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清谷子:从国内电力钢材等产业政策看国内的十一五规划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清谷子:从国内电力钢材等产业政策看国内的十一五规划   
清谷子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少尉
声望: 学员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6/04/27
文章: 14
来自: Beijing
海归分: 3713





文章标题: 清谷子:从国内电力钢材等产业政策看国内的十一五规划 (1802 reads)      时间: 2006-6-04 周日, 23:28   

作者:清谷子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清谷子注:此文写于2003年底。写此文的想法源于大约2000年左右,国务院一个非常重要的官方经济学家,在接受英国一个记者采访时候,回答中国为啥不搞石油储备,此经济学家说,世界不缺少石油,中国不缺少山洞,意思是说,目前世界石油供大于求。当时大约是19-20美元一桶。他说中国不认为值得贮备石油,中国如果想储备石油,那么完全可以很容易地办到,因为这个官员知道英国等很多国家的石油贮备在山洞里。再联想到之前朱的高参胡鞍刚等人鼓吹,中国的能源需求已经严重供大于求,建议国家三年内不上马任何电力项目,鼓吹中国大力压缩电力等能源投资,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后能源时代,所谓环抱时期。不才出国定居前,在国内干过实业,在京城当过公务员,但是基本上对自己是否定的,认为国内的能人这么多,肯定有人能看出当时国内的一些个经济,能源政策的弊端。但是,当这些事情综合在一起,让我对国内的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判断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到2003年底左右,国内开始出现严重的电力供应危机,就是这种时候,国内的一些官方经济决策人,仍然固执地坚持,国内的电力是供求平恒!这些事促使我开始第一次强烈怀疑国内这些个官方决策人的水平。这篇文章就是那种状态下写的。写于2003年底左右,现在看来,当时的怀疑是对的。楼下写了两篇文章,所谓中国的诸候体制,全国的鸡蛋,无非是自己的国内国外经验的一些心得,部分读者可能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或者说我自己没有写清楚,对我产生怀疑,有人甚至把我当成建议把中国大卸八块的台湾李某人,是不是有点过了。申明一点,我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治家,我就是一个目前在西方某国的打工籽,拿过电脑,MBA,汽车等学位,搞过软件工程和汽车工程,目前定居西方某国,为生活四处奔波流浪]



一直想写篇文章,想以国内争议比较大的钢铁和电力为契机,剖析一下国内即将制定的十一五规划(2005--2010)的各项重要经济指标的预测值。因为我发现,国内经济调控官员和经济学家,开放以来直到目前,对于各项经济指标的预测和调控,基本都是一种瞎子摸象的做法,各种所谓的宏观调控措施,都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正如今年国内出现严重电慌国家就急急召开电力会议,临时修改十五电力规划一样,都是属于头疼医头,根本没有比较可行的中长期规划。比如刚刚修订的十五电力规划,照我的测算,基本也是杯水车薪,根本于事无补。制定十一五计划,对西方国家的一些个重要能源原材料等经济指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均收入乃至各项重要经济人均指标的高度均衡性,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等的人均钢铁消费量,电力消费量,乃至人均GDP,基本都是均衡的,尽管绝对值不是完全一样,但是大数是基本一样的。比如美国日本等的钢铁消费量是500公斤,水泥的消费量是600公斤左右,甚至人均GDP大数2-3万美元等等基本都是均衡的,其它如西欧,澳新等等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是这个数字。我最后的结论是,的确西方的确存在一只无形的手,在自动调整着西方这种静态的经济指标平衡。日元80年代升值,其实就是西方社会在靠西方“这只无形的均衡之手”调整未遂后,政治性和行政性地强制日本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均衡。西方社会不可能容忍倭寇通过低币值破坏打破这种均衡,具有戏剧效果的是,倭币升值后,倭人人均GDP和西方发达国家均衡后,倭的竞争力乃至各种具体的经济指标,比如人均钢铁水泥等等,一下子和西方实现均衡。除了日倭,而且我还通过分析战后德国的GDP变迁的例子说明,以美元计的各国GDP从来都是个虚假的数字,完全不能反应美国以外各国的实际经济实力。最后的结论是,GDP乃至人均GDP基本就是个骗子游戏,钢铁,水泥,电力等等工业原材料和石油煤炭等能源的消费生产量,包括总量和人均,才是实在的,而且是西方社会裁决是否邀请一个国家进入他们均衡体系的唯一标准。战后除了亚洲四小被邀请纳入西方均衡体系,西方社会基本是封闭和排外的结论。小型和城市国家有可能被邀请进入西方社会的均衡体系,类如中国这种超大型的国家,能否有机会进入西方社会,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掺杂着历史,文化乃至政治意识形态等等因素。