成为单体百货、连锁百货、超市、便利店、社区店等多种形式。

  然而,我国本土零售业这种以每年30%至40%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解决零售业所具面临的挑战,反而成为一场“消耗战”,给国内零售行业埋下了隐患,甚至在2005年以后,面对洋零售的威逼,本土零售业反而出现疲态,零售企业在2005年内至少消失一百多家。

  本来,中国零售业是在本土作战,或多或少有文化和地域的优势。然而,面对实力完全和自己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竞争对手,这些优势很轻易就被化解了。对于沃尔玛这样一个年营业额超过30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这个数字超过许多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否要吞掉中国哪个企业,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中国零售业一个突出弱点,就是盈利能力不足。全国零售业的盈利只有1%多一点,这一点盈利是不足以影响其增长。在盈利1%的情况下,零售业以12%到13%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究竟来自哪里?增长是由自身能力的发展而形成的,还是占用了资金?或者依靠借贷来进行运营?或是通过上市来解决资金收入问题?显然这种增长带有很大的风险性。

  由于更多注重的是量的扩张,本土零售业的发展已经表现为三个不同步。店数增加了,销售不同步;销售增加了,利润不同步;店数增加了,销售额增加了,但是每平米的销售额不同步。这三个不同步反映出了本土零售业有规模,但没有效应,仍然停留于规模经营、数量经营的粗放型经营,而不是效益型运营。很难想象,以这样增长模式能发展出和外资零售商相竞争的中国零售巨头。

  此外,中国本土零售商普遍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也是它们无法与“狼”共舞的另一个缘由。虽说中国政府也给予本土零售业一定政策扶持,但这更多是面对国资大型企业的。而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民企基本处于被政策和资本市场遗忘的角落。反观外资零售商,无论是在税收、优惠政策上,还是关注率都远远好于本土零售企业。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常常给予一些位居500强的外资零售商以超国民待遇。

  这些都严重妨碍中国本土企业做强做大的信心,也使得本土中小零售商在面对外资的竞争时,要么被收购,要么退出这一行业,更谈不上什么自身的积累了。中国家电零售企业国美的老总黄光裕坦言:“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方面是事半功倍的。中国企业要以国外的企业看齐这个困难应该说是越来越大了。中国零售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如果中国零售业不能获得优于、或者至少等于外资企业的待遇,那么中国零售企业我想就很危险了。现在中国的零售企业在外资企业强势的进攻下,我想已经差不多已经开始温水煮青蛙了。”

  零售业隐忧

  法国媒体曾有一种说法,“谁控制了法国的商业流通业,谁就控制了法国的经济,谁就拥有了法国。”那中国呢?

  外资零售商对中国本土商业的冲击是直接的。据估计,一个1万平米的大店可以取代300个小店。在大型外资零售店纷纷开业的背后,是一个个路边小店的歇业。这样的后果:原先的小店主或失业或变成雇员,商业态势越来越集中,越来越单一。在以中小零售店为主的中小城市,本身购买力有限,一个大的外资超市的开张会倒下多少商店呢?根据效率原则,原先从事商业的这些劳动力不可能全部被新开张的大超市吸收,要么成为雇员,收入或许会下降,要么失业,经济上陷入贫困。

  在这个背后,它还或多或少地改写了中国经济的规则。通过零售业,一个大的超市下面是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供应商要供货,就得守其规矩:品种、价格、质量、结账方式、供货条件等等。这些供货商势单力薄,根本不具备和这些商业大鳄对话的条件。一些有名的大超市向供货商收取店庆费、促销费、进店费等各种费用,变相把经营风险转嫁到供货商身上。与零售商的利润相比,广大的本土中小供应商风险更大,而且赚的都是血汗钱。再向下延伸一步,在这些供应商的背后,是更多的企业。比如,一家供应面条的小厂,它需要小麦(农业)、机器(工业)、电力(能源)、包装(化工)。在这个产业链中,处于最高的是零售商。如果它有足够占有率的话,下面的这些企业只有随着它的指挥跳舞。

  对此,上海的蒋先生颇有感慨。他对《董事会》讲了一件他亲历的事。去年中秋,蒋先生在家乐福买了些月饼,吃时发现有霉变现象。于是打电话给家乐福售后服务部门,倒是很快有人上门道歉,不过不是家乐福的人,而是月饼厂家的代表。代表恳求蒋先生原谅,并告知蒋先生,他们的月饼都是放在家乐福卖场的地下室,由于没有空调,地下室室温很高,所以并非月饼质量问题,而是储存条件太差。此外,他们已经向家乐福交了一大笔入场费,所以恳请蒋先生不要再声张了,不然家乐福不但要对他们罚款,还要把他们撵出卖场,要是那样,他们可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流通业就好比路桥,最先修的路总是修在以最小投入达到最大收益的地方。后来者不仅要面临先到者残酷的竞争,而且先到者占据了最顺畅的路径,后来者只有翻山越岭,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而零售业的这种垄断,其影响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对社会、生活方面也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已经是一个既成的现实。如果不想让别人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就需要脚踏实地地壮实起来。毕竟一个强者说和平,那就是和平;一个弱者说和平,那只能是一个笑话。

作者:南瓜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中国零售业: 新加坡嘉德置地收购北京华联两个商场 海归论坛 2005-1-05 周三, 08:55
外企入侵,中国零售业狼烟四起 海归论坛 2005-3-13 周日, 06:53
中国零售业: 新加坡嘉德置地欲成立沃尔玛中国超市基金 海归论坛 2004-12-30 周四, 10:08
中国零售业: 中国零售业是否会被“洋超市”操控? (转贴) 海归论坛 2004-12-29 周三, 05:18
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前最后卖身 2004本土零售业大逃亡 (转贴) 海归论坛 2004-10-31 周日, 22:12
中国零售业: 沃尔玛、家乐福、特斯科三大国际零售巨头角力中国 海归论坛 2004-10-29 周五, 19:17
中国零售业:打造中国零售业的“航母”(转贴) 海归论坛 2004-10-12 周二, 06:07
中国零售业:Wal-Mart Rolls Back The Middlem... 海归论坛 2004-4-06 周二, 02:0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南瓜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外资打包中国]购买中国零售业 -- 南瓜 - (4567 Byte) 2006-5-03 周三, 00:14 (1000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