这个部分是我这个系列的重中之重,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但是有一点确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庞大的国家,只可能有一个进入西方这个分赃的均衡体系。无论是从能源环境承受等等考虑,还是其他,西方这个分赃均衡体系不可能能同时承受这两个国家同时进入。而且考虑到目前西方社会加紧转移工业和服务业到第叁世界以谋取最高利润的不可逆的趋势,以及目前印度目前的发展事态,决定中印命运的临界点极有可能就是在2010-2015年间。中国比印度先行一步改革,目前积累庞大的国土整治和城市化和工业化资金和经验,如果能以目前这个速度和趋势发展下去,中途不出现重大的类如6.4那样的政治或者故土分离等局面,平稳迈过2010~2015年这个门槛,则大功基本告成,进入西方均衡体系基本问题不大,剩下的就是个讨价还价的问题了。
  以西方世界同时期的国民的人均GDP,或者是GDP总量,来制定十一五各项经济指标规划,是愚蠢危险和误导性的。正如上文所说,以美元计量的GDP除了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美国的真实的经济现状,与基本真实地反映西方均衡体系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其他所有非西方分赃均衡体系的国家而言,就是一个垃圾指标,毫无借鉴作用。比如,横向研究别国的经济指标,以此规划本国的经济,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再创造,绝对不是什么照抄。在这里,参照标准非常关键。比如,在规划需要多少顿钢铁才不会再重复建设“时(经过长期计划经济熏陶出来的我国经济学家 和长期以来靠计划吃饭的我国经济部门官员,对于重避免重复建设有着全世界罕见的热情,是本文的另一个专题,且慢表),就面临个参照指标问题。如果以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参考指标,美国2002年的GDP是10万亿美元,钢材产量大约1亿顿,2002年我国的GDP大约是1.2亿万美元,大约是美国GDP的十分之一。如果认为为GDP的产量,基本反映钢材的需求量,用美国的GDP指标以及相应的钢材产量,来规划我国的钢材产量(以此达到对重复建设恨之入骨的我国经济学家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要求),那我国2002年的钢材产量,应该是美国钢材产量的十分之一,大约是1千万顿。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是个荒谬的结论,2002年我国的钢材的实际的产量,消费量是其实接近2亿顿,并且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往上串。
  制定十一五规划,除了垃圾指标的GDP外,其他指标的西方均衡体系的人均占有量,比如工业原材料和电力等能源指标人均占有量,都要特别引起注意。西方均衡体系的这些个经济产量的人均占有量,之所以那么平衡和均衡,并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他是西方均衡体系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反复调整磨合,最终达到的,它实际反映了目前人类最高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的最高临界。这个均衡体系的各项指标,自西方社会完成大规模的国土整治和工业化城市化后,一直是均衡和平稳的,就表明了这一点。除非某一天突出出现重大的能源和原材料技术和工艺的重大革命和创新,破坏了这个均衡体系,就可以预见的未来而言,这个均衡的指标体系,基本就是我们制定一切规划的总的参照线。
  上文说过,制定中长期经济规划指标,人均占有量非常关键,尤其西方均衡体系的人均占有量是十分重要的取舍参照数。我粗粗测算了一下90年代以来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发现国内要支撑目前这种经济规模的发展速度,实现每10年翻番的计划,各种重要能源和原材料的的产出量,非常严格地符合”两个一定”的规律:第一个是”一定会出现问题“:能源和原财料的人均产量和消费量,最低限度必须达到西方均衡体系的相应指标人均产量的50%以上,低于这个比例,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和供不应求问题,而且随着中国日益熔入全球化,以及中国世界工厂的日益成为定局,这个比例只会提高,不会降低。第二个是“一定没有充分发展”:能源和原材料的人均产出和消费量,如果低于西方均衡体系的相应指标人均产量的50%,还出现供大于求,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问题,那一定说明这个产业和相关联的行业被人为地(行政或者体制性)压制而没有充分发展。
  得出这个神奇的(magic)的50%数字,就我自己来说,也是将信将疑,但是通过粗步的测算,我自己通过了它。这里我不打断进一步阐述,搞计量经济学和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着测算一下,看看它的真伪和可行度。
  支撑目前国内的经济规模和世界工厂的地位,能源和原财料等基础资源的人均产量和消费量,最低限度必须达到西方均衡体系的相应指标人均产量的50%以上。经过计划经济长期侵淫国内经济学家和政府经济管理官员,既然对重复建设这么地感兴趣,热心,以至于“重复建设“话题几乎成了国内任何一次经济研讨会和任何经济学家的大众情人,这里也就谈谈”重复建设“。
  顺着上面哪个神奇的50%数字来展开,超出西方均衡体系的人均产量和消费量的输出,属于”重复建设“,基本是没有什么疑问的。非常遗憾的的是,就目前而言,国内所有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没有一种达到西方均衡体系的人均产量和消费量,因此谈论这个问题十分的棘手,没有数据和空中楼阁的论述是危险和不可靠的。但是十分幸运的,国内还真有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消费量达到了西方均衡体系的人均消费量,那就是水泥。2002年国内水能的消费量和产量大约7亿顿,人均600公斤,基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量相同,而且国内产销两旺,整个行业的效益很好,也基本能够满足中国目前庞大的故土整治和城市化工业化的需求。面对目前国经委会日益叫嚣的整治”重负建设“,我注意到,水平行业没有列入“重负建设”之列。这强烈说明和暗示,某项行业如果没有受到行政的,体制的压制而得到充分发展,即便人均产量和消费量达到西方均衡体系的水平,也不会引起“重复建设”,效益也是会得到保证。
  再回到钢铁。我注意到,前两天,国家经委正式确认中国的钢铁业过热,属于”重复建设“。国家经委通过召集目前的钢铁公司,让这些钢铁公司来决定目前钢铁到底热不热,以让这些钢铁公司来决定是否允许新的社会资本投资新办新的钢铁公司,等等让撒达姆自己当法官开审判会,来决定是否判决自己死刑的滑稽荒谬性,毕竟是国内的现实,姑且不说。我们先看看这些个与会的专家们,到底凭什么认为目前钢铁过热和”重复建设“。这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的钢材的生产和消费大约是2亿吨,加上目前在建的,到2005年国内将形成钢材生产能力3亿吨,根据这些专家的”推算“,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到2010年是3亿吨。因此“钢铁重复建设”。看完这报道,我首先感到的是震惊。目前西方均衡体系的人均钢材消费量是500公斤,要注意这可是西方均衡社会完成大规模国土整治和工业化城市化后的消费量。中国钢材的人均消费量目前大约是200公斤,不西方均衡社会的一半,而且中国目前正进行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密集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国土整治,咱不说庞大的中国世界工厂工业钢材需求量,也不说目前日益到来的汽车消费格局单单看国内广阔县乡村大量的石拱桥而不是安全的钢铁桥,就知道目前国内的钢铁消费量的规模。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西方均衡体系,乃至印度的最大不同是,中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制造业国家,而且解决5亿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城市化问题,鉴于这些根本没有享受义务教育的5亿农民的教育背景,决定了解决他们的就业只能依靠制造业,根本不可能指望需要完全教育背景支持的服务业,因此制造业在中国的比例,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只会加重,而不是相反。相应的,作为制造业粮食和血液的钢铁和电力,只可能全面超越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均衡社会。我敢肯定(百分之百,100%percent,向毛主席保证),即便中央采取最严格的抑制经济的措施,2004年国内的钢材消费量也会轻而易举地突破3亿吨,而不是国内专家认为的到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只有3亿吨。而且,只要目前中央不出现大的政治变动,台湾问题不发生爆炸性的摊牌,到2010年国内人均钢材消费量一定会达到或接近目前西方均衡社会的人均钢铁消费量,人均500公斤,国内的钢铁消费量大约是6亿吨-6。5亿吨。如果按照国内专家测算规划的2010国内钢材消费量是3亿吨,届时国内一定会出现轻则如当下的点慌,重则全国经济重挫甚至瘫痪,总之会出现大问题。
  最后说电力。先说说我前一篇文章开头为什么说电力问题极可能成为西方所谓中国经济崩溃的导火线,为什么说我看到国内十五电力规划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我发现即使是今年电慌后修订的国家十五电力规划,与我测算的支撑中国经济所需的电力,差额仍然十分巨大。电力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人失血过多肯定死,同样,一个现代社会如果大面积失电,一定会瘫痪,一定会完蛋!目前国内的电力的人均消费量大约是1000千瓦,西方均衡体系的人均消费量是6000千瓦,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不到西方均衡社会的20%。在几乎所有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指标中,国内电力的指标与西方均衡社会的比例几乎是最差,而要命的是,电力几乎是所有这些个经济数据中最重要的,一个社会缺少点别的什么,最多延迟发展,但是缺电,这国家一定会瘫痪和完蛋。国内的电力人均消费不到西方均衡社会的20%,前2001年前却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出现卖电难,这是极端不正常的,这只可能是,要么我们的GDP严重做假(不一定是中央统计部门,更多可能是地方),要么是我们的国民经济被严重被人为压制(94,95年经济热后,粗暴一刀砍下经济发展,美其名曰“软着陆”,“宏观调控”)还没有缓过来。有人说电力需求下降,但是GDP高增长,是因为中国的节能措施搞的好,或者经济结构调整好,这纯粹是自欺欺人。中国电力前两年的“供大于求”是一种典型的虚假“供大于求”,一种典型由于体制行政乃至经济规划压制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某项指标畸形的虚假的”供大于求“的典型案例。具体的就不再细说,否则就又是一个长篇。
  目前中国的电力的装机容量大约是3。180亿千瓦,电力消费总量是14200亿千瓦。十五电力调整后的规划,年新增电力装机量是2500万千瓦,这几乎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目前中国的电力的最大问题,是总量的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电力的需求只会呈加速趋势。根据我的粗步测算,无论是按照西方均衡社会的人均消费电力量测算,还是国内目前的发展现状,电力的年装机容量的增长最低要求,不能低于15%,年装机容量如果低于15%,一定会出现问题。这样算来,年新增装机电量应按是5000万千瓦。如果能保证年新增发电量5000万千瓦,那么到2010年,国内的年装机容量大约达到6亿-7亿千瓦,人均电力消费量可以保证在3000千瓦左右。年发电增量5000万千瓦是个最低要求,考虑到电力装机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到2010年的国内装机容量达不到6-7亿千瓦,不要说届时开始大规模安置5亿左右城市化农民的生活和就业用电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目前这部人的用电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就是单单支撑届时的国民经济规模,也绝对是不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自80年代进入制造业的韩国,或者德国,验证一下我的结论。
  最后说一下结构调整来结束本文。国内改革几十年来的结构调整历史表明,行政化的经济结构调整从来都没有真正的有任何实效,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的是打击国民经济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进入萧条和紧缩状态,94年等的整顿就是明显例子。目前国内不却资金,相反,有大量的社会资本在找出路。我的一个印度的同事告诉我,印度今年想中国出口大量的钢铁成品,当然包括铁矿石。进口铁矿石好理解,但是进口成品钢铁我就非常吃惊了。因为,目前国内就业问题非常严重,既然国家进口大量钢铁成品,就说明国内的钢铁是供不应求,而且国内节节高涨的钢铁制品也说明这一点。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国内的民族资本开办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自己生产钢铁,以解决就业问题?我知道去年国内共进口大约3000万吨成品钢材,如果让国内民族资本生产这些成品钢,可以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啊,为什么要把这些就业机会给印度。刚刚召开的国家经委已经说钢铁过热,不准社会资本(其实就是民营资本进入,对外资和国资其实是没有限制的)进入,说“不经过批准”进入钢铁行业的社会资本,一律“不批地建厂,不供电,不。。。。。”。对民族资本可谓赶尽杀绝!这就是说国内钢材已经满足需要,不准备进口。我们大家且做一回国家经委的进口监督员,看看2004年经委到底进口成品钢材没有!
  一般来说,成品进口国家应该决定禁止,除非我们不能生产。因为进口的成品对就业问题贡献有限。就是进口汽车零件组装,也比进口整车好,进口零件组装,至少要成立个装配厂,至少需要一批组装工人,也就解决了一批工人的就业问题。而整车呢?nothing!当然,能连零件也不进口最好。但是国家目前的一些产业政策往往相反。

清谷子

作者:清谷子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清谷子:中国2020年能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海归论坛 2006-9-18 周一, 15:27
清谷子:全国的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盘子里行不行? 海归论坛 2006-6-04 周日, 08:48
[转帖]不是洗钱就是骗子:美国森邦集团在内地投资首个芯片厂 海归论坛 2006-8-03 周四, 15:16
[转帖]方舟子:美国人只有28%具有科学素养 中国更低 海归主坛 2013-11-11 周一, 00:00
后谷歌:中国互联网退回局域网时代 海归主坛 2010-1-15 周五, 08:47
漏斗子:美国准备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 从美嘴里说出来不容易 zt 海归论坛 2006-10-19 周四, 12:48
清谷子:即将到来的西方蹦盘 海归论坛 2006-6-05 周一, 00:14
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主战场?但愿国内汽车产业政策制定者不要头脑太热,中国的... 海归论坛 2005-11-06 周日, 05:49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清谷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